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与苏维埃俄国的早期关系考述

来源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nhard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与苏维埃俄国的早期关系考述王智娟新疆与中亚地区山水相连,自古以来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密切。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新疆与中亚地区关系成为新疆与苏维埃俄国关系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当时的北京政府追随协约国对苏俄持敌对立场,新疆与苏维埃俄国关系的建立...
其他文献
日商西泽吉次掠夺东沙群岛资源与中日交涉吕一燃一东沙群岛,由东沙岛、东沙礁、北卫滩和南卫滩组成,分布于北纬20°33'~21°58',东经115°54'~116°57'之间的海中,是南海四组群岛中最靠近大陆的一组岛礁。东沙岛面积约1.8平方公里,与西沙...
蒙古高原诸族政权及其递嬗──兼论中国北部边疆问题孟古托力蒙古高原先后哺育了许多民族,虽然大小不同,但几乎都有相当丰富的历史内容,并在等待我们继续发掘和研究。研究他们的历史既是东北亚地方史的重要部分,又是北方民族史的主要内容。他们的历史,头绪纷乱,情况...
20世纪前半叶苏联出兵新疆述论齐清顺从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0余年中,苏联红军多次大规模地开进新疆作战驻防,对新疆政局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过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我国大陆出版的书刊中,对这一问题多采取回避的...
蒙古文历史文献记载了古代蒙古人对“国”及其相关概念的一些表述方法。其中,“国”一词以ulus(兀鲁思)表示,由“人众”、“百姓”之义引申而来。对蒙古自身政权及周边国家范围的概念性认识,浆元时期主要反映为“日出至日落之地”,16世纪中叶至清末则集中体现为“五色四藩国”的说法。古代蒙古人对汉地的称谓,不同时期有所区别,先后使用过Qitad~Kitad(乞塔惕)、Nanggiyad~Nanggiyas(囊家歹~囊家思)、Jauqud~Jaqud(爪忽~札忽惕)等名称,以及Dumdadu ulus(中国)之名。这
唐贞观四年设置突厥羁縻府州考述樊文礼贞观四年(630年),唐击败突厥颉利可汗之后,唐太宗采纳中书令温彦博的意见,在"全其部落",又"不离其土俗"①的情况下,将10余万突厥"降户"安置到了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南)的朔方广大地区,设置...
在纳人的诸多仪式中,达巴(纳人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仪式主持者和占h者)通过唱诵,即时在空间上“开辟”出某种“通道”(纳语称为“惹弥”或“惹撇”),用于接送祖先或驱逐恶灵,由此展示出纳入独特的“时间与空间相互融合和转化”的时空认知逻辑。借助达巴的仪式实践,这一认知逻辑得以传承、固化和反复强化。
十三世纪上半叶,在蒙古的强大军事压力下,高丽被迫接连派出使团出使蒙古,现存两封《送晋卿丞相书》即为此背景下而作。但对这两封信的成书年代,学界有不同看法。本文通过详细论证,指出这两封信应分别作于1232与1238年。此外,通过这两封信与《与中山、称海两官人书》的讨论,本文认为必阉赤在蒙古宫廷对外交往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高丽先后将耶律楚材及其同僚粘合重山、镇海作为重要争取对象,即与此有关。
俺答汗等生卒年考杨绍猷明代,蒙古的社会、政治、宗教均处于急剧变革之中,矛盾纷呈,斗争激烈,关系复杂。记载这一段蒙古历史的各种蒙、汉、藏、波斯文资料又甚为散乱,不仅各种文献记载互相抵牾,难于勘同,就是同一种著述有关同类问题的记述也有前后不一的情形。这使...
20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科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包括人类学在内的许多学科经历着解构与重建的艰难历程。在新的基础上重建起来的人类学,可以更具批判性、更有效地去探索我们如今所生活的全球化世界。全球化世界具有两种显著特征:所有社会的经济体系,无论规模如何,都已成为一个独特系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同时,越来越多这样的社会正在经历非西方化的现代化过程。正因为如此,我们更有必要懂得他者的他者性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在此情境下,人类学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建立在人类学家通过参与式观察,长期田
西藏甘丹彭措林寺内的美术遗存近年渐受学界关注,却鲜有人留意其设计独特的寺院格局。本文主要分三部分:第一,根据以《甘丹彭措林寺志》为主的几部藏文文献,对寺院的原始格局进行整体复原。第二,论证寺院格局的印度渊源。通过对比彭措林寺的创建者多罗那他所撰的几部藏文著作,以及法显、玄奘等所撰的印度游记中的描述,证明彭措林寺系仿照古印度给孤独长者为佛陀修建的祗园精舍的格局而设计。第三,讨论寺院格局的成因,多罗那他的印度情结促使他创造了这座西藏独一无二的印度式的祗园精舍,同时又兼顾了觉囊派的佛教思想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