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入路脊柱内镜技术的理念变迁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dhdhfdhs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侧入路脊柱内镜技术是最具代表性的脊柱内镜术式之一,历经脊柱内镜操作系统(YESS)技术、TESSYS技术、偏心环锯技术、可视化成形技术、全可视化内镜技术和开放式手术视角下的脊柱内镜技术等一系列理念创新和变革,跻身易为医师理解和掌握、手术疗效确切、适应证广泛的脊柱领域主流术式行列,并进一步凭借人工智能、各类导航等高科技技术的引入,形成兼容并包的技术集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总结了国内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备代表性的管理实践,从多学科小组(集团)干预、基层医疗机构职能、疾病自我管理、监测指标维度等角度比较分析了国内外COPD管理的异同.相比国内,国外更侧重于疾病综合管理(IDM)、自我管理教育(SME)、社医融合和专病数字平台实践等.分析我国管理现状及问题,围绕内容、形式及体系,提出了完善COPD监测维度、形成“医院诊疗评价—基层教育随访—患者自我管理”的质量监测评价体系等建议和可行思路.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微创脊柱医生的不懈努力,微创腰椎技术在本世纪发展迅速,获得患者和医生广泛认同,并已使用于临床.然而,目前腰椎微创手术缺乏标准化的治疗指南,各种各样的手术技巧和治疗策略更多依赖于术者的培训经历和手术经验.本文简要回顾了微创腰椎外科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微创腰椎技术发展中的挑战与未来的技术方向,从而使更多的脊柱医生快速掌握微创脊柱技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微创腰椎外科技术.
经腹膜外侧斜前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是一种国际热门的用于治疗各种腰椎疾病的微创新技术.自2014年引入中国,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疾病.生物力学理论的进展及新的器械拓宽了OLIF手术的适应证,降低了其学习曲线;Stand-alone OLIF的开展使OLIF更加微创;基于国人解剖学研究的本土化手术方式改进,使OLIF更加适合于国内患者.L5/S1 OLIF技术的开展拓展了OLIF的应用范围,此文就OLIF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