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我国碳普惠公众参与之法律问题分析

来源 :环境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v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普惠制度对于微观领域碳减排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社会公众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助力“碳达蜂、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但目前,我国碳普惠制度实践仍存在立法层级不高、地方普及率不足、碳积分管理存在短板、各地核证减排量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影响了公众对于减排活动的有效参与.本文通过总结以广东省碳普惠制度为代表的地方实践,建议建立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的碳普惠立法路径、确立以碳积分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拓宽碳普惠方法学涵盖领域、建立碳普惠核证减排量(PHCER)与国家自愿核证减排量(CCER)的衔接机制.
其他文献
采用一系列(8种)中链支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长链碳酰基-L-苯丙氨酸单甲基聚乙二醇酯(记为Rn-L-MPEGm,n为烷基碳数,m为合成时所用聚乙二醇单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清洗石油污染土壤。清洗实验结果表明,R12-L-MPEG1000的清洗性能最佳。含油率20.35%土壤的最佳清洗条件为:R12-L-MPEG1000加入量2.5%(w),固液比1∶4,50℃下以400 r/min的转速搅拌水洗40 min。在此条件下,除油率可达92.29%,土壤残油率仅为1.57%。通过研究原油乳化性能和原油吸附热力
2021年8月9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凸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及对于全球1.5℃和2℃温升控制前景的严峻性,明确要求全球在未来几十年大幅减排温室气体并在2050年前后实现二氧化碳(CO2)净零排放.报告警示全球应迅速采取并强化行动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也将助推气候多边进程聚焦1.5℃温升控制目标并呼吁各国进一步提高减排力度.中国应结合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动向,积极解读IPCC报告,加强气候变化基础科学研究,为后
能源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电力系统将呈现“双高”(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特征,并逐渐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实现能源电力与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的更深度耦合,需要建立新的价值评估体系.为了全面评估高比例清洁能源接入对新能源开发、电力生产和布局调整、运行特性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结合能源技术经济模型,设计了电力系统多维场景;运用能源技术模型、能源技术模型和环境排放估算技术,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能源电力系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维度构建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
第1部分机动车排放情况rn机动车产销量情况rn2020年,全国汽车产销量1分别为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下降2.0%和1.9%;汽车出口108万辆,同比下降13.2%,汽车进口93万辆,同比下降11.4%.其中,重型货车销售162.3万辆,同比增长38.2%.rn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10.5万辆和111.5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6.0万辆和25.1万辆.不同类别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见图1.2016-
期刊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四个一”制度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本文通过总结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制度体系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最低成本代价实现最优效果的重要作用,论证了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制度体系的必要性.通过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科学基础、协同管理经验的总结,分析了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制度体系的可行性,进一步从环境法规政策体系
陕西省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99年5月,注册地为西安市,是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定位为绿色清洁能源板块公司,负责绿色清洁能源开发与运营.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注册资本18亿元,资产总额91亿元.目前,公司旗下拥有3家分公司、8家全资子公司、16家控股子公司和3家参股子公司.公司投运及在建清洁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为137.97万kW,新能源装机容量位列陕西省单一市场主体第一名.
期刊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以低碳发展为特征的新增长路径成为全球转型的主要方向.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碳中和过渡期、排放量基数、能源转型、碳中和成本等角度对全球主要国家/地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进行了比较分析.我国提出的碳达蜂、碳中和目标愿景,体现了中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但也应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面临着过渡期短、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排放基数大、资源禀赋不足、成本高昂等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国际社会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原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由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北建投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港口企业,其中中国神华出资70%,河北建投交通出资30%.公司主要负责国家能源集团煤炭的下水外运工作,是集团一体化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是陕西、内蒙古煤炭外运陆运距离最短的港口,也是国家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主通道之一.
期刊
碳达蜂、碳中和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战略方向.本文聚焦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的建设,总结了江西省“十三五”时期低碳目标完成情况,分析了江西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能源消费矛盾突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较大的挑战性.进一步提出了江西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对策建议,包括做好顶层设计、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提高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以及完善政策机制体系等.
类似丽水这样的生态资源富集地区所呈现出的“初步碳中和、未见碳脱钩”的特殊性,与全国“先碳达峰、后碳中和”一般性进程不一致,应克服“碳中和”认识误区、“碳汇富余”发展陷阱、碳排放“双控”弱势失声等方面的问题.为此,从制度供给视角,围绕建立以“碳中和”先行区创建为统领的跨越发展新机制、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动力结构新支撑、以低碳高效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新体系、以绿色生活为内核的生态文明新风尚四个方面提出探寻生态资源富集地区跨越式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