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国际政治若干问题研究综述(下)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银行和企业之间以市场的原则和方式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性银企关系制度。美国的市场经济最发达,其银企关系制度表现出强烈的市场性质。美国市场性银企关系制度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历史和经济背景,它是银行和企业在美国特殊的经济、法律和政策环境下,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植根于发达的市场经济的美国市场性企关系制度,在新的经济、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各国银企关系制度发展的方向,它在提高银企经营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银企经营的风险性,降低其风险性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工程,有赖于世界范围的协调机制。
区域货币合作是东亚区域合作的关键领域,它对东亚乃至世界今后的金融与经济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东亚货币合作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原因在于尚未找到合理、可行的货币合作方案。作者认为,东亚货币合作无论在成员的囊括和实现的路径上都必须采取渐进的思路,并提出最先在中国、日本和韩国建立货币联盟的设想,再按照“达标”原则将该货币联盟逐渐扩展到其他意愿国。基于中、日、韩三国经济差异大的现实,本文为这三国建立货币联盟设计了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渐进路径,并就该方案的最关键环节-汇率制度设计问题也提出较为详细的思路。
本文分析了以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工资和内部晋升为基本特征的日本内部劳动市场模式,在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本蓄积、鼓励职工与企业的长期行为和实现劳资关系协调等方面的优点,以及在阻碍劳动力流动、报酬不能充分反映贡献和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等方面的缺点,指出这种模式在什么状态下利大于弊,什么状态下弊大于利,以及泡沫经济破灭后面临的挑战及变化趋势,并从中得出两点启示。
亚太地区多极化进程在本地区正在加速,呈现出两个相对均衡化的发展趋势。亚太地区安全领域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有取代前十年的欧洲羞为国际安全关注焦这势。美国城本地区的有利地位有所加强。我国则日益成为地区各国联合与防范的重要对象。美国谋求建立亚洲版多层次安全合作机制。
随着欧洲货币聪明的形成,大西洋关系中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政治为经济服务已成为欧盟未来发展的不可回避的选择。大西洋关系中的共同维护西方特性的政治需求正在向维护经济利益的需要转化;欧洲安全和防务特性的确立为欧洲发展独立的防务能力奠定了基础。这三个结构性变化尽管仍处在发展之中,介是,对大西洋关系已经开始显现出影响作用。
冷战结束后,以建设因特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正迅速席卷着全球各个角落。它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出现深刻的转变。一方面,以因特网为基础的信息经济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推动全球化在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民族国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政治概念如国家主权观念、国家利益、民族主义等受到了严重冲击。
在国际关系领域,道义是一个带有鲜明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概念,也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追求的传统目标之一。冷战结束后,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霸权野心的日益膨胀。它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突出了对所谓道义的追求在对外干涉中越来越频繁地高举道义的大旗插手世界事务以利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对人类某些共同价值观的肯定和追求来更好地维护其自身的全球利益,这种做法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险性,因为它既掩盖了美国对其自身国家利
二战后,朝鲜半岛虽历经50多年分裂、干戈,但在北南双方人民心中,求统一的愿望反而日益强烈。跨入新世纪,朝鲜和韩国出人意料地促成历史性首脑会谈。文章分析:捐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诚意互动难能可贵;求战略生存是现实因素;同族同宗服从民族最高利益原则是出发点和归宿;地缘政治战略平衡是外部条件;并预测姗姗来临的“世纪握手”将产生深刻的东北亚效应。
作者认为,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是相互推动的进程,而不是相互矛盾的。首先,作者对地区化和全球化、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的概念作了说明;其次,介绍了反对地区主义的一些观点,并对其进行了批驳;接下来,作者进上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即地区主义是多边主义的必要补充,并分析了如何规避地区主义的潜在风险;最后,作者谈到了对地区间主义的几点看法,以亚太经合组织和亚欧会议为例,从几个方面论证了其对维持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秩序所
作者以冲绳峰会为切入点,对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发展、运作机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析,并对其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