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手足口病防治的困难问题和策略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chang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包括传播途径复杂、发病对象特殊、疫情控制难度大、社区医生的诊断经验欠缺等方面。针对疫情流行特点提出科学防治的策略和建议,建立分级筛查、诊断、治疗的工作体系和秩序,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控的“四早”原则是手足口病防治的关键。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防治 策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手足口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1],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多数患者可以自愈。专家建议,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要求各地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统一报告渠道。
  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疫情控制的难度比较大。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其流行无明显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该病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内的流行。肠道病毒可在外环境下长期存活,不同亚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可以反复感染发病。并且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和特效药物,因此手足口病造成疫情控制的难度比较大。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因此高危人群主要分布在学校和托幼机构。这些机构人员集中、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校医配备不足,常常导致传染病管理上的缺陷,无法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等防控措施。
  流动儿童的增多。流动人口主要以农民工为主,这些流动儿童的家长往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忙于打工赚钱,健康意识淡薄,卫生条件差。导致流动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偏高,且规范管理的难度较大。
  部分农村地区环境条件较差。虽然许多乡镇开展了村庄整治工程,但生活垃圾、污物、粪便及水源的规范化处理能力远远不够,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给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留下隐患。
  农村地区部分群众卫生意识淡薄,尚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为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之一。部分群众卫生科普知识不足,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发生疫情容易产生恐慌心理。
  基层医疗机构设施不完善、社区医生对手足口病的诊断经验欠缺,都易造成漏诊、误诊、诊断延迟,使得隐性感染者再次成为传染源。而对重症病例的误诊和延误,也是造成各地死亡病例不断增多的原因之一。基层疾控机构人员和能力相对薄弱,及时有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不足,开展主动搜索不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原则要真正落实还有一定难度。
  防治经费的不足是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面临的共同困难。尤其基层的社区医疗机构,担负着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传染病防治工作显得困难重重。
  手足口病防治的科学策略和建议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做好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有效控制疫情的流行与蔓延,是广大卫生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应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科学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包括手足口病在内的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应根据本地的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方案。手足口病的低流行地区,在危重和死亡病例发生后,要认真做好流行病学调查,重点是对密切接触的儿童和家长进行居家隔离和医学观察,并主动开展病例搜索工作。高流行地区则要及时加强防控的力量,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各施其责。要加强对群众的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整治、重点区域消杀、减少大型活动等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特别要做好学校和幼托机构的防控工作,严格建立并执行晨检制度。建议发生手足口病确诊病例时要求幼托机构关闭、学校相应班级停课2~3周。责任医师做好防控工作的系统指导,加强督导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各医疗机构要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防止和减少医源性传播的发生。强化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报告制度,及时上报信息,严防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加强医疗救治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加强儿科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诊疗能力。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完善实验室包括生物安全在内各项措施的落实,提高基层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的调查能力。
  广泛深入开展卫生整治。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清理病媒生物的滋生环境,做好改水改厕和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要加强食品、饮用水和公共场所的卫生专项整治工作,落实餐饮业和饮用水的卫生监管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监督。
  加强舆论引导,开展健康教育。各地要根据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及时、准确、有序发布信息。既要提高社会各界对手足口病防控的重视程度,又要减少不必要的恐慌,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正面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大力开展针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逐步达到防病知识全人群覆盖的目标。
  依靠科技提高防治工作水平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要密切协作,充分发挥综合优势,科学指导防病、临床救治、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方法。同时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研究探索适宜技术,不断完善防控策略。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是手足口病防控的基础,担负着防控的主要重任,必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充分发动广大基层社区医师的积极性,做到防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控的“四早”原则是关键。我们相信在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分级筛查、诊断、治疗的工作体系和秩序,不断完善救治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手足口病医疗防治工作,一定能取得手足口病防控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王来,李宜川.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J].安徽医药,2010,14(1):112-11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3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通过闭合或半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评价治疗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15个月,骨折平均愈合14.4周。功能评价按Johnr-Wrush评分标准。优26例,良4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占93.7%。术后螺钉松动2例,无髓内钉断裂、伤口感染、骨髓炎形成、畸形愈合及继发关节僵硬。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
对锂离子电池组单体电池之间的热量传播途径进行分析,提出阻断热量传播的措施。使用针刺目标单体的方式引发爆燃,造成目标单体热失控,并通过蜂窝式单独腔体结构、仿熔断器的
目的:评价纳洛酮治疗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把4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对这两组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饮料中不同种数的添加剂已有报道,但由于采用的仪器型号、色谱柱及填充料、梯度洗脱程序、洗脱液的种类及程序流量的差异,使得测定效果不同,本文采用Sh
摘 要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器械切割闭合、吻合后出血诊治及预防。方法:对胃肠手术应用切割闭合、吻合后出血15例发生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胃肠应用切割闭合、吻合后胃肠腔内有血性积聚、胃管及肛门活动性出血量大可诊断。胃肠闭合残端或吻合口出血,应立即探查争取缝合或双极电凝可止血。争取有预防措施减少出血。  关键词 胃肠手术 切割闭合 吻合器 出血    随着胃肠道手术操作技术改进,双吻合器、直线切割闭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1],发病年龄多<2岁,<1岁者约占50%。在我国,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小儿腹泻是造成生长发育障碍、小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它严重威胁着小儿的健康。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婴幼儿的病死率、避免小儿生长发育障碍及营养不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