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即刻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和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gh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入院即刻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 972例,按入院即刻血浆NT-proBNP四分位水平分为4组,即NT-proBNP<61 ng/L组(733例)、61 ng/L≤NT-proBNP<133 ng/L组(749例)、133 ng/L≤NT-proBNP<326 ng/L组(747例)和NT-proBNP≥326 ng/L组(743例)。收集入选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各组患者LVEF水平和院内MACCE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LVEF和院内MACCE的预测价值。

结果

随着NT-proBNP水平升高,患者LVEF降低[NT-proBNP<61 ng/L组、61 ng/L≤NT-proBNP<133 ng/L组、133 ng/L≤NT-proBNP<326 ng/L组和NT-proBNP≥326 ng/L组患者LVEF分别为(68.4±4.8)%、(68.2±5.2)%、(67.2±6.7)%和(62.6±10.4)%,F=77.98,P<0.01]。随着NT-proBNP水平升高,院内MACCE发生率升高[NT-proBNP<61 ng/L组、61 ng/L≤NT-proBNP<133 ng/L组、133 ng/L≤NT-proBNP<326 ng/L组和NT-proBNP≥326 ng/L组患者院内MACCE发生率分别为3.4%(25/733)、3.5%(26/749)、5.5%(41/747)和7.3%(54/743),χ2=16.2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是LVEF<50%的独立预测因子[Exp(β)=5.875,95%CI 3.382~10.207,P<0.001],但不是院内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Exp(β)=0.783,95%CI 0.400~1.996,P=0.783]。

结论

入院即刻血浆NT-proBNP水平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但不是院内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

其他文献
阿司匹林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常用的药物。近年来,欧美指南对阿司匹林用于ASCVD一级预防的推荐趋于保守,现有证据不支持中低心血管风险个体、70岁以上的健康老年人常规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本文聚焦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证据及相关问题,建议根据ASCVD的危险因素和出血风险等进行评估,高心血管病风险的个体在获益明显超过风险时使用阿司匹林,应进行个体化剂量选择并监测出血等
期刊
随着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AI)技术的涌现,心血管医学向精准医疗的革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契机。AI技术具有梳理和分析大数据的能力,通过对临床大数据进行开发和验证,能够突破传统统计模型准确性和应用范围的局限,实现真实世界风险预测模型的灵活实时建立和校正,以及自动化实时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本文重点阐述了不同类型AI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精准医疗中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并对AI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精准医疗中的未来进行了
目的探讨功能性单心室的分期外科手术疗效及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并接受单心室分期姑息手术的功能性单心室患儿289例。患儿年龄中位数为10.0(6.0,35.4)个月,男性198例,女性91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患儿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率,患儿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
鉴于近年来晕厥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提高国内相关科室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对晕厥的认识、诊断与治疗水平,依据欧美最新相关指南、综合近4年来国内发表的文献和我国专家的经验对2014年《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包括晕厥的分类和病理生理、初步评估与危险分层、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等内容。强调对晕厥患者的危险分层,尤其是不明原因晕厥,采用短期危险和长期危险的分层方法。推荐基于危险分层的处理策略。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择期PCI治疗的9 769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抗凝治疗分为2组,抗凝组术后给予短期较低剂量的常规抗凝治疗(依诺肝素0.4 ml 1次/12 h或磺达肝癸钠2.5 mg 1次/d皮下注射,至术后2~3 d),进行30、180 d及2年的随访,记录全因死亡、心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越来越重视调脂治疗,但在实际工作中,常见大剂量他汀类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胆固醇血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近期发现的非他汀类降脂药物的新靶点,alirocumab是一种全人源IgG1型单克隆抗体,作为PCSK9抑制剂,能结合PCSK9并抑制循环型PCSK9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从而阻止PCSK9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降解
主动脉弓离断是一种死亡率高的婴幼儿时期严重复杂心血管畸形,存活至成人罕见。在该病例报告中,1例有高血压病史的71岁男性患者因"胸痛"被诊断为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前行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时,意外发现单纯型主动脉弓离断,并成功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该病例提示,在诊疗高血压患者时,不应忽视四肢血压测量等体格检查,CT血管造影有助于发现主动脉弓离断并指导介入治疗。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心肌梗死救治如何实施一直是令人关注的问题。早期及时的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核心,将时效性和有效性有机结合的溶栓后介入治疗已经被多项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也被新近的国内外指南认可,在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和转运耗时较长的院前急救单位开展早期溶栓再灌注治疗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提高心肌梗死救治率的有效策略。
现有证据已经显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应尽早启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但对于采用何种抗血小板药物、启动时机、剂量以及如何个体化评估疗效还存在一定争议。现有研究和指南推荐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P2Y12受体拮抗常规预处理,且尽可能早期使用,药物首选替格瑞洛,但要注意评估患者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