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植物的科属、保护级别(I级、II级)、生活型(乔木、灌木、草本)、自然条件下繁殖属性(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以及种
【基金项目】
:
古林地管理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技术引进(2009-4-4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植物的科属、保护级别(I级、II级)、生活型(乔木、灌木、草本)、自然条件下繁殖属性(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以及种子传播方式(脊椎动物传播、蚂蚁传播、鸟类传播、风传播)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隶属于22科27属,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6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29种,乔木为28种,占80%,灌木与草本较少;自然条件下,35种保护野生植物均为有性繁殖,其中金毛狗为有性孢子繁殖,其余为种子繁殖;种子(孢子)传
其他文献
对湖南保靖县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鳞翅目蝶类昆虫种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并运用Margalef指数(d)、Men-hinick指数(ds)、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该地区蝶类
研究了红榉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AR)强度及不同CO2浓度(CCO2)范围内叶片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当大气CO2浓度为400μmol/mol时,红榉叶片净光合速率(
通过对竹片不同宽度、不同深度的展开,同时采用高温软塑处理和热压机双向热压的方法,对弧形竹片"剖黄联青"新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竹筒分片弧长越小,加工剩余物少,竹材利用率
分析了湖南省油茶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为油茶产业实现集约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历史标本整理、各市县普查和定点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油茶害虫进行统计,编制油茶害虫名录。结果表明:初步记录到湖南省油茶害虫172种,隶属于8目53科,以昆虫纲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