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怀安诗社诗人对旧体诗之改革

来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怀安诗社,以旧体诗创作为主体,用以宣传革命,服务斗争。为了配合革命形势,鼓舞民心士气,怀安诗社诗人本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对旧体诗作出多方面的改革。他们的诗歌创作,最为鲜明的特点是“旧瓶装新酒”,用旧体诗的形式传达出他们的革命热情、奋斗生活、马克思主义信仰等;同时,他们以“通俗化”“大众化”为原则,对旧体诗的形式从音韵、语言、诗体等多方面作出有益探索。总之,怀安诗社诗人对旧体诗的改革创新,在承续“诗界革命”精神的基础上又有开拓。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法治环境是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法治环境能够促进和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明确的政治态度、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如果没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法治环境而仅仅依靠理论教化,其效果将大打折扣。良好的法治环境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条件,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制度保证。
延安时期,陈云在干部培养与使用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推动当时干部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成为延安时期党的建设思想的重要瑰宝。陈云关于干部培养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确立了干部培养与使用的基本准则,即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因材施教的方法、循序渐进的思路和团结斗争的策略等;同时,对于干部培养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即不了解人、气量不大、不会用人、不爱护人等进行了分析与指正。当前,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环境与任务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但陈云关于干部培养与使用的思想对于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及启示意义。
图像史料逐渐进入中国文学研究著作,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引人关注的现象.中国文学图文互文研究著作已出版了不少,但对于如何使用图像史料还存在着一些认识偏差:一些著作仍
奥斯卡·王尔德跌宕起伏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吸引了众多传记作家为其著书立传,其中,美国传记作家理查德·艾尔曼所著的《奥斯卡·王尔德传》被誉为“传记艺术之华”,并荣获1989年普利策传记文学奖。这与艾尔曼在传记中体现出的深邃的人道主义精神密不可分。一方面,他能够洞见并展现王尔德在日常生活、文艺创作等方面所具有的人性光辉;另一方面,他对王尔德所遭受的不幸给予了深切的同情与理解,并通过批判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对王尔德过度的道德审判,对王尔德作出更为公正的评价。
孙宏亮教授的著作《黄土高原上的荷马:陕北盲说书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是作者主持完成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俗文艺学视野下的陕北盲说书人研究”(12BZW125)的结项文本,鉴定等级为优秀。该书在追溯盲说书人口头传统起源、梳理陕北盲说书人传承脉络和门派谱系的基础上,借助丰富、翔实的田野材料和当代民俗学理论视角,全面呈现了陕北盲说书人拜师、学艺、行艺的过程和真实生活图景,颇具民族志的特点。
“好学”思想是孔子伦理思想体系构建的基石。先秦儒家从“人禽之辨”的角度赋予了“学”的价值以“学以成人”的存在论肯认,从而为人皆有“好学”之心提供了人性论支撑;孔子从“为己之学”的角度来“劝学”,并从“知者利仁”的价值判断出发,赋予了“好学”思想以“好君子之学”和“好知人之知”的内涵,具有其历史合理性和局限性。
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载体,所以文本的翻译策略解读十分重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不可避免地运用翻译技巧,并选择合适的翻译伦理。《颜氏家训》是中华传统家训的经典之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运用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解读《颜氏家训》宗福常英译本,可以发现,译者主要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辅以直译的翻译方法与增译的翻译技巧,遵循再现伦理、服务伦理、规范伦理、交际伦理等,再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达到彰显中国文化特色、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
琦君十分重视小品文的写作,但较之晚明文士的小品文,琦君小品的种类要少得多,其外延也没有晚明小品那么宽泛。她主要将具有艺术品质的短小篇章纳入小品之列,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小品散文的文学性品质。晚明“性灵说”影响到后来一些作家的创作,不管是晚明小品文作家,还是琦君,他们都把是否具有“赤子心”“童心”,作为衡量作家是否是“真人”作家的一个重要标准和评价文学作品优劣的一个重要尺度。从琦君对晚明“性灵说”的薪传,可以看出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新冠肺炎在全球持续蔓延之际,将中国抗疫行动经验上升为抗疫方案,有助于向全球疫情治理输出中国抗疫智慧、贡献中国力量.重大疫情具有病源隐蔽、扩张迅速、诊治困难等病理特
“教育回归生活”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一个深得人心的观念,因此一经提出就引发诸多讨论;然而要真正理解这一观念,就需要对“教育”“生活”“回归”这三个概念加以细致辨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