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教育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为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首先教师必须是创新型的教师,那么,创新型的美术教师除了应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素质,还应具备哪些特征呢?我认为,还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一、牢固树立创新教育观
1.“不唯书”、“不唯师”
一些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评论美术作品时,常以书本答案为标准,忽略或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致使学生形成只有教师、书本上说的才是正确的观念,造成课堂上学生的作答“千篇一律”,极大地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创新型的美术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心态,即在教育过程中,重视自己和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在教学中应避免把自己确立为唯一正确的标准,强调在真理和事实面前人人平等,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创设表现机会和充分的自由,而不是让学生一味地效仿自己,应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探索,鼓励学生发问、怀疑,甚至反对教师的见解,决不强制学生盲目服从教师的见解,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创造力有可能超过教师并有可能获得更好地发展。
2.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研究表明:教师的期待会转变为向学生传递这些期待的实际行为,而学生也会以期待的方式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当教师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并表现出与之相应的行为时,会促进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对待这些学生适应给予热情的鼓励,绝不能予以漠视、忽略、冷落甚至讽刺和嘲笑。作为美术教师还应意识到学生学习有差异是一种正常现象,表现力差的学生不一定没有创造力,表现力强的学生也不一定有很高的创造力。记得,王琳老师在上《猜猜我是谁》一课时,要求学生画出班里一位同学的背影特征让大家猜。有位同学在画自己的好朋友,可轮廓怎么也画不准,但她却创造性地他头上画了一顶有机器猫图案的帽子,当老师问她为什么这样画时,她说自己的朋友平时最迷机器猫,这样更能表现出人物的特征,老师不但没有批评她画不好,反而对于她善于观察、爱动脑筋大加赞扬。后来这个学生也没有因为自己画得不像而失去信心,反而学习兴趣大增,越学越好。因此,坚持教学中的主体性、全面性、同等性、鼓励性的原则,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二、灵活运用创新教学方法
教育方法运用得好,会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教无定法,美术课的教学方法很多,但如何创造性地,恰当地选择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应符合以下要求:
1.强化主体陛、主导性,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创新兴趣
首先,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同时注重通过种种教学技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坚持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彻底摒弃满堂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导助学,以导促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其次,教师评价,应把是否有创新放在首位,鼓励学生创新,凡有创意的作品,不论程度如何,都应给以肯定,给以赞扬,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2.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注重动手实践,启迪想象创造
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稳定,做事三分钟热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上应以“趣”字为主,巧设情境,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较好的方法有游戏练习法、形象比喻法、讲解演示法等。高年级的学生相对知识面广,思维水平高,感受能力强,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启发学生去领悟、去思考,切勿直接告诉学生应怎样或不应该怎样,可采用多种方法结合交替使用,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感受力。
总之,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的教师是在创造性的教学中成长并成熟的,是在创新教育的观念指导下,创新教法的实践中形成个性,形成风格,从而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目标的。(作者单位陕西省来央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杨博
一、牢固树立创新教育观
1.“不唯书”、“不唯师”
一些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评论美术作品时,常以书本答案为标准,忽略或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致使学生形成只有教师、书本上说的才是正确的观念,造成课堂上学生的作答“千篇一律”,极大地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创新型的美术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心态,即在教育过程中,重视自己和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在教学中应避免把自己确立为唯一正确的标准,强调在真理和事实面前人人平等,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创设表现机会和充分的自由,而不是让学生一味地效仿自己,应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探索,鼓励学生发问、怀疑,甚至反对教师的见解,决不强制学生盲目服从教师的见解,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创造力有可能超过教师并有可能获得更好地发展。
2.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研究表明:教师的期待会转变为向学生传递这些期待的实际行为,而学生也会以期待的方式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当教师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并表现出与之相应的行为时,会促进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对待这些学生适应给予热情的鼓励,绝不能予以漠视、忽略、冷落甚至讽刺和嘲笑。作为美术教师还应意识到学生学习有差异是一种正常现象,表现力差的学生不一定没有创造力,表现力强的学生也不一定有很高的创造力。记得,王琳老师在上《猜猜我是谁》一课时,要求学生画出班里一位同学的背影特征让大家猜。有位同学在画自己的好朋友,可轮廓怎么也画不准,但她却创造性地他头上画了一顶有机器猫图案的帽子,当老师问她为什么这样画时,她说自己的朋友平时最迷机器猫,这样更能表现出人物的特征,老师不但没有批评她画不好,反而对于她善于观察、爱动脑筋大加赞扬。后来这个学生也没有因为自己画得不像而失去信心,反而学习兴趣大增,越学越好。因此,坚持教学中的主体性、全面性、同等性、鼓励性的原则,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二、灵活运用创新教学方法
教育方法运用得好,会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教无定法,美术课的教学方法很多,但如何创造性地,恰当地选择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应符合以下要求:
1.强化主体陛、主导性,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创新兴趣
首先,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同时注重通过种种教学技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坚持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彻底摒弃满堂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导助学,以导促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其次,教师评价,应把是否有创新放在首位,鼓励学生创新,凡有创意的作品,不论程度如何,都应给以肯定,给以赞扬,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2.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注重动手实践,启迪想象创造
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稳定,做事三分钟热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上应以“趣”字为主,巧设情境,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较好的方法有游戏练习法、形象比喻法、讲解演示法等。高年级的学生相对知识面广,思维水平高,感受能力强,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启发学生去领悟、去思考,切勿直接告诉学生应怎样或不应该怎样,可采用多种方法结合交替使用,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感受力。
总之,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的教师是在创造性的教学中成长并成熟的,是在创新教育的观念指导下,创新教法的实践中形成个性,形成风格,从而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目标的。(作者单位陕西省来央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