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策略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q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生活是最美的教材,生活是最生动的课堂,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是我们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理想追求,是当前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生活化初中美术教学的学习空间模型设计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情境,那就是生活。创设情境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美术的联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创设生活情境采用的方法有看图、讲故事、做游戏、表演、变魔术等等。生活情境的创设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在玩中学”的乐趣。
  笔者认为,生活情境就像初中美术课堂抛锚式教学的核心要素——“锚”,学习与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生活情境这个“锚”来进行设计。参照抛锚式教学理论,笔者设计了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学习空间模型。如图1所示:
  在该模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作用,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将现实生活拉到学生眼前,以生动的影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把学生引进艺术的殿堂,这也是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支架的一种方式。学习支架使得美术生活情境能够以保留复杂性和真实性的形态被展示、被体验。如果学习支架还不够,要使教学方式更贴近于初中学生的生活,就要将课内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探究生活的空间”,让学生放手搜集材料,进行实践探究,将生活资源变成美术资源,以顺利拓展课堂教学的美术资源,支持课堂教学。
  在生活化初中美术教学的学习空间模型里,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引导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协作学习的关系,学生与生活之间是一种紧密依赖的关系,学生与知识之间是一种探究求索的关系。由此,在这种围绕生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得以实现美术技能的拓展迁移,从而产生较为理想的美术创意和作品。
  二、基于生活化策略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生活化初中美术教学的学习空间建模作为基础,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构建了以生活为载体的“4美 4生活”课堂教学操作模式。该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该模式的构建是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交流互动、实践探究中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其中,发现美,亦即构思美术创意阶段;体验美,亦即提炼美术素材阶段;表意美,亦即创作美术作品阶段;评价美,亦即欣赏作品艺术阶段。
  三、构建两种不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1. 生活体验法教学模式
  基本教学流程:根据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即发现美→体验美→表意美→评价美。其特点是:着眼生活、注重体验、贯穿美育、情境助学,很好地体现了“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的这一思想。
  在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全方位地接触了解绚丽多姿的生活世界,拓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嗅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乐趣,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如:对于湘教版初中美术上册第一课《你我他》,我的教学设计就采用“生活体验法教学模式”:
  ① 发现美(游戏导入):看张同学的相片,猜猜“他”是谁 ,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说“他”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发现人的相貌特征是千差万别,丰富多样。
  ② 体验美(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形体比例与结构):人物不仅仅有相对固定的比例结构“三停五眼”“立七、坐五、蹲三半”,又有丰富多彩的表情变化,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
  ③ 表意美(临摹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仔细观察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
  ④ 评价美(评价欣赏):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2. 作品欣赏法教学模式
  基本教学流程:根据图2所示的④-①-②-③,即评价美→发现美→体验美→表意美。其特点是:着眼欣赏、紧扣生活、以美促学、回归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多数采用“分析欣赏法”或“临摹体验欣赏法”,即对作品从形态、颜色、配色、构图、笔法、主题等角度加以分析,探讨作品诸多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回归于生活的体验,加以临摹和创新。如果欣赏中外美术经典作品,则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情境,体验认识中外作品所在地域的生活、政治、历史、文化,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察方法,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学生在作品欣赏过程中,审美意识明晰化,将欣赏所获得的技巧、方法、新思路回归到生活实践,应用到创作中,提高美术创作的能力。同样对于湘教版初中美术上册第一课《你 我 他》,从作品欣赏法教学模式来设计,可以采用这样的流程:
  ④ 评价美(欣赏评价):《蒙娜丽莎》《父亲》肖像作品,感受人物肖像画的意境美;从作品形态、构图、笔法、主题、创作背景等角度加以分析欣赏。
  ① 发现美:构图方式,创作手法,表情特征的捕捉,细节的刻画,色彩结构等等。
  ② 体验美:体验作品反映的生活、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以同样的观察方法,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③ 表意美(临摹练习):在临摹的基础,再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再创造。
  四、研究效果
  以我校初中8个班为例,通过近三年的生活化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生活化美术课堂教学体系,不仅学生的美术技能明显提高,而且学生的探究能力、协作精神、鉴赏水平、审美品格、主动学习、生活意识、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素养都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该课题作为电解法水处理技术应用于回用水处理的基础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电极的选择及特性研究;(2)对不同浓度的城市污水的COD、TP、NH-N等的降解试验;(3)污染物降解
所谓大气污染扩散模式,是指利用数学模型,结合一定假设条件,选取一系列参数,计算模拟实际情况下的大气污染物扩散迁移状况.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如何正确利用各种模式来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态建筑也在我国广泛传播,在当前对住宅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生态建筑逐渐提升了其理论作用.眼下,在社会住宅建筑中出现的一些节能型
吸附/再生烟气脱硫脱硝工艺,由于能分离出烟气中的SO、NO,生产出化工原料HSO、HNO,大大减少二次污染,变废为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活性炭吸附/再生工艺,吸附剂损耗非常
本文通过对苏州七子山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升级改造过程的研究。工程改造前工艺(外置式MBR(A/O/O+UF))存在不足,同时国家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排放标准的大幅提升构成升级改造的主要动力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某公司生产氟橡胶、塑料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氟废水,需进行处理以达标排放,因此于2001年4月委托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对其废水进行研究、试验,力图寻求一套技
2020年的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所有国人过了一个“足不出户”的新年.在家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小孩看到电视上接受采访的爸爸后,对着电视喊爸爸.他的爸爸
期刊
学位
本文采用区域海洋模型 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在福建东碇临时海洋倾倒区建立三维水动力与泥沙输移数值模型。模式建立后,首先进行倾倒区附近海域的水动力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