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陕西省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003年全省的售电量为378.87亿千瓦时,陕西省对外省输出电量43.44亿千瓦时,从外省购进的电量10.37亿千瓦时,全省输出电量是购进电量的4.19倍。
但是,从2004年以来,包括西安市在内的八个城市部分地区开始拉闸限电。在陕西的能源基地榆林地区,1—4月份已拉闸限电2亿千瓦时,已造成地方电力直接经济损失740多万元。在这个能源大省仍存在拉闸限电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按照正常情况,陕西省的发电能力完全可以满足省内生产和生活用电。2003年底,全省装机容量886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为640万千瓦,即使在夏季用电高峰期全省日用电最大负荷也仅仅接近600万千瓦。为什么会在能源大省“拉闸限电”?经我们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近几个月来煤炭产量下降,电煤库存减少,致使燃煤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电煤价格由2002年底的每吨十几元,上涨到目前每吨一百多元。致使部分火电厂燃煤紧缺陆续关停了一些发电机组,包括秦岭、渭河、蒲城发电厂在内的火电厂关停了220万千瓦容量的发电机组。小火电企业的生产更是困难重重。陕西省延安市的子长发电厂,从2002年底到2004年4月,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燃煤价格上涨了56.25%,燃油价格上涨了38.46%,使得该厂的单位发电成本大于该地区的趸售电价,不得不被迫停产。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陕西的煤炭运往外省,价格比省内高十几元到二十几元。大量煤炭外运,而使陕西省的燃煤更加紧张。煤炭价格上涨、运费上涨、运输困难等因素,使能源大省陕西省出现电力供应紧张。
能源大省陕西的用电果真到了非要拉闸限电的处境吗?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其实并不尽然!陕西省的供电是由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简称地方电力)与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的陕西省电力公司(简称国家电力)两家企业共同承担。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承担榆林市及陕西66个县级供电企业的供电任务。陕西省电力公司负责西安市及其它地级市及33个县的供电任务。在全省2003年完成售电量378.87亿千瓦时当中,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完成售电量73.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37%,榆林市电量同比增长达到30.56%,是全国平均电量增长率的2倍。陕西省电力公司完成售电量304.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6%。按照全省的装机容量,陕西不仅完全能够满足本省的用电需求,而且还有富余的电量输送到其它省。2003年全省输出到外省电量是购进电量的4.19倍。2004年4月,陕西省电力公司又和山西省电力公司签订了送受电协议。每年向山西年送电量不小于3亿千瓦时,最大的送给山西的年送电量将达到6亿千瓦时。仅在2004年4月,陕西电网完成发电量34.72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22.61%。
拉闸限电其中还有一个直接原因是国家电力企业和地方电力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造成的。因为目前在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经国家批准的供电营业区内,现有陕西省电力公司110千伏变电站88座,35千伏变电站26座,拥有用户270个,年售电量30亿千瓦时,约占地方电力系统年售电量的二分之一。在榆林市陕西省电力公司2003年的售电量是9亿千瓦时,占到了陕西地方电力(集团)公司在榆林市售电量的三分之一。在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出现国家电力和地方电力两家主要供电企业,势必对处于弱势的地方电力的用电在用电高峰期进行限制。按照陕西省电力公司和陕西地方电力(集团)公司达成的协议,通过榆林330千伏主网供给地方电力的电量最大应达到25亿千瓦时,而实际供给地方电力的电量只有三分之一,根本无法满足地方电力在榆林市的供电需求,同时也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据统计,2003年榆林电网小火电、小水电总装机容量是330.3兆瓦,而2003年全网最高负荷620兆瓦,最低负荷314兆瓦,正常情况需589兆瓦。预计2004年的电网统调负荷为630兆瓦。即使榆林市的所有电厂满负荷运行也无法满足当地的用电需求。根据对榆林市四个火电厂年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的统计,从2000年到2002年,年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是7586小时;2003年是7567小时,比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多1807小时。同时,也说明当地现有发电潜力已基本挖尽,必需用大电网将电输送到榆林的负荷区。
拉闸限电其结果无论是对国家供电企业,还是对地方供电企业都不利。我们认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作为国家供电企业应大力支持地方电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企业效益。自从2001年陕西省电力公司将330千伏电网从延安延伸到榆林后,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每年要从330千伏电网购大量的电量以满足榆林市日益增长的供电需求,购电量从2002年的3.75亿千瓦时增加到2003年的8.8亿千瓦时,2004年计划最少购电10.6亿千瓦时,而且购电价格比同样购山西省电力公司的购电价格每千瓦时还高8厘钱。仅此一项,可使国家电力所属的陕西省电力公司在榆林市的年售电收入增加840万元。所以作为国家电力企业没有必要在地方电力供电营业区的榆林市重复建设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造成资源浪费,而应该给地方供电企业多供电。只有这样国家供电企业和地方供电企业才能在陕西的榆林能源基地上达到双赢!
如何避免拉闸限电保持陕西电力的可持续高增长?
一是保持电源建设的合理规模。按照陕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步走”经济发展目标,在未来的18年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将保持10%左右的速度发展。到2020年全省电力装机需要达到2800万千瓦,才能满足预计1411亿千瓦时的电量需要。然而,目前陕西电力只有730万千瓦装机,其中还有100多万千瓦小机组是国家政策规定需要逐步淘汰的,因此每年都需要有120万—150万千瓦的新机组投入运行,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奔小康的需要。
二是加快地方电力的电网建设。为了解决陕西广大农村地区用电难的问题,近几年地方电力投入农村电力建设的资金达76亿元,平均每年投入19亿元。对于榆林能源和化工基地投入的电网建设资金达18亿元。根据陕西省电力的发展趋势,必须依托资源优势,在发展电源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电网建设,特别是110千伏、220千伏和330千伏以上电网的建设。
三是用价格杠杆解决供需矛盾。要注重采用市场化的调节方式,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化解当前部分行业过度投资问题,促进有限电力资源的有效分配和使用。
四是走煤电联营保证电煤供应。电力是煤炭最大用户,约占全国总用煤量的65%左右;煤炭也是电力的大用户。煤炭和电力两个行业的合作,可以使双方在产业链、资源和市场上的优势得到互补,双方所拥有的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充分的共享和利用,将形成一个完整的煤电产业链。这样建立起的战略合作关系,将共同推动陕西能源事业的发展。
五是要在抓好电力环保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的同时,大力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陕西省的拉闸限电在一定时期内不可避免。解决电力紧张、拉闸限电,除了加快电源、电网建设以增加供给外,还要注重节约和合理使用。所以为了减轻增长过快的用电负荷带来的压力,节约陕西的宝贵能源,必须开展节约能源和大力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活动。以达到保护环境、改善电网运行状况,减少用户电费开支的双重目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
但是,从2004年以来,包括西安市在内的八个城市部分地区开始拉闸限电。在陕西的能源基地榆林地区,1—4月份已拉闸限电2亿千瓦时,已造成地方电力直接经济损失740多万元。在这个能源大省仍存在拉闸限电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按照正常情况,陕西省的发电能力完全可以满足省内生产和生活用电。2003年底,全省装机容量886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为640万千瓦,即使在夏季用电高峰期全省日用电最大负荷也仅仅接近600万千瓦。为什么会在能源大省“拉闸限电”?经我们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近几个月来煤炭产量下降,电煤库存减少,致使燃煤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电煤价格由2002年底的每吨十几元,上涨到目前每吨一百多元。致使部分火电厂燃煤紧缺陆续关停了一些发电机组,包括秦岭、渭河、蒲城发电厂在内的火电厂关停了220万千瓦容量的发电机组。小火电企业的生产更是困难重重。陕西省延安市的子长发电厂,从2002年底到2004年4月,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燃煤价格上涨了56.25%,燃油价格上涨了38.46%,使得该厂的单位发电成本大于该地区的趸售电价,不得不被迫停产。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陕西的煤炭运往外省,价格比省内高十几元到二十几元。大量煤炭外运,而使陕西省的燃煤更加紧张。煤炭价格上涨、运费上涨、运输困难等因素,使能源大省陕西省出现电力供应紧张。
能源大省陕西的用电果真到了非要拉闸限电的处境吗?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其实并不尽然!陕西省的供电是由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简称地方电力)与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的陕西省电力公司(简称国家电力)两家企业共同承担。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承担榆林市及陕西66个县级供电企业的供电任务。陕西省电力公司负责西安市及其它地级市及33个县的供电任务。在全省2003年完成售电量378.87亿千瓦时当中,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完成售电量73.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37%,榆林市电量同比增长达到30.56%,是全国平均电量增长率的2倍。陕西省电力公司完成售电量304.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6%。按照全省的装机容量,陕西不仅完全能够满足本省的用电需求,而且还有富余的电量输送到其它省。2003年全省输出到外省电量是购进电量的4.19倍。2004年4月,陕西省电力公司又和山西省电力公司签订了送受电协议。每年向山西年送电量不小于3亿千瓦时,最大的送给山西的年送电量将达到6亿千瓦时。仅在2004年4月,陕西电网完成发电量34.72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22.61%。
拉闸限电其中还有一个直接原因是国家电力企业和地方电力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造成的。因为目前在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经国家批准的供电营业区内,现有陕西省电力公司110千伏变电站88座,35千伏变电站26座,拥有用户270个,年售电量30亿千瓦时,约占地方电力系统年售电量的二分之一。在榆林市陕西省电力公司2003年的售电量是9亿千瓦时,占到了陕西地方电力(集团)公司在榆林市售电量的三分之一。在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出现国家电力和地方电力两家主要供电企业,势必对处于弱势的地方电力的用电在用电高峰期进行限制。按照陕西省电力公司和陕西地方电力(集团)公司达成的协议,通过榆林330千伏主网供给地方电力的电量最大应达到25亿千瓦时,而实际供给地方电力的电量只有三分之一,根本无法满足地方电力在榆林市的供电需求,同时也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据统计,2003年榆林电网小火电、小水电总装机容量是330.3兆瓦,而2003年全网最高负荷620兆瓦,最低负荷314兆瓦,正常情况需589兆瓦。预计2004年的电网统调负荷为630兆瓦。即使榆林市的所有电厂满负荷运行也无法满足当地的用电需求。根据对榆林市四个火电厂年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的统计,从2000年到2002年,年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是7586小时;2003年是7567小时,比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多1807小时。同时,也说明当地现有发电潜力已基本挖尽,必需用大电网将电输送到榆林的负荷区。
拉闸限电其结果无论是对国家供电企业,还是对地方供电企业都不利。我们认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作为国家供电企业应大力支持地方电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企业效益。自从2001年陕西省电力公司将330千伏电网从延安延伸到榆林后,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每年要从330千伏电网购大量的电量以满足榆林市日益增长的供电需求,购电量从2002年的3.75亿千瓦时增加到2003年的8.8亿千瓦时,2004年计划最少购电10.6亿千瓦时,而且购电价格比同样购山西省电力公司的购电价格每千瓦时还高8厘钱。仅此一项,可使国家电力所属的陕西省电力公司在榆林市的年售电收入增加840万元。所以作为国家电力企业没有必要在地方电力供电营业区的榆林市重复建设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造成资源浪费,而应该给地方供电企业多供电。只有这样国家供电企业和地方供电企业才能在陕西的榆林能源基地上达到双赢!
如何避免拉闸限电保持陕西电力的可持续高增长?
一是保持电源建设的合理规模。按照陕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步走”经济发展目标,在未来的18年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将保持10%左右的速度发展。到2020年全省电力装机需要达到2800万千瓦,才能满足预计1411亿千瓦时的电量需要。然而,目前陕西电力只有730万千瓦装机,其中还有100多万千瓦小机组是国家政策规定需要逐步淘汰的,因此每年都需要有120万—150万千瓦的新机组投入运行,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奔小康的需要。
二是加快地方电力的电网建设。为了解决陕西广大农村地区用电难的问题,近几年地方电力投入农村电力建设的资金达76亿元,平均每年投入19亿元。对于榆林能源和化工基地投入的电网建设资金达18亿元。根据陕西省电力的发展趋势,必须依托资源优势,在发展电源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电网建设,特别是110千伏、220千伏和330千伏以上电网的建设。
三是用价格杠杆解决供需矛盾。要注重采用市场化的调节方式,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化解当前部分行业过度投资问题,促进有限电力资源的有效分配和使用。
四是走煤电联营保证电煤供应。电力是煤炭最大用户,约占全国总用煤量的65%左右;煤炭也是电力的大用户。煤炭和电力两个行业的合作,可以使双方在产业链、资源和市场上的优势得到互补,双方所拥有的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充分的共享和利用,将形成一个完整的煤电产业链。这样建立起的战略合作关系,将共同推动陕西能源事业的发展。
五是要在抓好电力环保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的同时,大力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陕西省的拉闸限电在一定时期内不可避免。解决电力紧张、拉闸限电,除了加快电源、电网建设以增加供给外,还要注重节约和合理使用。所以为了减轻增长过快的用电负荷带来的压力,节约陕西的宝贵能源,必须开展节约能源和大力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活动。以达到保护环境、改善电网运行状况,减少用户电费开支的双重目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