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_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知识的学习过程,如果缺少生活的气息,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把数学学好、学活呢?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应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创设生活情境,为课堂教学服务。
  对于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学生就像是一个个小会计,算得分毫不差。但在解决数学中有关元角分的问题时,错误却是层出不穷,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云云的妈妈快过生日了,云云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一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四十个。拿出这么多的硬币买东西太不方便了,于是云云就找小卖店的张爷爷帮忙换钱,张爷爷收下了云云的40个硬币,返给了云云4张一元钱纸币。云云有点不高兴了,撅着小嘴说:“张爷爷,我给你那么多硬币,你怎么就给我这几张呀?”张爷爷却笑而不答。你们说说云云拿40个一角硬币换4张一元纸币亏不亏?为什么?我先组织学生讨论,分成四人小组操作,再请一人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操作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0个1角就是1元,1元=10角,让学生想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把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出示几幅用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及圆形做成轮子的汽车课件,问学生图上的汽车漂亮吗?喜欢哪一种?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形状奇特,很好玩;有的说圆形最实用,跑得最快。我因势利导继续问:“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设计什么样的?”学生纷纷说:“设计轮子是圆形的。”我又问:“为什么不设计成三角形、椭圆形这样独特的呢?”学生说:因为它们的轮子转起来非常地慢,而且在行驶时会颠簸得很厉害,让人感觉没有安全感。圆形的行驶得最快、最稳,这样的汽车才是最实用的。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电脑演示几辆汽车的行驶过程,让学生在直观上感受了“圆”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直接导出课题。
  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时,兴趣盎然,求知欲高涨,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自然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借助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抽象性,一些深奥、难懂的数学语言,常常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犹如听天书一般。这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产生矛盾。所以,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适当扩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周围的生活世界中。如:教学“倍的认识”时,学生对什么叫“倍”有点不理解。我就举例:爸爸吃了1个苹果。你吃的个数是爸爸的2倍,你吃了几个?没想到效果很好,学生不仅很快懂了,还会用生活中的事来举例呢。有的小朋友说:我有4个棒棒糖,妹妹的糖是我的3倍,妹妹有12个棒棒糖。孩子们一下子纷纷发言。我顺势出示了习题:学校要求各班订书,我们班订书10份,三班订书30份,三班订书的份数是我们班的几倍?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异口同声地说“3倍”。可见当孩子们对抽象的概念不理解时,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就是最好的教材!
  在学习“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 3”,学生对减lOO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商厦买了一件97元的上衣,她付给收银员一张100元钞系(应把165元减去100元),收银员找回3元,妈妈还剩多少钱?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三、返回生活天地,体现生活数学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有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如:认识了“时、分、秒”之后,我让学生回家记录几时吃饭,看动画片、睡觉、起床等,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又如,学习了小数后,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自己买东西的价钱;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学了“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后,让学生估测自己的手掌和身边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等,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也是数学教学不竭的源泉。实践证明,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走进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通过“生活化”的途径来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后。体验数学的实践妙用;在生活中,领略到数学的魅力。才可以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而且使学生切实学到终身受用的、有用的数学。这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也才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不同,影响着教学方式的选择,关系着教学进程及实验教学功能的发挥。就如何设计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谈了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育功能;有效性    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第5条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
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错误资源是宝贵的教学资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识水平的限制,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作为教师不必将错误藏着、捂着,而应站在新的视角对错误进行新的探索,合理善待错误资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一、组织争论,化解错误    案例:教学《分数的意义》片段  一道判断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目前中学生物教学的弊端是:教师“依纲靠本”地教,学生死记硬背地学,唯分数和答案为重,效果差,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中学的生物教学进行创新教育是改变这个弊端的最好途径。    一、优化课堂教学    1.学得主动与主动地学  在教学上采用先学后导或先练后教等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把学置于突出位置,实现教学活动重
<正>江苏省实施高中新课程已两年多了,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中信息技术这套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然而苏南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很大,由此带来的理论、设备、师资及学段教
由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优化“问题解决”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及创造
听课、看课是学习。但也成了第三只眼睛,旁观者清嘛。因经常听课、看课,放眼现今各种级别和范围的语文课堂阅读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研讨课、评优课等。都有一个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容忽视,由于很多环境问题都与化学有关,因此有必要在初中化学启蒙教育中就进行环境教育。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紧扣《课程标准》在化学新课程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化学课程标准;环境教育;实施    众所周知,对于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
随着《纲要》的颁布实施,笔者开始思考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幼儿、引导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区域环境?如何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使幼儿获得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改革的深入,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我国于1993年引进了模块教学,首先运用职业教育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也面临着改革,经过实践模块教学在各个学科都取得了成功。  2006年在江苏省重点中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听取了孟文砚、倪胜勇等专家的报告后受益匪浅,在回校后将专家的先进的经验和学校的特点结合起来并初步实施,经过一学年的实施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