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ae5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去创造数学;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重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近数学
  
  数学家H·Freudenthal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数学教学要从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的亲近数学,参与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自觉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亲近数学。
  例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讲一个汽车销售经理准备去批发一批汽车销售,又不知购买哪些种类的车容易销售,他打算在马路边作一次调查。请你看看马路边过往车辆的情况,为他出谋划策。然后播放一条主要街道上车辆来来往往的场面,引导学生想方法统计,为经理出谋划策。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具体情境学习,不经意间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思维被激活,学习就主动,自觉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拉近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二、重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
  
  马芯兰教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与轻松。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打破以往教师在台上演示,学生在台下观看推想得出结论的做法,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先出示用同样大小的磁砖铺成的平行四边形地和长方形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长方形的长、宽相等),蓝猫与菲菲刚刚扫完地,正为谁扫的面积大,谁得的报酬多争吵?你能帮帮它们吗?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为蓝猫与菲菲解疑难。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采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在操作中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十分顺利的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把抽象的知识学习设计成动手操作的具体活动,有趣易理解,获得的数学体验更是无比的深刻,比你枯燥的讲解效果好多了。
  
  三、重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在思考研究中创造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儿童更是这样。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时,他们自主探索的欲望十分强烈,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子对自己的玩具车为什么会自动行走感兴趣时,他们不惜破坏自己心爱的玩具。那不是破坏,那是研究与探索,那是求知的欲望与胆略。学习数学也是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得到的,教师要创造研究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研讨等活动,自主地去发现数学,去创造数学。记得教学圆的周长,我说我国数学家在几百年前就发现了圆周率,我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吗?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果然发现了圆周率,那个高兴劲简直就像发现了新大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发明,就是创造。学生自己发明的、自己创造的,就理解得更深更透。
  
  四、重实践运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实践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也就是说,学习数学应该满足学生未来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去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从而增强学习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想身边的事物,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其他文献
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一节课上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即备课。“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应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成为我们日常教学生活中的一种自学行为,体现在备课活动中就是要把备学生真正落到实处。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老师备课时重课本,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其实
期刊
挫折教育又叫“磨砺教育”,是指在困难的环境中经受锻炼,摆脱困境,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由一篇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与情感的文章构成的,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味生活。数百篇课文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的教育,也渗透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学科的教学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为陈旧的模式:这就是老师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几乎是字词句段章结构选材,段意,中心、写作特点等包罗万象的一股脑儿向学生硬灌,似乎以为灌得越多越好。有的教师甚至把教材安排给学生自读的课文也不厌其烦的以讲代读。其结果是学生学得厌,实际能力差,教师教得累,费力不讨好。  近几年来,在由应试教育转轨为素质教育的探索中,一些同仁以自己的实践走出了
期刊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尊重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性,也就意味着把握了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契机。创新的起点是独立与自主,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习者成为教学活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有着重要意义,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本身就是语文学科的终极目标。所以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一、以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要通过自主、合作
期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而努力,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应善于实施审美教育。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善于体会形象,感知“美”    文学作品是作家的创造,作家作为人的类属,也是按照人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形象的,他正是选择那些他认为是美的人、事、景、物写进作品的,是通过塑造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体会形
期刊
小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加强小说的阅读鉴赏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阅读鉴赏小说呢?    一、明确小说的故事情节及情节安排的特点    情节安排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叙述故事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的一种方法,它是最基本、最常
期刊
多年来,长期封闭的教学模式,导致语文教师唯上唯名唯命的思维定势,定于一尊,奉命从事。“带着镣铐跳舞”,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做法。因此,提倡语文教师应有“悟性”,以此冲破思想桎梏,实在是当务之急。提高教师的悟性至少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求新——要破除封闭性,树立现代教育观    首先是语文教育观念的更新。语文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重要在于“积能”和育人。从语文的性
期刊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突飞猛进、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趋向信息化,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新挑战,也迎来了新机遇。我们的教育和教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它融洽了师生的情感,营造了愉悦的氛围,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
期刊
学生自主学习包含两种行为:个体行为和教学行为,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学习行为,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学校教育的环境,教学的过程既包括“教”又包括“学”,学生自主学习无论在课外还是在课内都需要教师的指导,这两种行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