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段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特征

来源 :中国沙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bert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揭示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段爬坡沙丘的形成过程、物源及沉积学意义,对山南宽谷段朗赛岭爬坡沙丘进行断面采样,分析爬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沉积物的粒度和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结果表明: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以细沙和中沙为主,河漫滩和阶地表现出明显的风水交互特点,迎风坡和背风坡则表现为明显的风成特点;不同地貌部位沉积物粒度特征不同,从河漫滩到迎风坡坡顶,沉积物粒度整体变细,分选逐渐变好,从迎风坡顶到背风坡,分选变差.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元素以Si、Al、Fe、Na为主,在不同地貌部位分布差异较小,表明其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和上陆壳(UCC)相比,除Si以外其余常量元素均有亏损.微量元素集中分布于河漫滩沉积物中,部分存在于稳定矿物中的微量元素可分布于坡麓地带.A-CN-K图解及CIA值揭示了朗赛岭爬坡沙丘处于化学风化的初期,A-CNK-FM图则表明Fe、Mg元素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是差异风力风选的结果.从化学风化指标来看,从河漫滩到迎风坡,沉积物的风化程度增强.综上所述,物源和风动力是导致爬坡沙丘粒度和化学元素存在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朗赛岭爬坡沙丘属于近源沙丘,沙源主要是雅鲁藏布江河流相沉积物,不同地貌部位沉积物特征的差异性是对风、水交互作用的积极响应.
其他文献
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努力当好“油田特种部队”,施工队伍是哪里需要哪里上,“服务油田”从来都不讲条件,今年首季施工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常规压裂1272口井、大型压裂292口井、修井517口井,施工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94口井.
期刊
20余年钻井一线的历练,让秦长海比同龄人多了 一份稳重与从容.rn向来谦逊的他,从不主动谈起自己的成绩,但是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秦长海一路走来的拼搏与艰辛.rn他如今在沙特市场,依然保持着那份敢闯、敢拼 的斗志,带领队伍在异国他乡树立起“中原铁军”的 旗帜.
2022年3月24日,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 司西南钻井分公司70165钻井队施工的兴隆1-1井顺 利完钻,完钻井深6877m,超设计井深47m,创造 了国内川渝工区海相“三高”(高温、高压、高含硫 化氢)井最大水平位移(3881.21m)、最大靶前位移 (3233.11m)新记录.
近日,从科威特市场传来好消息,中原石油工程 井下特种作业公司科威特项目部SINOPEC-991队、 SINPEC-992队凭借着优秀的施工业绩、高效的搬 迁速度和高标准的现场管理获得甲方高度认可,均 收到甲方合同延签1年确认函.
基于1960-2020年辽宁56个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计算沙尘强度指数,应用回归方程、M-K非参数检验和相关分析等得到辽宁沙尘天气的年际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影响辽宁的主要沙尘天气是扬沙,其次是浮尘、沙尘暴.影响辽宁东南部和南部的主要沙尘天气是浮尘,影响其他地区的主要沙尘天气是扬沙.辽宁沙尘强度呈显著减弱趋势,2010年后减弱尤为明显.1960-1979年沙尘强度最大.沙尘强度突变发生在1988年.月均沙尘指数最强月份是4月.西北海拔略高地区沙尘强度高,减弱快,东南低海拔地区沙尘强度低,减弱慢.辽宁沙尘强度
黄土高原黄土来自于其北部或西北部的沙漠和戈壁被广泛认可.本文选取西北地区典型的沙漠、戈壁和黄土表土样品,进行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结果显示:沙漠和戈壁磁学特征相似,以磁铁矿占绝对优势,磁颗粒为多畴和假单畴,几乎不含超顺磁颗粒,磁性矿物总体含量高于黄土表土.黄土表土以磁铁矿为主,同时含有磁赤铁矿,磁颗粒以成壤过程中形成的超顺磁和单畴颗粒为主.虽然沙漠和戈壁细粒中亚铁磁性矿物相对比例明显高于粗粒,但粗粒组分含量大,对磁性稀释作用显著,全样总体表现为粗粒磁性特征.影响沙漠、戈壁和黄土磁化率的主导因素不同,沙漠和戈
秋免耕是中国北方风蚀区农田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措施,对土壤风蚀的抑制作用已得到普遍验证,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还缺乏足够认识,是否具有保墒作用还存在争议.以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河北坝上地区康保县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手段,通过比较秋免耕地与邻近秋翻耕地风蚀前后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差异,研究秋免耕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探究其保土保水保肥作用.结果表明:与秋翻耕地相比,秋免耕地风蚀量平均降低了 73.23%,耕作层土壤含水率平均提高了 11.93%,反映出秋免耕具有较强的保土作用和一定的保水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是优良的固沙树种,在干旱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创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天然梭梭林为研究对象,对梭梭林下(Ha)和林外裸露沙地(BS)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天然梭梭林土壤细菌和真菌的香浓多样性指数(Shannon)、物种丰富度指数(Chao1)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PD)均显著高于裸露土壤;梭梭林下土壤全碳和全氮比裸沙对照分别高1.73倍和2.12倍,土壤黏粉粒含量比裸沙
荒漠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退化和恢复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变化特征,是精确评估荒漠草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作用的关键,也能为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腾格里沙漠南缘天然荒漠草地、重度退化荒漠草地和通过植被建设恢复良好的人工-天然荒漠草地的生态系统碳密度,主要包括植被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结果表明:天然荒漠草地灌木生物量碳密度(叶、新生枝、老龄枝、枯枝和根系)为213.234g·m-2(17.688、8.035、59.163、21.732 g·
了解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于预测荒漠草原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 3年的降水量增减(±50%)对乌拉特荒漠草原优势植物骆驼蓬(Peganam harmala)的数量特征(分枝数、果实数和植株密度)、地上生物量(AGB)和功能性状的影响.利用相关分析研究各指标与AGB的相关性,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来探究降水变化、骆驼蓬的数量特征及功能性状对AGB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增加50%降水量处理下,骆驼蓬的分枝数、果实数和株高显著提高(P<0.05);减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