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小学与大学:智能时代信息化教育的体系变革与创新r——日本《信息教育课程设计指南》解析

来源 :远程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qiq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日本将其社会发展阶段定义为Society 5.0.与此同时,在教育领域开启的课程改革,将信息教育提到了“元科学”教育的高度.2020年9月,日本出台的《信息教育课程设计指南》,对校内外信息教育进行了课程的系统性规划,首次实现了信息教育课程体系从小学到大学的一体化贯通设计.该指南系统借鉴了原有信息教育相关的系列学习指导要领、信息教育课程体系及大学人才培养标准,将信息教育的知识体系划分为6大领域11个知识类别,重点解决了与这11个知识类别对应的课程内容,以及小学至大学全学段的匹配问题,并对每个学习阶段信息教育内容的定位及各科目如何融入信息教育,提出了课程设计建议.日本信息化教育的系列改革举措,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智能时代发达国家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信息课程改革的新动态.更重要的是,它对我国如何开展信息化教育,如何审视信息学的学科地位,如何系统设计信息教育课程以满足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如何从课程内容角度实现信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深度融合,如何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设计差异化的信息教育内容,甚至是如何发挥社会力量开展智能教育等,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民法典》第191条仅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延迟至其成年后开始起算,并未对受害人成年后的诉权设置实体、程序上的限制条件,也未限制其成年前的诉权且不排除其成年前的刑民程序处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性侵害行为往往具有高度的民刑同构性,在受害人成年前可归纳为未得到处理、非判决性处理和已判决处理三种类型。由此第191条的适用会面临受害人成年前民刑责任追究的多元情形与成年后民事损害赔偿请求的对接难题。适用争点的制度本质在于民事权益与未成年人利益特殊保护间的平衡、特殊民事权益法定代理的有
近年来,随着5G、AI、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引发社会变革的同时,也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基于具身认知的沉浸式教学是在智能技术支持下,以沉浸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具身认知为驱动,以促进学习者身心整体发展为目标的新型教学形态,它是对智能时代教学变革的一种回应。其构成要素包括具身化、可交互的3D学习场景,平等的、互动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动态的、开放的时空结构,智能化、虚拟化的教学资源,人机协同、个性化、多样化的展开方式,精准的、数据驱动的学习评价。因此,可从沉浸式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
异化劳动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关系问题仍存在争议。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离不开异化劳动理论。在异化劳动理论中,马克思将人看作“类存在物”,发现了物质生产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揭示出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关系。可以说,异化劳动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关键契机。另一方面,异化劳动理论仍带有思辨杂质,将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也是错误的。澄清异化劳动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关系不仅关乎正确评估异化劳动理论价值,更是研究唯物史观形成史的必然要求。
师生对话质量是在线辅导中最为重要且始终关注的话题之一,受教师教学经验、学生先验知识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深入剖析教师教学经验和学生先验知识对师生对话质量的影响及高质量对话的唤醒机制,首先,基于在线辅导中教师掌控辅导进程的特殊属性明确师生对话的定义,即由“教师引导性话语—学生回应性话语”两个有序变量构成,基于ICAP认知理论框架制定面向教师和学生的话语分类编码方案。其次,采用交叉列联表分析方法,探索教师引导性话语与学生回应性话语的关联关系,确定师生对话的分析单元。最后,借助多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滞后序列分析
虚拟现实(VR)不仅扩展了学习场域,丰富了学习体验,也为稀缺教育资源提供了有效的呈现方式.然而,由于VR主要依附图像处理技术,其在教育场域下的应用大多停留在知识观察层面.当学习者对观影模式的新鲜感褪去,诸多挑战(交互性不及时、临场感不强等问题)也随即暴露出来.近年来,触觉反馈(Haptics)逐渐成为人机交互的发展前沿,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VR单一的视觉刺激之局限.一些研究者开始探索“虚拟现实+触觉反馈”(VR+Haptics)的教学模式,以期调动学习者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多感知的刺激反应力,增强学习者
[真题呈现]rn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rn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n[文题解读]rn201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将人生比作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一本像“沙之书”那样的,可以无限翻阅的书.所以,高考作文题就会在人生这本书当中选择无穷无尽的话题,让学生来谈感悟、省人生,2021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也不例外.这里,我想通过类比,确定其核
期刊
社区共管是我国自然保护地实践纵深推进的重要环节,亦是实现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我国社区共管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资源利用与地域文化矛盾显著、共管机构权责界限模糊、居民参与度低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共建共管机制的长效发展。鉴于此,我国自然保护地可通过落实社区赋权方案、尊重地区特色文化、保障社区居民环境权及健全野生动物侵农补偿机制等多元路径构建参与式社区共管机制,形成“地方政府—社区共管委员会—社区居民”协同治理模式,切实发挥社区共管社会效能。
《民法典》在互联网信息领域的法律问题的规定存在明显的宣示性和框架性,需要配合行政手段以发挥出最佳效果。人脸信息蕴含着的可观利益致使收集主体多而杂,而规范人脸信息收集利用行为的立法尚不完善,导致人脸数据收集乱象成为常态,对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商业主体在收集人脸信息时,要始终秉持知情同意、狭义比例以及公开透明原则。国家为有效保障信息主体的数据安全,可以在加强行业自制的同时,依靠政府力量进行行政规制,加强对人脸信息的合规监管,通过健全监管机构的职能、培优监管人员、构建动态监管体系并全面落实责任制来加
基于2018年中国老龄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CHARLS),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土地流转、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群体贫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土地流转量的增加使农村老人致贫率达33.4%,且影响结果显著,土地流转收入致贫率达16%,子女提供物品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口具有显著减贫作用。政府可从强化家庭保障基础、关注农村老人土地流转后的社会保障水平、生计问题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以避免土地流转对农村老人“以地养老”造成冲击,使其陷入贫困。
游戏化课程目标的构建是游戏化课程落地的起点,也是游戏化课程优质发展的关键。尽管当前游戏化教学与相关课程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游戏化课程目标的探讨仍是有待深化的研究课题。从分析当前失败的游戏化课程目标着手,将游戏化课程目标设计置于课程实践复杂而真实的空间中,使其与学生个体、社会生活、学科专家相融,提出了基于沉浸式学习理论的游戏化课程目标设计方法,即目标设计的“五框架”(阶段性、持续性、递进性、层次性、整体性)和“七原则”(符合认知水平的体验设计、合情合理的代入感、边界清晰且内部自由、跨界体验模拟工作场景、提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