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读书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ti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是人类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及心灵世界中提炼出来的精神食粮,是另一种果品菜肴、酒肉禽蛋。
  在书中俯仰自如地享受乐趣是最美的啦,深浅随需,取舍由己,不为高山攀登,也不作森林探险,而是充分地享受知识和艺术的阳光、风、新鲜空气和碧水沙滩。游泳或散步,假寐或思考,与智者神游,和天地融合。这样的读书不消耗体力,却养育精神,它使你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实际生活中的攀登和探险。
  
  读书是休息的一种方式,求知是自身的需要,而不断地在精神上提升自己是人生的至高享受。
  人类伟大的精神遗产,都不能用浅薄的钥匙去打开,都需要具备相应的修养和阅历才能进入。就像逛公园肯定比逛历史博物馆来得轻松容易,逛商场肯定比参观美展更不需要文化修养。可是作为一个人,被拒绝在这样一些世界名著门前,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灵魂、文化、修养、理解力和美感,那不是太惨了吗?
  音乐、美术比文学更容易融入世界,而文学,民族精神实在是太强烈了。许多人都说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我说越是具有民族精髓的文学在当今越难走向世界。谁能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境翻译出来?这么漂亮的东西在外国语里哪里找?硬要译出来,外国人也许会想,中国人太蠢了,这么简单的两句话也算千古绝句?
  天下之书无非两种,有用的书和有味的书。有用的书读了使人长知识、益学问;长见识,开眼界;有味的书是好菜、好酒、好烟,不关饥渴,却情趣氤氲,令人上瘾。这样两种书都是有价值的书。
  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心灵对心灵、生存方式对生存方式、人生态度对人生态度的参照,文学作品不容易产生直接的影响,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社会。
  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读书方式不同。高中生考大学,大学生考研究生,那种读书目的性强,像受刑一样地读呀,啃呀,受几个月罪,掉一层皮肉。没有办法,这是读书,读社会摆给你的阶梯,为取得一种读书的条件而读书,这就是读书的社会性。“十年寒窗”是对人最可怕的折磨,非人的。范进中举而癫疯,是读书人的生命的悲剧。
  书为我用。书是死的,人的周围环境是活的,变动的,而书一经写成就一般不能再变动了。读书是提高人的境界修养,使人变得更有智慧,而不是照前人的话生活,那是教条主义。
  同样是人,同样是书,不同的人读不同的书,不同的人悟不同的书。只是说不清哪一种书是谬种流传,哪一种人在误人子弟。
其他文献
填空并学习与“现在完成时态”连用的状语或疑问词: 1. __you ever __ (ride) a horse? 2. I __ never __ (be) to Shanghai. 3. The train __ just __ (arrive). 4. I __ (
现行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硫与铜反应的实验,是用砂纸擦细铜丝,然后直接插入硫蒸气内反应。由于铜丝不易擦净,铜丝与硫蒸气接触面太小,且受红褐色硫蒸气的遮掩,致使铜丝燃烧发热发红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特有功能?我认为,语文课应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为主,从读懂到说出再达到会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学习语文
上个世纪前半叶,塞纳河左岸的知识分子们正是在他们的小咖啡馆里,完成了对欧洲的现代精神的洗礼。我们想象在氤氲的光线里,无数有形的无形的宣言诞生,咖啡的香气连接了西方人
香港黄大仙祠推出网上上香祈福活动,而且是免费的。如果方便,除夕晚你上头炷香吗登入网页,输入个人资料,列明祈 Wong Tai Sin Temple in Hong Kong launched the online inc
1957年的一天,世界一流的作曲家约翰尼默瑟接到一封很奇怪的信,写信人希望他能为她写一首歌,歌名就叫做《当你心碎时,我愿在你身旁拾捡那些碎片》。默瑟认为这是十分好的歌名,他仔细看了看信,写信的人是一名叫萨迪维姆斯蒂的孀居老奶奶,在俄亥俄州扬斯敦城以卖化妆品为生。默瑟将她的信保存了下来。  5年以后,默瑟终于创作出一首歌,他决定按萨迪维姆斯蒂老奶奶的建议给歌起名。于是他按那封信上的地址和她取得了联系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普通逻辑学中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不同特点划分出的两个相对的概念类别。一般地,老师在中学生(本文中的中学生均含中专学生)作文指导中,是不从逻
他是恨他的。虽然,他是他的父亲。父亲算什么?钱算什么?十三岁的夏天,他因为肚子痛,提前回了家,母亲出差了,打开门的刹那,他看到一双粉色高跟鞋,而母亲是从来不穿高跟鞋的。  父亲的隐情暴露了。  那时,他还小,只有十三岁,于是,哭着跑下楼,给远方出差的母亲打电话。  不到一个月,父母离婚。  父亲在离婚那天狠狠打了他,骂他败家星。如果不是他,父亲是不会和母亲离婚的。母亲是优雅的女人,父亲只是一时糊涂
到了这里,天天面对死者,就明白,高官也好、厚禄也罢,最终都要归于一把灰。早晨睁开眼睛,知道自己还活着,就感觉心平气和、非常满足,甚至看到路边的一朵小花都是感动的。 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