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征婚广告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也需要遵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交际原则。从语用角度看,目前征婚语言存在着大量违反上述原则的现象,存在着种种不规范现象:乱造新词,夸大其词,追求新、奇、怪、异及玩弄文字游戏等。
关键词:征婚语言 语用 合作原则 社会语用
一、引言
征婚广告的出现打破了人们交际的局限,拓展了男女交往的空间,给人们更多的选择与被选择的机会。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封闭、单一的社会向现代、开放、多元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征婚广告用语的使用上,可以看出当前人们婚恋观的状况。
有的广告措辞平铺直叙,直奔主题;有的七绕八拐,顾左右而言他。有的实话实说,毫无保留;有的自我美化,言过其实;还有的胡编乱造新词语,令人费解。本文拟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征婚语言的使用情况,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作者的看法。
二、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Principle of Co-operation)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Grice,1975)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与听话人都有一种默契和合作,使整个交谈过程所说的话符合交谈的目标和方向。这是一条根本原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关联准则(Relevant Maxim)和方式准则(Manner Maxim)。征婚广告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征婚者通过征婚语言传递其交际意图,而应征者(读者)在对征婚语言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尽量准确地推导出征婚者的真实意图。
只要把交际双方遵守交际合作原则之类的语用规则作为基本前提,这些原则就可以用来确定和把握自然语言的具体意义(语用涵义)。下面分别就合作原则的四项准则在征婚语言使用上的具体体现进行分析。
(一)量的准则
给出所要求的信息量,但给出的信息量不要多于所要求的信息量(何自然,1997)。这是合作原则的第一条,也就是量的适度性。
信息匮乏或信息过载均会阻碍交际目的的实现。但是,由于交流是双向的,征婚者的既定目标和应征者的预期目标是否一致,既与接受方对目标的认同有关,又与发送方的准确预期有关(合作原则)。“交谈”目的所需要的量要恰到好处,量太少则令人难以准确推断出发送方的真实意图,或使推断难度增大;而量太大会产生“信息过载”的现象,使主题不明,跑题,甚至误导。但在征婚启示中,人们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常常违反量的准则。例如:
(1)阿纹,女,1977年生,162 cm,本科,未婚。 茫茫人海中我在等待你。
(2)尹国光,男,1979年生,1.68米,中专,未婚。上门女婿。
(3)我是个不错的女孩,也希望结交优秀的你。
(4)名校硕士,25岁未婚女,1.63米,清纯窈窕,和善聪颖,气质修养内涵俱佳,知识家庭,自办高科技公司,家境优。
一般来说,征婚启事中应包括征婚者和应征者双方的条件,而例(1)只提供了征婚者本人的情况,有意省略应婚方的条件,违反了量的准则。其目的是不想使应征对象范围太窄,相信只要有缘就能走在一起。此则征婚启事给应征者们留下这样的印象: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她的另一半。
同例(1)一样,例(2)只提供了本人的简单情况,并未要求对方的条件,但多了一个信息:婚后愿意到女方家居住。对于目前独生子女居多的家庭来说,特别是独女的家庭来说,女儿结婚后仍然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实在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因此,为自己征婚成功多加了一个筹码。
从量的角度来说,例(3)所提供的信息无论对征婚者和应征者都远远不够,“不错的女孩”“优秀的你”是十分模糊的概念,缺乏具体的事实根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征婚者本人自我感觉不错,而在别人眼里却是个很一般的人;也许征婚者确实十分优秀,想找个旗鼓相当的人。但不管怎样,信息量的不足往往会产生误导。面对这样的征婚启事,应征者们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不错,从而跃跃欲试,也许这正是征婚者所要达到的目的。
例(4)存在信息量不足、指代不清的问题。即名校、名牌大学指的是世界性的?全国性的?或者是当地名校?根据常识判断,如属世界名校,当事人一般会说明,很有可能只是全国名校,当然也不排除属当地名校的可能性。
(二)质的准则
会话中质的准则是指交际双方提供信息的准确、真实和可靠程度。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交际双方恪守真实性原则是必要的。当然,人们有时出于礼貌、碍于情面,或迫于环境,不能总是直言相告。于是迂回表达隐含意义,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的现象就会时而出现。接受方这时会根据语境推导出其真实含义。但许多言过其实的话语往往会导致交际失败。
语言交际中由于措词过度夸张而引起交际阻碍和放弃交际意图的例子并不少见。征婚者怀有强烈而合理的“对话”预期,它们希望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和营造良好的形象,他们也相信“对话者”应该并有能力解码这一切。但是,如果信息太多、涵盖太广、溢美之词泛滥则会让人怀疑其真实性。例如:
(5)女教师,24岁,高1.65米,大学本科,未婚,穗户,青春靓丽,貌美如花,温柔贤慧,气质高雅,觅综合素质高,有一定事业基础的男士,诚意电……。
(6)高校教师,23岁未婚女,1.63米肤色白皙,身段苗条容颜娇柔,举止轻盈风韵不凡,堪称出类拔萃百里难挑的美人;此外,天性善良柔情似水善解人意尊老爱幼,更增添了她女性的特殊魅力。诚觅26-46岁有知识素养好男士为侣,职业不限。
(7)某女,1984年生,身高1.73米,职业:大学生,外貌描述:倾国倾城,热情如火,婚否:未,现居住地:北京,籍贯:哈尔滨。
从以上例子中人们发现征婚者要么“青春靓丽,貌美如花,温柔贤慧,气质高雅”,要么“出类拔萃百里难挑”,如果真有如此“倾国倾城”的容貌,根据常理判断,根本就无需征婚,门当户对的追求者早就踏破门槛了。况且,其征婚条件也不高,像例(5)这样“出类拔萃百里难挑的美人”大可不必选择从26至46岁的男士为伴。从中国夫妻男女年龄的搭配来看, 一般男大女小,相差不大。条件如此好的女士征年龄差距高达二十来岁的男士为夫,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其征婚内容的真实性。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水分。
据大洋网报道,2003年7月,王先生在某报刊登的征婚广告中看到这样一则广告:某女,气质佳,善解人意,亭亭玉立的身材,清秀倩丽的仪容。可与“某女”见面后,王先生却大跌眼镜,眼前的“某女”身体臃肿,长相普通,与征婚广告中描述的“某女”简直判若两人。因此,王先生气愤地说“有关部门应该管一管言过其实和虚假的征婚广告了!”正所谓:“征婚广告中是女人都美,是男人都帅。”
(三)关联准则
在Grice提出的四条准则中,关联准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要维护合作原则,参与交际的人所说的话必须和此刻的交际任务和话题相关联。文章之所以被理解,就是因为话语之间的关联性使得语篇成为有意义的整体。
根据Sperber与Wilson (1986/1995)的关联理论:交际涉及说话人与听话人对信息的处理, 交际双方说话就是为了让对方明白,所以要求“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说话人通过明示交际行为,用明白无误的明说表达出自己的意图,让听话人获取某种信息。听话人在话语明说(explicature)的基础上,凭借认知语境中的三种信息:逻辑信息(logical information)、百科信息(encyclopaedic information)和词语信息(lexical information)作出语境假设,对说话人通过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而推理就是寻找关联。即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从而推断出说话人暗含的交际意图,达到交际成功。
关联的产生取决于新旧信息之间的必然联系,即新的话语必须与听者或读者已有的知识背景发生联系。关联性强的假设,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小;如关联不足,推理所付出的努力就大。因此,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应具有充分的关联,也即应该提供与听话人的认知语境相关联的信息,值得听话人注意,以便对方理解与推断自己的交际意图。另一方面,在理解话语时,听话人也只会关注、处理那些具有充分关联性的话语。
Sperber&Wilson(1986)指出,在信息处理中,说话人一般总会最大程度地表述信息,以便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例如:
(8)西子姑娘。
(9)某女,未婚,25岁,硕士。我的容貌如我的学历一样出众,品质如水一样清纯。
(10)作家的头脑,模特儿的外貌,舞蹈家的身材——这就是我,……
表面上看,例(8)并没有提供太多的直接语境,但根据常理判断,征婚者不太可能仅仅陈述自己是什么地方的姑娘而已,话语背后肯定含有言外之意。因此,通过已知的信息“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著名诗句,推断出征婚者将自己比作“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美人。从而看出西子姑娘与美丽、漂亮有关联。征婚者认为自己“浓妆淡抹总相宜”,只点明自己身为西子姑娘就足矣。征婚者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例(9)中征婚者并没有具体描述自己的外貌如何出众,而是通过侧面说明目前拥有硕士学位者相对来说不多,学历层次较高,将此条件用在外貌上暗示本人长相远在常人之上,甚至拥有沉鱼落雁般的容貌,从而将学历的出众与容貌的出众联系起来。同时通过不俗的比喻也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
同样,例(10)中征婚者也没有直接描述自己的外貌和知识方面的情况,而是通过修辞手法将自己长处娓娓道来。从关联的角度来看,作家是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无不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及广博的知识面;模特在常人眼里也是拥有靓丽容貌之人;而舞蹈家的身材柔软处处给人以美感。当读者将这几项优越的条件与征婚者本人联系起来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征婚者要模样有模样,要学问有学问,这样的条件较容易和某些人心中的偶像一拍即合,而征婚广告要的也正是这种效果。
能否找到最佳关联是成功交际的关键。一个话语要建立起最佳关联,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第一,该话语足以使听话人能够找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第二,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值得听话人去付出努力。如果征婚启事提供的信息缺乏关联性,不但会造成“费解”(perplexing ),还会产生“误导”(misleading)“过载” (overloading)甚至“迷航”(drifting off)。
(四)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要求把话说得直白清楚、简明扼要,避免隐晦曲折和歧义,而且要组织有序。可是有的人却故意不直截了当,偏偏三弯九转。例如:
(11)男,半甲子光阴,芳草无意。飘雪的时候盼早来的春风,愿与君早日同行。
一目了然的三十来岁被绕着弯说成是半甲子光阴,未能找到如意的妻子用芳草无意表达,孤身一人的状态用飘雪的时候表述,殷切希望早日到来的伴侣被形容为早来的春风,希望早日结婚婉转地表述为早日成行。征婚者的交际意图透过字里行间表现出来:人生已过半,而众多姑娘却不识货,致使本人至今仍未找到如意的伴侣,希望梦中的另一半早日到来。同时,作者还暗示自己的语文水平不俗,应征者需有一定的汉语水平及文学修养才能与之匹配。由此可见,作者违反方式准则之简洁准则是为了卖弄知识,以示自己有学问、有层次,看不懂者自然会望而却步。
(12)个人简介:1977年生,身高1.65米,职业:外企文员,学历:大专,外貌描述:长得顺眼,对得起市容,如水无痕,经济状况:月薪3000,婚否:未婚,现居住地:上海,籍贯:江苏,其他:没有诚心请不要找我。
征婚广告主要是靠书面语言来表达内容的。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对于不同的信息,表达也有精确和模糊的区别。如对身高、年龄等必须如实传达,而有些内容则通过语言的模糊性和暗示性来加以表现。信息量最大,最容易打动人心的恰恰是那些模糊性的概念。
什么样的长相属于“长得顺眼,对得起市容”,不同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标准,甲认为对得起市容的长相,乙可能认为尚达不到一般的标准。但不论征婚者本人的真实长相如何,如此的表述却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对征婚对象条件的判断往往从好的方面去设想。而征婚者们正是利用大众的这一心理故意采用模糊的表述方式让应征者产生错觉,从而达到他们的预期的目的。
故意违反方式准则的第二条次准则:故意使用歧义句。
(13)绝代佳丽,26岁/1.68米,未婚,大学本科、高级白领、温柔善良、温雅白静、美貌超群、赛过明星。觅有事业心真心爱我的如意郎君,户口婚否不限(已婚?未婚?离异?),电话……
(14)精品工艺厂女老板29岁,购置花园洋房小车代步,无育,与夫离异倍感孤独觅老实外地打工郎为伴,婚介020—87329736,本人亲听2天,早10点-晚5点。
什么叫温雅白净?例(13)中的这个词组确实晦涩难懂。估计白净是广东方言,意为皮肤白,样子靓丽。“婚否不限”从字面上看有两层意思:一指的是征婚者可以是未婚者,也可以是曾结过婚,现已离异者;第二层意思指的是征婚者可以是未婚者,也可以是已婚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婚否不限”属于歧义句。至于“绝代佳丽”“美貌超群、赛过明星”有违反质的准则的嫌疑。
例(14)中的“无育”的含义也是模棱两可,既可指没有生育能力,也可能没有小孩。
Leech(1983:67)在其论著Principles of Pragmatics中阐述的经济原则的主要内涵是:当传达的信息既短小精悍,又意义完整无损时,编码和解码过程将既省时,又省力。但他同时认为由于该原则限制了信息量,可能导致歧义,这与清晰原则(Clarity Principle)相悖,即信息量越少,越容易含混晦涩。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量的准则体现了交际内容的充分性和经济性原则;质的准则体现了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交际的诚信原则;关系准则体现了交际的目的性、需求性原则;方式准则体现了交际的策略性、功效性原则。这些原则是相互影响、交互作用、不可分割的。
从征婚语言的使用来看,征婚者有时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给读者提供两种或更多的解释,而后者会排除最表层、最直接的含义,使应征者领会深层的、征婚者所企望的内容。对于读者而言,在领会,或称解码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违反合作原则的表达方式背后的真正意图需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这正是征婚者们的匠心独运。
三、社交语用方面
社会语用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社会语用是指人类社会的一切语言运用行为,既包括公开的语言运用行为,也包括非公开的语言运用行为。狭义的社会语用是指语言在社会上的公开运用。凡面向公众的语言运用都属于社会语用的范畴,例如社会人际交往中的攀谈、网络交际、服务谈话、新闻报道、节目主持、导游、产品说明、工作报告、演讲、公开辩论、新闻发布、答记者问、广告宣传、社会命名、题词、公众场合的交际以及各种告示、标语、口号、警示、启事、通知、契约等等。
征婚广告与其他言语行为一样,都有语言使用的一面,都是使用全民共同语的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理应遵守礼貌原则。遗憾的是现有征婚广告活动中失礼现象甚为严重。许多征婚广告设置语言陷阱,玩弄文字游戏。旨在误导和欺骗广大读者。征婚广告在语言使用上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乱造新词
征婚广告中出现大量所谓的新词,有的是擅自缩略的词组,有的纯粹是征婚者自己“硬造”出的新词,语言使用极不规范。
词组的缩略应遵照一定的规律。目前征婚广告中缩略现象相当普遍,有些尚可根据上下文猜测出其大概含义,而有些就相当令人费解,甚至不知所云。例如:
(15)个人简介:1974年生,身高1.70米,职业:电力系统职工,学历:大专,外貌描述:体健端貌 ……
“体健貌端”是目前征婚广告中常见的一个词组,估计是身体健康、相貌端庄的缩略形式。其他例子如下:
(16)丘小姐27岁失婚 …… 失败婚姻的缩略?
(17)林小姐33岁离异貌靓品优 ……相貌靓丽、人品优秀的缩写?
(18)高校副教授,45岁短婚未育……指有过短暂婚姻,未生育小孩?
(19)高级讲师,45岁离异,本科,1.76米,有房经优……
根据目前征婚领域中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增强的趋势来看,例19中的“有房经优”很可能指的是有住房,经济状况十分好。
虽说广告费是按字数收取,但并不是字数越少越好,不能违反汉语使用规范自行编造新词(组)。
(二)刻意追求新、奇、怪、异,表现与众不同
(22)大学讲师,24岁未婚,1.61米典型的清秀妩媚聪颖三位一体的时代知识女性……
“典型的时代知识女性”是根据什么定义为“清秀妩媚聪颖三位一体”的呢?
(23)我具有积极的精神态度,做人的原则是低成本做人……
“低成本做人”无法理解其准确含义,属于晦涩难懂,怎样做人才属于“低成本”呢?
(三)玩弄文字游戏
征婚广告中充斥了大量“气质佳”“英俊潇洒”“美丽温柔”“婉约可人”“温柔善良”“善解人意”“聪明伶俐”“婷婷玉立”“身材迷人”“开朗豁达”“聪明贤淑”“漂亮温柔”“通情达理”“甜美文静”“窈窕淑女”“俏丽恬静”“清纯靓丽”“精明强干”“风韵犹存”“气质高雅”“肤白姣美”“形体亮丽”“妩媚专情”“秀美柔情”“文雅俊秀”等描述性无界定标准的用语。
当人们发现广告中的描述与其人相差甚远时,征婚者或婚介机构往往会推托说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所致,使许多受骗者投诉无门、吃哑巴亏。
(四)夸大其词、欺骗读者
翻开一些刊有征婚广告的报刊杂志或浏览网上的征婚启事时发现,“英俊高薪”“婉约可人”“潇洒白领”“儒商佳丽”“青春靓丽”“貌美如花”“温柔贤慧”“气质高雅”等字眼俯拾即是。甚至连“出类拔萃百里难挑的美人”“倾国倾城”等词语也看着眼熟。溢美之词让人怀疑其真实性。 如前面所提到的“某女”明明是“身体臃肿,长相普通”,硬说成是“亭亭玉立的身材,清秀倩丽的仪容”。
从征婚广告中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些征婚的男女一个个条件好得让人不敢相信,而他(她)们在征婚广告中对她(他)提出的要求却不高。好像成功男女大都事业兴旺,而个人生活却都是失败的。
几近十全十美的人,怎么反倒要征婚呢?实际上,目前的虚假征婚广告相当泛滥,许多广告词根本没有客观标准。由于不少征婚广告言过其实,致使一些轻信征婚广告的应征者因误解而引发法律纠纷,同时也滋生了别有用心者利用征婚广告行骗的违法犯罪行为。
目前,征婚广告中语言使用中存在问题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中国多个城市已开始向用词夸张的征婚广告叫“停”,并逐步规范婚介市场,以使应征者免受不实用语的诱导,同时提升婚介行业的诚信度。
2006年,西安市民政局出台新规定,严禁婚介所使用诸如“名车豪宅”“漂亮妩媚”等含有绝对性、夸大性及不良诱惑力的词语做广告。沈阳市民政局早在2003年7月就已出台新规定,明文要求婚介广告用语只限刊登征婚者的性别、年龄、身高、职业、学历、婚姻状况,经济来源和住房只能说明有无。不得刊播类似“气质好”“美丽温柔”等描述性无界定标准的用语。
三、结语
征婚广告语言丰富多彩,表达手段及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以上仅根据语用原则的部分理论,结合实例分析探讨了征婚广告中的各类语用现象,旨在找出违反各项语用原则现象背后的原因和目的,从而更好地帮助人们正确地理解征婚广告中的种种言外之意。本文对征婚语言使用中的种种异常现象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征婚语言在社会语用方面的不得体现象,呼吁人们关注征婚语言的规范化问题,以便进一步丰富完善祖国的语言,促进人际交往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C] in Cole, P. & Morgan, J. (eds.) 1975, pp.41-58.
[2]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1983.
[3]Levinson, S. Pragma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4]Sperber,D.&D.Wilson.Relevance: Communication & Cognition [M]. Oxford: Blackwell,1986/1995.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7]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8,(3).
[8]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9]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吴小馨,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征婚语言 语用 合作原则 社会语用
一、引言
征婚广告的出现打破了人们交际的局限,拓展了男女交往的空间,给人们更多的选择与被选择的机会。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封闭、单一的社会向现代、开放、多元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征婚广告用语的使用上,可以看出当前人们婚恋观的状况。
有的广告措辞平铺直叙,直奔主题;有的七绕八拐,顾左右而言他。有的实话实说,毫无保留;有的自我美化,言过其实;还有的胡编乱造新词语,令人费解。本文拟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征婚语言的使用情况,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作者的看法。
二、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Principle of Co-operation)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Grice,1975)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与听话人都有一种默契和合作,使整个交谈过程所说的话符合交谈的目标和方向。这是一条根本原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关联准则(Relevant Maxim)和方式准则(Manner Maxim)。征婚广告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征婚者通过征婚语言传递其交际意图,而应征者(读者)在对征婚语言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尽量准确地推导出征婚者的真实意图。
只要把交际双方遵守交际合作原则之类的语用规则作为基本前提,这些原则就可以用来确定和把握自然语言的具体意义(语用涵义)。下面分别就合作原则的四项准则在征婚语言使用上的具体体现进行分析。
(一)量的准则
给出所要求的信息量,但给出的信息量不要多于所要求的信息量(何自然,1997)。这是合作原则的第一条,也就是量的适度性。
信息匮乏或信息过载均会阻碍交际目的的实现。但是,由于交流是双向的,征婚者的既定目标和应征者的预期目标是否一致,既与接受方对目标的认同有关,又与发送方的准确预期有关(合作原则)。“交谈”目的所需要的量要恰到好处,量太少则令人难以准确推断出发送方的真实意图,或使推断难度增大;而量太大会产生“信息过载”的现象,使主题不明,跑题,甚至误导。但在征婚启示中,人们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常常违反量的准则。例如:
(1)阿纹,女,1977年生,162 cm,本科,未婚。 茫茫人海中我在等待你。
(2)尹国光,男,1979年生,1.68米,中专,未婚。上门女婿。
(3)我是个不错的女孩,也希望结交优秀的你。
(4)名校硕士,25岁未婚女,1.63米,清纯窈窕,和善聪颖,气质修养内涵俱佳,知识家庭,自办高科技公司,家境优。
一般来说,征婚启事中应包括征婚者和应征者双方的条件,而例(1)只提供了征婚者本人的情况,有意省略应婚方的条件,违反了量的准则。其目的是不想使应征对象范围太窄,相信只要有缘就能走在一起。此则征婚启事给应征者们留下这样的印象: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她的另一半。
同例(1)一样,例(2)只提供了本人的简单情况,并未要求对方的条件,但多了一个信息:婚后愿意到女方家居住。对于目前独生子女居多的家庭来说,特别是独女的家庭来说,女儿结婚后仍然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实在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因此,为自己征婚成功多加了一个筹码。
从量的角度来说,例(3)所提供的信息无论对征婚者和应征者都远远不够,“不错的女孩”“优秀的你”是十分模糊的概念,缺乏具体的事实根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征婚者本人自我感觉不错,而在别人眼里却是个很一般的人;也许征婚者确实十分优秀,想找个旗鼓相当的人。但不管怎样,信息量的不足往往会产生误导。面对这样的征婚启事,应征者们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不错,从而跃跃欲试,也许这正是征婚者所要达到的目的。
例(4)存在信息量不足、指代不清的问题。即名校、名牌大学指的是世界性的?全国性的?或者是当地名校?根据常识判断,如属世界名校,当事人一般会说明,很有可能只是全国名校,当然也不排除属当地名校的可能性。
(二)质的准则
会话中质的准则是指交际双方提供信息的准确、真实和可靠程度。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交际双方恪守真实性原则是必要的。当然,人们有时出于礼貌、碍于情面,或迫于环境,不能总是直言相告。于是迂回表达隐含意义,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的现象就会时而出现。接受方这时会根据语境推导出其真实含义。但许多言过其实的话语往往会导致交际失败。
语言交际中由于措词过度夸张而引起交际阻碍和放弃交际意图的例子并不少见。征婚者怀有强烈而合理的“对话”预期,它们希望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和营造良好的形象,他们也相信“对话者”应该并有能力解码这一切。但是,如果信息太多、涵盖太广、溢美之词泛滥则会让人怀疑其真实性。例如:
(5)女教师,24岁,高1.65米,大学本科,未婚,穗户,青春靓丽,貌美如花,温柔贤慧,气质高雅,觅综合素质高,有一定事业基础的男士,诚意电……。
(6)高校教师,23岁未婚女,1.63米肤色白皙,身段苗条容颜娇柔,举止轻盈风韵不凡,堪称出类拔萃百里难挑的美人;此外,天性善良柔情似水善解人意尊老爱幼,更增添了她女性的特殊魅力。诚觅26-46岁有知识素养好男士为侣,职业不限。
(7)某女,1984年生,身高1.73米,职业:大学生,外貌描述:倾国倾城,热情如火,婚否:未,现居住地:北京,籍贯:哈尔滨。
从以上例子中人们发现征婚者要么“青春靓丽,貌美如花,温柔贤慧,气质高雅”,要么“出类拔萃百里难挑”,如果真有如此“倾国倾城”的容貌,根据常理判断,根本就无需征婚,门当户对的追求者早就踏破门槛了。况且,其征婚条件也不高,像例(5)这样“出类拔萃百里难挑的美人”大可不必选择从26至46岁的男士为伴。从中国夫妻男女年龄的搭配来看, 一般男大女小,相差不大。条件如此好的女士征年龄差距高达二十来岁的男士为夫,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其征婚内容的真实性。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水分。
据大洋网报道,2003年7月,王先生在某报刊登的征婚广告中看到这样一则广告:某女,气质佳,善解人意,亭亭玉立的身材,清秀倩丽的仪容。可与“某女”见面后,王先生却大跌眼镜,眼前的“某女”身体臃肿,长相普通,与征婚广告中描述的“某女”简直判若两人。因此,王先生气愤地说“有关部门应该管一管言过其实和虚假的征婚广告了!”正所谓:“征婚广告中是女人都美,是男人都帅。”
(三)关联准则
在Grice提出的四条准则中,关联准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要维护合作原则,参与交际的人所说的话必须和此刻的交际任务和话题相关联。文章之所以被理解,就是因为话语之间的关联性使得语篇成为有意义的整体。
根据Sperber与Wilson (1986/1995)的关联理论:交际涉及说话人与听话人对信息的处理, 交际双方说话就是为了让对方明白,所以要求“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说话人通过明示交际行为,用明白无误的明说表达出自己的意图,让听话人获取某种信息。听话人在话语明说(explicature)的基础上,凭借认知语境中的三种信息:逻辑信息(logical information)、百科信息(encyclopaedic information)和词语信息(lexical information)作出语境假设,对说话人通过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而推理就是寻找关联。即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从而推断出说话人暗含的交际意图,达到交际成功。
关联的产生取决于新旧信息之间的必然联系,即新的话语必须与听者或读者已有的知识背景发生联系。关联性强的假设,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小;如关联不足,推理所付出的努力就大。因此,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应具有充分的关联,也即应该提供与听话人的认知语境相关联的信息,值得听话人注意,以便对方理解与推断自己的交际意图。另一方面,在理解话语时,听话人也只会关注、处理那些具有充分关联性的话语。
Sperber&Wilson(1986)指出,在信息处理中,说话人一般总会最大程度地表述信息,以便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例如:
(8)西子姑娘。
(9)某女,未婚,25岁,硕士。我的容貌如我的学历一样出众,品质如水一样清纯。
(10)作家的头脑,模特儿的外貌,舞蹈家的身材——这就是我,……
表面上看,例(8)并没有提供太多的直接语境,但根据常理判断,征婚者不太可能仅仅陈述自己是什么地方的姑娘而已,话语背后肯定含有言外之意。因此,通过已知的信息“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著名诗句,推断出征婚者将自己比作“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美人。从而看出西子姑娘与美丽、漂亮有关联。征婚者认为自己“浓妆淡抹总相宜”,只点明自己身为西子姑娘就足矣。征婚者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例(9)中征婚者并没有具体描述自己的外貌如何出众,而是通过侧面说明目前拥有硕士学位者相对来说不多,学历层次较高,将此条件用在外貌上暗示本人长相远在常人之上,甚至拥有沉鱼落雁般的容貌,从而将学历的出众与容貌的出众联系起来。同时通过不俗的比喻也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
同样,例(10)中征婚者也没有直接描述自己的外貌和知识方面的情况,而是通过修辞手法将自己长处娓娓道来。从关联的角度来看,作家是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无不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及广博的知识面;模特在常人眼里也是拥有靓丽容貌之人;而舞蹈家的身材柔软处处给人以美感。当读者将这几项优越的条件与征婚者本人联系起来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征婚者要模样有模样,要学问有学问,这样的条件较容易和某些人心中的偶像一拍即合,而征婚广告要的也正是这种效果。
能否找到最佳关联是成功交际的关键。一个话语要建立起最佳关联,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第一,该话语足以使听话人能够找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第二,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值得听话人去付出努力。如果征婚启事提供的信息缺乏关联性,不但会造成“费解”(perplexing ),还会产生“误导”(misleading)“过载” (overloading)甚至“迷航”(drifting off)。
(四)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要求把话说得直白清楚、简明扼要,避免隐晦曲折和歧义,而且要组织有序。可是有的人却故意不直截了当,偏偏三弯九转。例如:
(11)男,半甲子光阴,芳草无意。飘雪的时候盼早来的春风,愿与君早日同行。
一目了然的三十来岁被绕着弯说成是半甲子光阴,未能找到如意的妻子用芳草无意表达,孤身一人的状态用飘雪的时候表述,殷切希望早日到来的伴侣被形容为早来的春风,希望早日结婚婉转地表述为早日成行。征婚者的交际意图透过字里行间表现出来:人生已过半,而众多姑娘却不识货,致使本人至今仍未找到如意的伴侣,希望梦中的另一半早日到来。同时,作者还暗示自己的语文水平不俗,应征者需有一定的汉语水平及文学修养才能与之匹配。由此可见,作者违反方式准则之简洁准则是为了卖弄知识,以示自己有学问、有层次,看不懂者自然会望而却步。
(12)个人简介:1977年生,身高1.65米,职业:外企文员,学历:大专,外貌描述:长得顺眼,对得起市容,如水无痕,经济状况:月薪3000,婚否:未婚,现居住地:上海,籍贯:江苏,其他:没有诚心请不要找我。
征婚广告主要是靠书面语言来表达内容的。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对于不同的信息,表达也有精确和模糊的区别。如对身高、年龄等必须如实传达,而有些内容则通过语言的模糊性和暗示性来加以表现。信息量最大,最容易打动人心的恰恰是那些模糊性的概念。
什么样的长相属于“长得顺眼,对得起市容”,不同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标准,甲认为对得起市容的长相,乙可能认为尚达不到一般的标准。但不论征婚者本人的真实长相如何,如此的表述却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对征婚对象条件的判断往往从好的方面去设想。而征婚者们正是利用大众的这一心理故意采用模糊的表述方式让应征者产生错觉,从而达到他们的预期的目的。
故意违反方式准则的第二条次准则:故意使用歧义句。
(13)绝代佳丽,26岁/1.68米,未婚,大学本科、高级白领、温柔善良、温雅白静、美貌超群、赛过明星。觅有事业心真心爱我的如意郎君,户口婚否不限(已婚?未婚?离异?),电话……
(14)精品工艺厂女老板29岁,购置花园洋房小车代步,无育,与夫离异倍感孤独觅老实外地打工郎为伴,婚介020—87329736,本人亲听2天,早10点-晚5点。
什么叫温雅白净?例(13)中的这个词组确实晦涩难懂。估计白净是广东方言,意为皮肤白,样子靓丽。“婚否不限”从字面上看有两层意思:一指的是征婚者可以是未婚者,也可以是曾结过婚,现已离异者;第二层意思指的是征婚者可以是未婚者,也可以是已婚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婚否不限”属于歧义句。至于“绝代佳丽”“美貌超群、赛过明星”有违反质的准则的嫌疑。
例(14)中的“无育”的含义也是模棱两可,既可指没有生育能力,也可能没有小孩。
Leech(1983:67)在其论著Principles of Pragmatics中阐述的经济原则的主要内涵是:当传达的信息既短小精悍,又意义完整无损时,编码和解码过程将既省时,又省力。但他同时认为由于该原则限制了信息量,可能导致歧义,这与清晰原则(Clarity Principle)相悖,即信息量越少,越容易含混晦涩。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量的准则体现了交际内容的充分性和经济性原则;质的准则体现了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交际的诚信原则;关系准则体现了交际的目的性、需求性原则;方式准则体现了交际的策略性、功效性原则。这些原则是相互影响、交互作用、不可分割的。
从征婚语言的使用来看,征婚者有时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给读者提供两种或更多的解释,而后者会排除最表层、最直接的含义,使应征者领会深层的、征婚者所企望的内容。对于读者而言,在领会,或称解码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违反合作原则的表达方式背后的真正意图需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这正是征婚者们的匠心独运。
三、社交语用方面
社会语用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社会语用是指人类社会的一切语言运用行为,既包括公开的语言运用行为,也包括非公开的语言运用行为。狭义的社会语用是指语言在社会上的公开运用。凡面向公众的语言运用都属于社会语用的范畴,例如社会人际交往中的攀谈、网络交际、服务谈话、新闻报道、节目主持、导游、产品说明、工作报告、演讲、公开辩论、新闻发布、答记者问、广告宣传、社会命名、题词、公众场合的交际以及各种告示、标语、口号、警示、启事、通知、契约等等。
征婚广告与其他言语行为一样,都有语言使用的一面,都是使用全民共同语的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理应遵守礼貌原则。遗憾的是现有征婚广告活动中失礼现象甚为严重。许多征婚广告设置语言陷阱,玩弄文字游戏。旨在误导和欺骗广大读者。征婚广告在语言使用上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乱造新词
征婚广告中出现大量所谓的新词,有的是擅自缩略的词组,有的纯粹是征婚者自己“硬造”出的新词,语言使用极不规范。
词组的缩略应遵照一定的规律。目前征婚广告中缩略现象相当普遍,有些尚可根据上下文猜测出其大概含义,而有些就相当令人费解,甚至不知所云。例如:
(15)个人简介:1974年生,身高1.70米,职业:电力系统职工,学历:大专,外貌描述:体健端貌 ……
“体健貌端”是目前征婚广告中常见的一个词组,估计是身体健康、相貌端庄的缩略形式。其他例子如下:
(16)丘小姐27岁失婚 …… 失败婚姻的缩略?
(17)林小姐33岁离异貌靓品优 ……相貌靓丽、人品优秀的缩写?
(18)高校副教授,45岁短婚未育……指有过短暂婚姻,未生育小孩?
(19)高级讲师,45岁离异,本科,1.76米,有房经优……
根据目前征婚领域中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增强的趋势来看,例19中的“有房经优”很可能指的是有住房,经济状况十分好。
虽说广告费是按字数收取,但并不是字数越少越好,不能违反汉语使用规范自行编造新词(组)。
(二)刻意追求新、奇、怪、异,表现与众不同
(22)大学讲师,24岁未婚,1.61米典型的清秀妩媚聪颖三位一体的时代知识女性……
“典型的时代知识女性”是根据什么定义为“清秀妩媚聪颖三位一体”的呢?
(23)我具有积极的精神态度,做人的原则是低成本做人……
“低成本做人”无法理解其准确含义,属于晦涩难懂,怎样做人才属于“低成本”呢?
(三)玩弄文字游戏
征婚广告中充斥了大量“气质佳”“英俊潇洒”“美丽温柔”“婉约可人”“温柔善良”“善解人意”“聪明伶俐”“婷婷玉立”“身材迷人”“开朗豁达”“聪明贤淑”“漂亮温柔”“通情达理”“甜美文静”“窈窕淑女”“俏丽恬静”“清纯靓丽”“精明强干”“风韵犹存”“气质高雅”“肤白姣美”“形体亮丽”“妩媚专情”“秀美柔情”“文雅俊秀”等描述性无界定标准的用语。
当人们发现广告中的描述与其人相差甚远时,征婚者或婚介机构往往会推托说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所致,使许多受骗者投诉无门、吃哑巴亏。
(四)夸大其词、欺骗读者
翻开一些刊有征婚广告的报刊杂志或浏览网上的征婚启事时发现,“英俊高薪”“婉约可人”“潇洒白领”“儒商佳丽”“青春靓丽”“貌美如花”“温柔贤慧”“气质高雅”等字眼俯拾即是。甚至连“出类拔萃百里难挑的美人”“倾国倾城”等词语也看着眼熟。溢美之词让人怀疑其真实性。 如前面所提到的“某女”明明是“身体臃肿,长相普通”,硬说成是“亭亭玉立的身材,清秀倩丽的仪容”。
从征婚广告中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些征婚的男女一个个条件好得让人不敢相信,而他(她)们在征婚广告中对她(他)提出的要求却不高。好像成功男女大都事业兴旺,而个人生活却都是失败的。
几近十全十美的人,怎么反倒要征婚呢?实际上,目前的虚假征婚广告相当泛滥,许多广告词根本没有客观标准。由于不少征婚广告言过其实,致使一些轻信征婚广告的应征者因误解而引发法律纠纷,同时也滋生了别有用心者利用征婚广告行骗的违法犯罪行为。
目前,征婚广告中语言使用中存在问题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中国多个城市已开始向用词夸张的征婚广告叫“停”,并逐步规范婚介市场,以使应征者免受不实用语的诱导,同时提升婚介行业的诚信度。
2006年,西安市民政局出台新规定,严禁婚介所使用诸如“名车豪宅”“漂亮妩媚”等含有绝对性、夸大性及不良诱惑力的词语做广告。沈阳市民政局早在2003年7月就已出台新规定,明文要求婚介广告用语只限刊登征婚者的性别、年龄、身高、职业、学历、婚姻状况,经济来源和住房只能说明有无。不得刊播类似“气质好”“美丽温柔”等描述性无界定标准的用语。
三、结语
征婚广告语言丰富多彩,表达手段及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以上仅根据语用原则的部分理论,结合实例分析探讨了征婚广告中的各类语用现象,旨在找出违反各项语用原则现象背后的原因和目的,从而更好地帮助人们正确地理解征婚广告中的种种言外之意。本文对征婚语言使用中的种种异常现象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征婚语言在社会语用方面的不得体现象,呼吁人们关注征婚语言的规范化问题,以便进一步丰富完善祖国的语言,促进人际交往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C] in Cole, P. & Morgan, J. (eds.) 1975, pp.41-58.
[2]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1983.
[3]Levinson, S. Pragma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4]Sperber,D.&D.Wilson.Relevance: Communication & Cognition [M]. Oxford: Blackwell,1986/1995.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7]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8,(3).
[8]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9]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吴小馨,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