井研农民画:描绘新时代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icious_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及乐山,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雄伟巍峨的乐山大佛还是令你垂涎三尺的钵钵鸡?不管答案是什么都不新奇,因为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乐山名片。但是当地有一种艺术你却未必听过见过,那就是井研农民画。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其绘画作品風格奇特,手法夸张,有“东方毕加索”之美誉,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现代农民画则多指在纸面上绘制的乡土气息很浓的绘画作品。目前在全国各地数十个农民画画乡,画家们正以自己的方式记录着广大群众对时代的感受和期待。
  本期《现代艺术》精心策划组织了一批井研农民画家及其佳作,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乐山民间文化,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这场画中的农村风情吧!相信你一定能被它热情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所感染,从中读出农民的那份喜悦和满足。
  井研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以其悠久的凿井煮盐历史而得名,是“卓筒井”发祥地之一。2014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井研农民画起源于民间,扎根于乡土,以农村生活为源泉,描绘本土的农村生活、民俗风情、传统礼仪等,作品色彩鲜艳、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画风质朴,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荡漾着鲜活的山野之风,融合着开放的现代意识,具有积极的美学价值、民俗价值和市场价值,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其作品的表现内容接地气,思想主题正能量,可以说是对新时代农民生活风情的准确呈现和精神思想的深切表达。
  积极倡导真善美 强力传递正能量
  近年来,井研县利用农民画的“群众文化”“群众语言”“群众表达”的宣传教育功能,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当地民俗、党风廉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题材的农民画作品,积极倡导真善美,强力传递正能量。
  “农户们集体在稻田中秋割”“农村姑娘挑着装满担子的甜梨售卖”“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吃坝坝宴”……这些画作中很自然地传递出互帮互助、辛勤劳作、诚信友善等正能量。尤其《劳动创造美》《勤俭持家福运长久》《互帮互助有力量》《中国梦好日子》《洒下汗水收获果实》《百善孝为先》《奔梦路上霞光满天》等7幅系列作品,则更直观、更接地气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新时代,新农村,新风貌,目前井研农民画家们正在躬身践行,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当下新农村的崭新风貌和幸福生活,给我们展现出另一番充满艺术气息的色彩斑斓的农村风情。
  积极打造艺术衍生品 开拓市场发展新方向
  相比于传统的农民画而言,目前井研农民画已借助科技手段,尝试打造了由瓷艺乡愁、中国折扇、真丝彩巾、兰笺雅韵、美饰精装五类艺术品组成的“五朵金花”系列产品,开启了井研农民画的市场发展方向。今后,井研农民画还将以农民画图案为载体,创造更多形式的艺术品,使井研农民画得到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发展提升。
  随着井研农民画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全县的群众文化活动也蓬勃开展起来。全县27个乡镇均建立了文化站,文化站里老年活动中心、基层文化协会组织、农家书屋一应俱全,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人民群众可以在文化站里开展健身秧歌、闹元宵、农民篮球联赛等群众文化活动,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美好幸福。此外,农民画的发展还带来了系列民俗文体旅游活动,如春节期间的花车灯舞巡游、民间狂欢节、井研农民画精品展、井研农民画论坛、画乡风情游、闹元宵民俗活动展演、广场舞大赛、趣味体育、民居民俗体验游等。这些活动既宣传了井研文化,也拉动了井研经济及文旅事业的发展。
  加快农民画新发展 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井研农民画走出去的步伐愈加矫健,先后参加了3次国际性书画展,20次全国性书画活动,21次省级大赛展览。2014年井研农民画在第四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和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上荣获“特别贡献奖”。此外,井研农民画还参加了中国农民艺术节、深圳文博会、巡展五省市州等活动,成绩斐然,声名远播。目前,井研农民画已发展成为井研县传统地方文化品牌、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名片、全国农民文化艺术“一村一品”优秀项目。未来井研县将加快井研农民画的新发展,大力实施以队伍、素质、基地、品牌、市场为内容的“五个提升”,推动“画乡提升”工程,真正把井研农民画打造成乐山乃至四川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关于井研农民画未来的发展,井研县农民画研究院下一步将广泛开展农民画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壮大创作队伍,培养更多的农民画艺术家;加快开发井研农民画衍生艺术品,推动井研农民画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积极研究探索农民画的特色和优势,发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民间艺术文化。
  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画种,井研农民画长期坚持“接地气”,具有通俗的观赏性和广泛的认可度。在这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里,这朵美丽奇葩必将会绽放得更加绚烂,用真情勾勒生命之美,展示生态之美,描绘生活之美。
其他文献
鞍信   当代作家,诗人,美术理论家。1952年10月出生,陕西扶风人。西北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长期从事新闻与出版工作,现为一家出版社编审。1972年开始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曾用寒是、秦男、晓马、虚谷、安然等69个笔名发表作品,迄今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及文论、画论等1200余万字,获国家、省级以上文学奖项42次。   主要作品有《红枣歌》《草原的故事》《法门寺恋歌》《公仆》《西岭英魂》等抒
1983年,中国致公党开始在四川发展党员,分别在成都和重庆建立了致公党小组。经过30多年的发展,致公党四川省委广泛吸纳人才,凝聚了一大批在绘画、书法和摄影方面具有相当造诣的致公党员。为了发挥好这些艺术人才的积极作用,同时团结致公党所联系的艺术界人士共同为四川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致公党四川省委于2017年6月2日成立四川致公书画院。书画院成立以来充分利用书画摄影艺术带动力强、影响度深的优势,把坚持
这些抗疫诗,摒弃了华丽的辞藻,正视现实灾难,“我手写吾口”,直抒胸臆,在“文以载道”中鼓舞了泸州人的抗疫意志,坚定了抗疫必胜的信心,是中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诗言志”最美的传承和发展。   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从湖北蔓延至大江南北,危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时,面对严重的疫情,泸州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出“象之塔”,满怀激情,创作出许多感人的抗疫文艺作品,如歌曲、金钱板、微电影、小型话剧、书法
林峤先生最近要出版一本《林峤汉砖佛造像》,他邀我去他工作室看看。这间工作室在地下仓库,面积不过十多平方米,却被十多个钢铁高架撑滿。层层架上放满了形状各异、大小不同、轻重不一的汉砖,大的有近百斤,小的约几斤。汉砖上用墨色或朱砂画满了图案各异、造型多样的佛造像,这些佛像神态端庄、古雅沉厚,并写满了参差不齐的碑文。据林峤先生介绍,这些作品是他近几年新创作的,其灵感来源于中国的两大古代文化宝库:一是汉代画
早餐后,阳光和煦,天气晴朗。爸爸说,这次来老家,除了看望年迈的奶奶之外,还想带我去看看他小时候放牛的地方,那山上有一些零星的野柚子树,这个季节应该是果子成熟的时节,爸爸想带我去感受摘野柚子的乐趣。  我和爸爸沿着老屋背后的一条小道,往山上攀爬,不到半个小时,我就满头大汗了。我说:“爸爸,我们歇一歇吧!”。爸爸忽然问我:“曼艺,你闻到野柚子的香味了吗?”我用鼻子嗅了嗅,淡淡的清香飘来,这香味像蜂蜜的
李兵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理论与创作高研班导师,四川师范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成都大学中国一东盟艺术学院艺委会委员,四川省美协山水画会名誉会长,四川省西部中国书画院原院长。独立探索提炼出的新皴法一一“块斧劈皴”(也有人称之为“李兵冰雪皴”)和独特的“挤白”“衬白”染雪法、色墨互补烘雪
段涛  2011年7月入谢季筠工作室学习至今,2012年入展四川省第七屆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2013年入展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第二届临帖临印展,2016年入展“永逸杯”四川省首届行草书大展。  艺术之美需要解读,书法尤难,究其缘由,在于极简单的表现形式下,却要呈现艺术家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内在修养。清代刘熙载云:“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而已。”此语真实不虚,纵览经典,无不如此。余学
一旦进入婚姻,艺术家和从事其他工作的人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事业和家庭在很多时候确实很难兼顾,这时便需要夫妻双方互相包容和理解,作出一定的让步或者妥协,最终达到一种平衡,磨合成最好的相处模式。  M=《现代艺术》 H=韩刚 L=廖奇琦  M:请给读者分享一些你们夫妻二人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伴相守的爱情故事。  L:我们是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的时候相识的。其实之前有一年半的时
名苍林,字季筠,号虚斋、西媕。1943年3月生于四川雷波,祖籍四川隆昌石燕桥。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成都市书法家协会顾问,黑山大学孔子学院、四川警察学院、四川教育学院、四川理工学院美术学院、成都大学等客座教授。出版有专集《蜀派书法名家精品一一谢季筠卷》(天地出版社)、 《谢季筠书法集》(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当代翰墨名家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