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途径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积淀,能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在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当下,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并将这种使命感传达到教学课堂之中。本文将介绍将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途径,希望能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同时唤醒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在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时,许多学生会产生明显的距离感。例如,欣赏书画作品时,许多学生直呼“看不懂”,一些学生甚至直接用“好看”“不好看”评价书法作品。为打破学生与传统文化的隔阂,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欣赏传统艺术。
  一、展示民间工艺,体会文化创造性
  美术课本中的部分章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工艺密切相关,教师在讲解这些章节的美术知识时,可渗透对民间工艺的介绍。如在《泥巴真听话》一课中,教师可渗透对“泥塑”这一民间艺术的介绍。我在讲解本课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部分泥塑作品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泥土”的可塑性,同时激发学生了解这一民间工艺的兴趣。接着,我设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为学生后续学习留下悬念:“如果让大家做一个球,应该怎么做?如果要做方块呢?更复杂的,如果要做一个小人物需要考虑哪些部分呢?”许多学生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展示了《黄河娃》《山里娃儿》《暖冬》等泥塑作品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细节,说一说这些作品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例如,将《山里娃儿》的图片放大,使学生的目光聚焦在人物的头部,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能说一说这个人的头发是什么形状的吗?”许多学生会回答:“条状的。”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泥巴捏成条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即学会了欣赏泥塑作品,又掌握了制作泥塑作品的简要步骤,一举两得。我还将不同泥塑作品的图片放在一起,鼓励学生观察不同作品中人物的不同发型,学生发现并不是所有泥塑作品中人物的发型都是条状的,有的作品中人物发型是水滴状的,有的则是麻花状的。学生在对比不同作品中的人物发型时感受到了泥塑作品的创造性,自己的思维也得到启发。许多学生在自己制作人物泥塑时结合生活经验捏出了不同的发型,这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值得鼓励。
  二、欣赏民族文化,感受文化多样性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这本身是巨大的美术教学资源库。教师要善于挖掘民族文化中美术教学素材,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教师可结合不同民族的建筑特色开展《漂亮的建筑》一课的教学。建筑不仅能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还能展示不同民族的聚居环境,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图片展示、3D模型展示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民族建筑的特殊之处。如在介绍蒙古包时,教师可先展示蒙古包的3D模型,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视角观察蒙古包的形状。接着,教师可点击模型内部,向学生展示蒙古包的内部细节。蒙古包内部常常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构成,这三大部分最能体现蒙古族的建筑特色,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全面了解这三个部分的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小道具制作独具特色的绳带,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感受蒙古族的文化魅力。再如介绍彝族土掌房时教师应当着重介绍这类建筑强大的防水功能及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在讲解该建筑的防水功能时教师可放大土掌房模型的房顶,使学生注意到平台房顶在设计上的特殊之处。在介绍土掌房的建筑结构时,教师则应将视角放在房屋的大梁、木柱上,帮助学生了解大梁、木柱在建造土掌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许多小学生从小便居住在城市内,从未见过造型独特的民族建筑,教师通过立體模型向学生展示风格各异的民族建筑,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不同民族生存的环境及民族文化的差异,从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更全面的认知。
  三、探究传统节日,认识文化丰富性
  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不同方面,教师可结合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开展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情感。课本中《过春节》一课介绍许多春节的传统活动和装饰物件,不同学生往往会从不同角度看待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教师在教学前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过春节的经历。学生在介绍自己过春节的经历时难免会提到中国结、年画、放鞭炮、舞龙等事物,教师可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详细介绍,从细小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逐渐深入了解传统节日。例如,教师可从“贴年画”这一传统活动切入,向学生介绍人们在过春节时贴年画的原因。
  如今,网络上的美术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为增强美术课堂展现形式的生动性,教师可在网络上寻找介绍“贴年画”这一故事的动画视频,或利用介绍“贴年画”历史背景的微课补充教学内容。接着,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临摹年画并给年画上色,在本节课快要结束时由学生共同评比出多幅优秀的年画作品,在过春节时张贴在教室内,这便将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融入了生活之中,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还激起了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探究热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巧妙地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搜索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美术素材,还要善用现代化多媒体展示传统工艺、传统节日、民族建筑的魅力,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最终达到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目的。
  (责编
其他文献
以异丙醇为相转移剂构建了3种可以实现模拟燃油原位氧化脱硫的反应体系,通过改变体系中试剂的体积比,确定最佳的反应体系为异丙醇-乙腈反应体系且体积比为1∶1.在最佳反应体
针对丁烯资源中异丁烯体积分数增加、烷基化C4原料组成变化引起生产波动的现状,借助热力学方法对1-丁烯、2-丁烯、异丁烯与异丁烷在-10~ 50℃内液相烷基化反应特征进行分析.结
在温度(287±1)K的条件下,利用自制的室内烟雾箱探究反应物初始浓度比值、光照强度、相对湿度及部分种子气溶胶对C4H6O2-NO2光氧化生成SOA的影响.结果 表明,反应物初始浓度比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大,节能减排形势日趋严峻,以信贷为杠杆调整产业结构、舒缓环境压力成为当务之急。中国工商银行一贯重视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
摘要:走进新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理念的转变,教给学生由传统“学会”向“会学”转变。當今教育大环境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要求,教师应重视师生之间的良好和谐地沟通。而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对待学生正确的态度是师生深入沟通的前提。而作为音乐教师,也应该明确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定位,努力将传统文化和流行音乐相结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结
为简化深水气田乙二醇回收系统,使离子交换技术代替现有乙二醇脱盐工艺,提出了一种离子交换树脂电再生方法.通过布置在树脂床两侧的电极提供电场,在水流中发生电极反应与水解
摘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既是演唱声乐作品的基础性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在演唱中表达对于声乐作品感悟的重要保障。为切实增强音乐教学实效性,初中音乐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声乐训练方式,以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呼吸习惯和发声习惯,并促使学生将情感因素融入演唱过程之中。  关键词:声乐发声训练;初中音乐;教学;应用  发声训练是声乐练习中一种最为基本的练习。具体而言,声乐发声训练是指为构成声乐作品旋律的基本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α-MnO2/Mn2O3/AISI304丝网整体式催化剂,首先通过尿素水热法在AISI304丝网上生长Mn2O3涂层;然后在涂层表面原位生成以α-MnO2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利用XRD
摘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写意国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呈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简洁明快、长于意象的特点。在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小写意国画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形式体系,在初中美术课堂上进行此类艺术形式的传授,教师需要注意小写意国画的内涵与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教法的优化调整,包括多角度知识讲授、课堂练习中的鼓励,以及多种形式尝试的尝试等,从而使学生得到美术知识的收获与审美素养的提高。  关
溶液法生产量子点产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轻组分废液,其主要成分为正己烷与乙醇的混合溶液,此二元物系常压下会形成共沸物.通过萃取精馏的方式对量子点废液轻组分进行分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