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MprAB和TrcRS协同调控结核分枝杆菌rv1057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j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rv1057基因受到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MprAB和TrcRS协同调控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凝胶阻滞迁移试验分析MprA和TrcR在体外与目标基因启动子片段的特异性结合能力;荧光定量PCR检测目标基因的转录水平,以H37Rv SDS处理组的表达值为1个单位进行倍数变化分析;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目标基因的表达;通过构建lacZ报告基因检测rv1057启动子不同区域启动转录的能力。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结果

MprA结合trcR启动子;无SDS条件下D981、H37Rv菌株的trcR相对表达量分别为H37Rv SDS处理组的1.7和2.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4,P<0.05);有SDS条件下,D981、H37Rv菌株的trcR相对表达量分别为H37Rv SDS处理组的1.0和2.1倍,D981菌株的trcR转录水平显著高于H37Rv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6,P<0.05)。H37Rv菌株培养过程中加入SDS后trcR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倍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9,P<0.05);MprA和TrcR都可以结合rv1057启动子并调控其表达;MprA激活rv1057的转录,而TrcR阻遏rv1057的转录。

结论

MprAB和TrcRS协同调控rv1057基因的表达,环境存在SDS时MprA被激活,阻碍trcR表达并激活rv1057的转录,而无SDS时TrcR阻遏rv1057的转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皮质醇(CORT)诱导的大鼠抑郁症模型海马神经元及突触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ORT组、低浓度硫氢化钠(NaHS)(30 μmol/kg)处理组、高浓度NaHS(100 μmol/kg)处理组,每组10只。后3组大鼠持续经皮下注射CORT(40 mg/kg) 28 d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CORT干预第15天起,CORT组和对照组给予生
目的探讨X线全脑照射小鼠经贝伐珠单抗(BVZ)干预后其脑血管及血脑屏障的改变。方法6~7周龄雄性C57BL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25)、BVZ组(n=25)、单纯照射组(n=25)。正常对照组小鼠不进行X线全脑照射及给药处理。单纯照射组及BVZ组小鼠麻醉后采用RS2000型X线生物辐照仪照射脑部(照射总剂量30 Gy,分3周照射),且BVZ组、单纯照射组小鼠在首次X线全脑照射同一天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圆孔、卵圆孔射频热凝术(PRT)治疗上颌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自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支疼痛患者80例,使用密闭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卵圆孔组和圆孔组,每组40例。卵圆孔组患者经皮穿刺卵圆孔行PRT,圆孔组患者经翼腭窝穿刺圆孔行PRT。记录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患
目的探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致药物难治性额叶癫痫患者术后长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额叶癫痫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额叶致痫灶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FCD,术后随访≥3年。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术后无发作组及发作组,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FCDⅠ型和FCDⅡ型,应用Engel分级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疗效,同
目的介绍一种经小脑桥脑裂上支探查并处理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上内侧责任血管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五〇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1例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并均经小脑桥脑裂上支探查并处理面神经上内侧责任血管。结果21例患者的责任血管中,13例为主要责任血管,8例为次要责任血管。所有患者均经小脑桥脑裂上支探查并成功处理面神经上内侧责任血管。1
非典型垂体腺瘤(APA)具有恶性临床表现,明确其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提出的APA诊断指标较模糊,对诊断帮助有限。已有一些研究提出新的关于APA诊断的标记物,本文对相关诊断标记物的研究状况和争议进行简要综述。
目的探讨球囊导管(BGC)保护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3月至8月在BGC保护下行血管内再通治疗的7例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BGC的应用技术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7例患者均获成功开通,残余狭窄率<70%,技术成功率100%。从BGC初次充盈到支架成功置入后球囊卸载完毕用时8~50 min,平均18.
目的探讨外泌体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缺氧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构建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缺氧再灌注损伤(HUVEC I/R)模型,从中提取外泌体并予以鉴定。构建SH-SY5Y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SH-SY5Y I/R)模型并分为2组,其中外泌体组于再灌注同时予以外泌体刺激,对照组于再灌注同时予以无外泌体血清培养基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2组细胞培养24 h、48 h、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微钙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及其对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韩国改良TOAST分型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患者26例,采取Micropure技术检测双侧颈动脉微钙化情况,以Alberta卒中CT(ASPECT)评分评估颅内缺血性病变严重程度,分析微钙化发生情况与ASPECT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损伤局部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BDNF治疗组、chABC治疗组、BDNF联合chABC治疗组,每组16只。后4组大鼠制作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即刻分别于损伤中心处注射10 μL生理盐水、20 μL BDNF、6 μL 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