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aiT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MA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123例在12 h内发病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常规股动脉组.另选在12 h内发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STEMI患者126例为选择性桡动脉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时间、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结果 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3% vs 97.56%,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第一次球囊扩张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降低(1 vs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直接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视网膜光损伤日益成为眼科研究的热点,但目前没有公认的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者在建立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时选择的实验动物和光照条件都有所不同.故本文从建立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所用的实验动物和实验光照二大方面作一综述,以期建立合理的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为研究视网膜光损伤疾病奠定基础。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儿童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疑为气道异物的儿童行MSCT容积扫描,并对原始图像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小密度投影(MinP)、容积再现(VR,透明成像)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充分显示异物,并与气管镜对照.结果 26例患者术前均发现了异物,其中阳性异物2例,阴性异物24例;气管异物3例,左侧支气管异物12例,右侧支气管
【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肾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DSA(肾动脉血管造影)为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回顾分析31例经DS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的64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资料。使用GELightspeed64层螺旋CT,动脉期利用Smart技术触发阈值行腹部扫描,在独立的工作站对肾动脉进行血管重建。结果31例三维肾动脉血管成像能充分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分支。轻度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