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源于60秒的自信

来源 :高校招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了近半期多的努力学习,同学们迎来了高三第一次重量级考试——第一次模拟考。对于这传说中与高考关联较大的一场考试,每个人都倾注了最大的力量,希望自己能收获满意的成绩,并希望以此蓄满对高考成功的信心,但是结果可能并不能尽如人意。笔者曾做过一个考后调查:很多同学对自己的“一模”考试成绩都不满意,以下三位同学(均为化名)的情况是较有代表性的。
  马小熹一直是一个要求上进的同学,但考试成绩一直没有大的进步。进入高三后她更是加倍努力,拼了命地做题,卯足了劲想要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打个翻身仗,可是依旧没考好。这一次打击太大了,她开始怀疑:努力到底有什么用?还是我根本不是学习的料?
  梁成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稳居年级中上。对于“一模”考试,他从来没想过会意外地考砸。面对自己都难以想象和接受的分数,他既担心老师同学异样的眼光,更是对高考产生了恐慌,万一高考也这样怎么办?
  邵岚的“一”模实际上考得还可以,但她自知道成绩后就一直闷闷不乐,原因是她觉得自己还在原地踏步,没有完成“每次考试进五名”的目标。
  这三位同学的“一模”考后心态: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担心、焦虑、恐慌、失望等,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的状态若不及时调节,必定会影响到下阶段的学习,甚至影响到最后的高考。
  虽然三位同学需要调节的主要方向不同:马小熹可能更需要反思学习和考试方法,在正确的方法下继续努力;梁成需要调整对考试的预期,学会以弹性心理面对考试的变数;邵岚则要学会重新定位、科学比较。但他们共同的首要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尽快重拾对考试的信心。
  有专家曾作过高三考生的专项调查,比较高考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高考成功与失败者之间最重要的差异在于。是否有考试成功的信心”。成功者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哪怕他们正遭遇有史以来最惨烈的失败;失败者不相信自己最终能获胜,哪怕自己的考试成绩比其他同学都好。
  “一模”考试后,不管你自己满意不满意,都要再出发往前跑。这时,最重要最珍贵的资源便是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有了这种积极的感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能保持斗志勇往直前。如何重拾自信、保持自信呢?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我们:
  正确看待考试的意义
  相对来说,第一次模拟考的成绩对很多同学的自信心影响最大,过于。神话。这次考试的意义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错误而过度地考虑“一模”与高考的关联性以及重视考试的结果,由此导致了自信心的降低或丧失。
  “老师说,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就基本上等于你高考的成绩了,我这次考得这么烂,高考还有戏吗?”这是误解了考试的意义。老师这么说一般都是出于激励。而所谓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与高考的关联性,指的是学校整体高考成绩的一种趋势说明。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和学校,“一模”更重要的意义都是在于检测之前所教所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和学习策略。
  对学生来说,模拟考试的意义在于找出自己的“盲点”,以便及时复习和补救。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三平时的考试失利,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无害,而且还对提高高考成绩更有利,因为你的失利正好击中了知识“盲点”,只要及时、扎实地复习和补救,就会避免在高考同样的问题上失分。
  所以面对第一次模考出现的问题,应该庆幸“幸亏不是高考”,把这一次考试看作是查漏补缺、发现问题的最佳机会,并以此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模”考试虽然重要,但确实不是高考,你还有机会和时间去弥补,以争取最重要的那一次成功,不是吗?
  及时调节不良的情绪
  面对自己不满意的成绩,看看周围仿佛永远都比自己用功的同学,想想不久以后的高考,我们心里感觉沮丧、失望、焦虑、恐慌甚至绝望,都是人之常情,都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这也是一种普遍的情况。然而不良情绪要及时调节,这是必须的。相信你已经有过这样的体验:如果哪天情绪饱满、舒畅、平静,学习效率就高,就容易有自信、充实的感觉;如果处在焦虑、恐慌中,就觉得自己学不进,效率低下,没有信心。情绪有极大的力量,可以说,情绪是第一生产力哦!
  所以,想哭就痛快地哭一场,让泪水冲刷掉心底的阴霾;或者去运动场上,酣畅淋漓地打场球、跑几圈;或者向朋友、老师、父母倾诉,有条件的,也可以去找心理老师做个考后辅导。方法因人而异,但一定要及时主动去调节。
  随时记录自信的资本
  如果你的自信仅仅维系在每一次的考试成绩上,那这样的自信是脆弱的。每个人都有值得自信的资本,因为你所拥有的远比你想象得多。现在,请你备好纸和笔,来认真地梳理你的自信资本吧:有亲人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爸爸妈妈一直都理解和关心我;有几个要好的朋友,可以分享心情,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数学老师很喜欢我;我曾经有过很多成功的经历,某次考试考得非常好,我依然记得当时心里涌动的自豪感;我一直很努力,尤其从进入高三以来,我已经看了多少(最好量化)书做了多少(量化)题,这些付出让我感到充实;我的身体素质很好,吃得香睡得着;我的心中依然有坚定的梦想。我愿意为此去不断付出;我读过许多书走过很多地方,我的精神世界很富足……
  建议你把梳理好的自信资本放在身边,随时可以看到。同时,把每一天中发生的成功事情,不管是大是小,都随时记录上去。相信一段时间下来,你会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找到自信的依据,建立更为理性的自信系统。每天进行积极的暗示
  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我暗示能量巨大。如果我们暗示自己“我能行”,我们就会逐渐变得更有能力;如果总是说自己“我不行”,就会变得越来越无能。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是增强自信的有效办法之一。
  在美国学校里有一种常见的生活游戏,名为“60秒自信心训练”,我们不妨可以借鉴。它要求考生每天早晨起床后及晚上入睡前,各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考生事先需要自行设计若干固定格式的提示语,提示语由两种类型的语言组成。第一类是一些肯定句式的积极激励性语言,例如:我有成功的决心,这就意味着我会成功;我是一个自信的人,天生我才必有用;我的状态越来越好,明天比今天还要好等等,要求必须烂熟于心,天天大声背诵,反复强化,这是自我暗示成功与否的关键。这里还要注意句子中必须用第一人称“我”,句式也必须是肯定句,而不是否定句,例如不能用“我这次考试千万不能太紧张”之类的句子,因为那样就成了消极的负面暗示了。
  完成了第一次固定格式句子的背诵之后,可即兴发挥,大声说出第二类事例性的语句,如“最近我又在……方面取得了进步,我今天的目标就是在……的复习测试中进入……的位置,我一定要做到!我一定能行!”第二类语句可以天天有些变化,但一定要富有想象力和激励性,而且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根据行为科学的研究,考生若能如此天天赞美自己的优点,时日稍久,便可使自己消除考试焦虑,对未来的挑战充满自信,并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来。
  每天60秒自我暗示,不一定非要大声说出来,但一定要坚持。你会感受到一个越来越积极有力量的自己。
  始终坚信努力的价值
  “一分汗水,一份收获”,“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很多同学都相信这一点,并且也是在踏实地努力着。可是逐渐发现,流了很多汗水,却没有见到收获,学习成绩进步不明显,有时甚至越来越差。当失败的时候,总是告诉自己要继续努力,可接下来又是新的失败……
  努力真的有用吗?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始终见不到回报?一直很努力又对自己“一模”考试成绩不满意的同学难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无数高三过来人的事例会告诉你努力的价值。努力不一定马上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与成功无缘。其实,成功就在你绝望,准备放弃的背后。如果你能咬牙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把,克服这种深深的绝望感,成功就会奇迹般地出现在你面前。
  “一模”考试虽然没有成功,但你得到了查漏补缺的绝好机会,你也还有时间和机会去争取下一次的成功乃至最重要的高考成功。关键是从现在起,你是否还在努力。生活中常会看到,人们经常在做了90%的工作后,放弃了最后可以让他们成功的10%。如果这个时候你放弃,就是放弃了之前已经付出的90%。你已经人在高三,快要接近最后的目标,如果此时放弃就是最大的浪费。
  记住努力永远有价值,只是要注意,努力不是简单地无限地延长学习时间,不懂得一张一弛,效率低下,那只会是一种心理安慰;真正的努力是在有正确的方式方法的前提下,有效率地吃苦、坚持。
其他文献
本监控系统由气敏元件,转换电路及8031微机等组成,可对石油液化气等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实现现场实时监测,控制及超限报警,文中给出了系统原理框图,键盘及显示部分与8031微机的接口电路和主程
2011年高考早已结束,而高考作文真题给应届考生带来的具有重要参照意义的演练效应却在持续。考生只有了解2011年高考作文考试的新动向,才能把握来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只有恪
对于我的大学一直以来就存在争议,很多人犯了“顾名思义”之嫌,单单只是从大学名字的表面意思就来定义她的存在,认为农业大学就是搞农业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种地的……种种误解致
去年,老公终于结束了十八年的海上职业生涯被调回总部机关。从此,三口之家打造着分工合作、内外有道的新的家庭秩序。也许,对于已经走在高三路上的儿子来说,每天终于能见到爸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