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中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对公鸡肠道形态发育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来源 :饲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l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研究N-氨甲酰谷氨酸(N-carbamylglutamic,NCG)对庄河大骨鸡育成期公鸡肠道形态以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144只健康11周龄庄河大骨鸡,随机分为4组(C组即对照组:基础日粮;N1组:基础日粮+0.08%水平NCG;N2组:基础日粮+0.12%水平NCG;N3组:基础日粮+0.16%水平NC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16周龄末采集肠道组织及盲肠内容物样本,进行肠道形态发育检测及微生物区系分析.结果 显示,与C组相比,N1组大骨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V/C值均显著升高(P<0.05),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降低(P<0.05);N2组大骨鸡空肠、回肠的V/C显著升高(P<0.05);N3组大骨鸡回肠的V/C和肌层厚度显著升高(P<0.05);N1组、N2组、N3组大骨鸡的盲肠肌层厚度均显著升高(P<0.05);N1组、N2组大骨鸡盲肠肠腺细胞的高度均显著提高(P<0.05).N1组肠道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属(Bacteroides)、阿里氏菌属(Alistipes)、法氏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a)和理研菌科中的1个菌属(Rikenellaceae)的相对丰度提高;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降低.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0.08%~0.12%水平的NCG可有效促进大骨鸡公鸡育成期小肠及盲肠的肠道形态发育;日粮中添加0.08%水平NCG可影响大骨鸡盲肠菌群结构.
其他文献
试验旨在研究杂交构树青贮(Broussonetia papyrifera silage)对务川白山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4月龄体重(12.40±2.00) kg的务川白山羊6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山羊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山羊分别饲喂添加20%、50%、100%杂交构树青贮的日粮.试验期172 d.结果 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0%杂交构树青贮替代组山羊的试验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20%和100%杂交构树青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日粮添加组合蛋白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氮利用率的影响.选取120头体重约60 kg“杜×长×大”三元猪,按照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各组猪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玉米-杂粕型和小麦-杂粕型日粮.每组2个重复设为对照,不添加组合蛋白酶;2个重复设为试验,添加0.1%的组合蛋白酶.试验期40 d.结果 显示,与对照猪相比,饲喂添加组合蛋白酶不同日粮的试验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增加(P<0.01);平均日采食量增加,料重比降低,但差异不显著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添加剂量的稀土壳糖胺螯合盐(rare earth-chitosan chelate,RECC)对肉仔鸡脾脏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19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肉仔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200、250mg/kg的RECC.试验期42 d.结果 显示,随着RECC添加剂量的增加,肉仔鸡脾脏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
试验研究添加植物乳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20头初始体重(7.99±0.23) kg的“长×大”二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试验A组)、1×106 CFU/g植物乳杆菌(试验B组)、5×105 CFU/g枯草芽孢杆菌+5×105 CFU/g植物乳杆菌(试验C组).试验期28 d.结果 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C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
试验研究不同饲料精粗比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胎次、体况、泌乳周期、泌乳量及预产日期相近的围产前期荷斯坦奶牛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牛.试验期42 d.对照组奶牛采取先粗后精的饲喂方式,精粗比为50∶50,试验1、2、3组奶牛饲喂全混合日粮,精粗比分别为60∶40、50∶50、40∶60.结果 表明,精粗比为60∶40组奶牛的平均日采食量、日均产奶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料奶比显著低于精粗比40∶60组和对照组(P<0.05);乳蛋白率、乳糖率极显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复合微生物对肉鸡舍中NH3和H2S浓度的影响.选取40日龄三黄肉鸡2400只,随机分成30组(25个试验组和5个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按照1000 mg/kg(0.1%)剂量添加不同配比复合微生物.试验期30 d.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1∶1)、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1∶1∶1)、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2∶2∶2∶1)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粪
试验研究不同脂肪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交互作用对三疣梭子蟹生长性能、免疫功能以及肌肉氨基酸成分的影响.选取105只初始体重(63.85±1.19)g的三疣梭子蟹,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蟹.试验期56 d.配制蛋白质水平为40%、38%、36%和脂肪水平为5%、10%的6种试验饲粮,对照组饲喂鲜活饵料(菲律宾蛤仔).结果 表明,饲粮蛋白、脂肪含量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梭子蟹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免疫功能及肌肉氨基酸组成均有显著影响(P<0.05).38%蛋白水平时梭子蟹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
试验旨在筛选适宜产蛋期太行鸡的专用预混料,研究预混料对产蛋期太行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抗氧化能力与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280日龄健康太行鸡43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A组太行鸡(对照组)饲喂商品蛋鸡预混料,D组(100%预混料)饲喂参照鸡饲养标准与太行鸡生理特点所配制预混料,B组、C组、E组、F组太行鸡在D组基础上将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水平降低50%、25%与提高25%、50%.结果 表明,与对照组相比,B、C组太行鸡产蛋率组均显著下降(P<0.05),料蛋比显著升高(P<0.05
试验以从河南省鄢陵县农户肉猪养殖场中采集的新鲜猪粪为样本,经过强化梭菌培养基(RCM)富集和TSN选择性琼脂培养基进行分离筛选和生理生化鉴定,得到2株菌株,分别命名为B1和B3.通过提取菌株DNA,并对16S rDNA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根据其同源性亲疏建立系统发育树,二者均被鉴定均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2株菌的发酵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发酵液中菌浓度、pH值、还原糖、乙酸和丁酸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表明,B1和B3菌株在葡萄糖利用和乙酸的代谢水平上存在差异.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期日粮添加功能性纤维和精准饲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经产母猪30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每组10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妊娠期,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日粮,按“高低高”模式饲喂;试验Ⅰ组母猪饲喂改良配方日粮+1%功能性纤维,按“高低高”模式饲喂;试验Ⅱ组母猪饲喂改良配方日粮+1%功能性纤维,根据母猪膘情动态调整饲喂量.试验期157 d.结果 显示,各试验组母猪便秘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妊娠90 d、分娩前母猪背膘厚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