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受众:修辞视阈的思考

来源 :当代外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ens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翻译“受众”在翻译学科自身发展和国家对外翻译传播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对“受众”问题研究不足的短板,从梳理修辞受众相关研究入手,基于修辞视阈,对翻译受众进行思考.从翻译受众的特点、类别、对其认识以及译者与受众的修辞互动等几方面分析翻译受众与一般修辞受众相同和不同的特性,阐述相关修辞概念资源和描写研究对翻译受众研究的有益启发.通过译者的修辞努力,可以诱导隐性受众融入和参与话语构建,促成预期变化产生;而译者与受众的互动可以体现在吸引参与、激发启迪和诱导积极回应等方面.
其他文献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面向工人普及文化知识、传播革命思想及培育革命新人的学校.学校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化教育、生活启蒙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相结合,形成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和重视思想教育的办学特色.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的创办拉近了中国共产党与工人队伍的距离,为后期安源工会的成立和巩固奠定了基础;提升了工人队伍的自身素质,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改善起到推动作用;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为安源工人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历史的发展.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强大生命力所在.伟大建党精神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其精髓要义呈现为“真”“行”“革”“忠”四个方面.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全党、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共产党人政治品格,对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话本小说的创作者所追求的并非文学价值而是商业价值,从《清平山堂话本》现存篇目的题材类型可以看出,话本小说讲述的故事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若如实地记录日常生活,故事就不免流于平庸,缺乏跌宕起伏,因此创作者在话本小说中常借助偶然性情节,使日常生活发生变形,将人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变得陌生新奇,以达到吸引更多读者听众的目的.
华裔美国作家林露德的《生还》延续了作者一贯的纪实性叙事风格,以二战为背景,讲述华人海员潘濂在海难之后独自漂流133天的求生经历.汪洋求生的本质是个体生命在海洋威力下的存续,以个人身体之完整性的保存为前提.潘濂在汪洋求生中的经历,正是展现了身体主体性的缺席与回归,身体体验与身体记忆的融合与延展是关键所在.求生叙事亦通过身体记忆这一载体,在阐释华人生命价值的同时,表达了一种文化主张,即中西文化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的互融更有益于生命的延续.
期刊
人类的翻译实践卷帙浩繁,源远流长,但翻译研究与翻译历史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特别是关于翻译“是其所是”的问题一直聚讼纷纭.知识翻译学从翻译自身的独立、自足以及自主性出发,进入翻译历史现场和时代的翻译实践中考察,认为“翻译是跨语言的知识加工、重构和再传播的文化行为和社会实践”(杨枫2021:2),翻译是地方性知识世界化的过程,翻译使不同语言承载的不同知识成为世界公共财富.“翻译通过对他国先进科技文化的介绍,能够引进知识,开启民智,塑造民族精神和国人思维,在特殊时期甚至能对社会重大政治运动和变革实践产生直接的影
期刊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祝福大家新年好……”经过一所幼儿园门口,孩子们稚嫩的歌声感染了我,我忍不住也跟着边走边唱,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幸福.
期刊
进入新时代以来,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促发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全面“质量革命”,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目标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将本科教育中的“四新”战略与卓越研究生教育改革方略共置于新时代中国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揭示其共同的理念与目标及其不同的内涵与特点;揭示外语学科研究生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制度瓶颈和原因,提出集成治理模式,明确其内涵与特征,将其定位为一种具备较高适应性和生态活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区域国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在现实中践行了上述理念,达成了战略目标,对外语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
自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思政已经全面纳入我国高等院校课程体系.政治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治与历史、政治与现实、政治与世界观、政治与公共事务、政治与政府、政治与国家治理等都是人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对思政的重要性要有深刻的认识,并明确把握前进的方向.本文从中西比较的视角,梳理和分析了思政的意义,论述了思政与个人文化认同、国家意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关联,指出思政教育与经典阅读、思辨能力培养的密切关系,提出让学生在经典阅读过程中学会比较与鉴别,从而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