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幸福生活,提高语文习作能力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bin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为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做出了指导。在新课改的契机下,创设生活化课堂,让小学生在多样化生活的体验中主动学习语文,是尊重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与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创新探索。
  一、挖掘语文文本生活元素
  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浅、少与单一,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文本的生活元素,为小学生创设对语文学习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的课堂生活情景,是推动小学生把学习与生活体验统一的最佳路径之一。根据小学语文教材自身的生活亲近性特点,绝大部分课文都蕴含着或小学生熟悉的、经历过的一些生活现象,因此,教师只需要在教学展开时加以挖掘即可。
  例如,在教学《学会合作》时,教师可以很直接地就挖掘出大量的生活元素,在激活小学生类似生活经历的回忆同时,把小学生的经历与课文文本内容结合起来,在推动课文的深入学习中创设生活化课堂。在该文的教学中,教师运用课文的重难点,为小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契机,让他们在课堂学习的合作中,去体验和思考生活中的合作重要性等。进一步理解合作的普遍存在、合作的积极意义,与合作对每个人的学习、生活与成长的必然关系,以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可以挖掘出能够开展生活体验的元素来。但在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注意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对于关系密切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挖,对于那些对教学帮助较小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简单地认识或了解即可,即注意挖掘的度,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为主。
  二、组织语文课堂生活体验
  根据课文的内容或教材的单元内容,组织小学生开展生活体验是教师较为常用的课堂形式。实践中值得参考的形式有两种:第一,预设生活体验教学环节。这是在正常的文本教学中,教师运用训练、探究或活动的环节中,组织小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某个细节等开展生活体验活动。这种活动以小学生生活体验活动的形式来完成教师教学任务。第二,组织专门体验教学的课堂。即教师利用单元的练习内容,组织小学生根据其中的教学内容等开展生活体验活动。这种体验活动具有时间长,生活体验深刻的特点,小学生比较喜欢。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3——写一种植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实现布置小学生观察植物的课外生活活动,让小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去讲述自己最喜爱的、最熟悉的甚或最讨厌的植物特点与习性等。其中,最为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直接把教师用各种真实的花草或植物盆景等布置起来,让小学生在零距离的观察和学习中体验生活,以及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养育各种植物,让他们为自己的生活添彩。
  初入学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说话愿望,老师要保护、珍视这种愿望,让学生自由表达,但此时学生只说半截话,表达不太清楚,我便时时处处提醒,指导孩子说完整话,把语义表达明白,渐渐地能说一段完整话,这也为将来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算是写话的启蒙训练吧!平时利用好教材资源,给孩子创造说话的情境,搭设说话的舞台。如,学习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我先问:“读了这首诗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踊跃地描述“山村美景”。接着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这幅画中的孩子,面对这么美的景色,你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孩子们更是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说;“我的家乡多美呀!我们欢迎大家来欣赏。”“这么美呀,我们来照张照片,留个纪念吧……”就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学会了思维,学会了语言表达。长时间的说话训练,使学生学会了说,学会了倾听、补充与帮助。在一年级下学期,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时,再将他们说的热情转到写话上来。如,教学《柳树醒了》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兴致高涨之时,我便趁势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送给爸爸、妈妈,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你们愿意这样做吗?”这个倡议得到孩子们的热情回应,由此拉开了他们学习写话的第一幕。此时,不要让孩子对写诗有畏难情绪,鼓励他们怎样说就怎样写。如果孩子暂时写不下去,教师也不必强求,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 他们会受其他孩子写话的感染,进一步学会写话的。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避免活动的形式化,一堂课都是小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课堂环节的把握与教学任务的实现,让小学生带着各种学习任务去开展体验,或开展写作训练,或开展某种知识的探究等。
  三、开展生活文学提炼创作
  小学生根据生活开展创作活动,这是对小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最快的路径之一,也是对小学生知识检验、推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最佳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两点:其一,与教学进度一致性。即小学生进行写作或创作的生活现象,要与教学进度保持一致,这样不至于因分心干扰正常的学习。其二,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即要与刚刚学过的课文或将要学习的课文有着直接关系,要么起到复习原来知识的作用,要么起到预习知识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安排小学生到家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给爸爸妈妈洗脚,以及在爸爸妈妈需要帮助的情况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然后再结合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对自己关爱的各种观察和感受,让他们把自己与爸爸妈妈的真情实感写出来。让他们在这种写作中,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与自己的体验活动结合起来,去挖掘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实现“文以情而发”,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反哺之情。
  在这种写作提炼中,教师要注意写作形式的多样化,既可以是小作文,也可以是大作文;既可以是简短的几句话,也可以是某个细节的放大性描写,只要小学生能把真实的生活场景与真挚的情感抒发出来即可。同时,教师要注意激励的跟进,在对小学生写作的点评中,保护、巩固与提升他们体验生活与提炼生活的努力、信心和成果。
  小学语文教材中这类课文很多,既有“生活”主题的课文,也有需要教师挖掘的课文,只要教师能结合课改的要求,把生活课堂情景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整合、教法创新结合起来,课文中的生活元素与生活中的语文知识都会成为助推小学生成长的营养。
其他文献
调查背景:  除了学习,同学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的,休息娱乐,谈心交友都离不开宿舍,宿舍是大学生之间联系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场所之一,宿舍就是大学生的第二个家。宿舍文化是什么呢?宿舍文化是一宿舍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成员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为主要内容的群体性文化。它既包括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心态、校园舆论等等。那么,宿舍文化是怎样形成的,他又是怎样
期刊
摘 要:《西厢记》作为元代剧坛上的一树奇葩,它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丰富、饱满、真实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的形象尤为突出,并通过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反应了封建势力的外强中干,歌颂了大胆追求恋爱自由,勇敢反对封建礼教、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门第观念的青年男女,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  关键词:女性;反叛;机智;封建  一、勇于追求—崔莺莺  在王实甫笔下,崔莺莺无疑是一位大家闺秀
期刊
期刊
摘 要: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现在语文课堂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或多或少的泛起了许多泡沫,就像美好事物的产生总会出现一些负面的东西,在接受这美好事物的同时应当去除那些“杂质”,辩证的去接受这一事物。其实语文课堂也一样,如何追求其有效性已成为当下必须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能否更大程度的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实现其“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来谈体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安全意识。建议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培养他们防止运动损伤的行为习惯,发展高中生避免运动受伤的运动技巧,提高高中生摒
摘 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城务工人数增多,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而子女留守在农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题,而且关乎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发展,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彩艺术逐渐流行起来,成为众多艺术中十分受欢迎的一种表现手法。水彩艺术拥有独特的审美角度与观点,如果将水彩艺术应用到效果图设计中,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不仅可以融合绘画的美感,又可以凸显效果图设计的关注点,因此,探讨效果图中水彩的表现手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水彩的简述、水彩的表现技法两个方面加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效果图;水彩;表现手法  水彩画相比于其他方式对
期刊
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
摘 要: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眼神、表情、动作、手势等语言因素。它在以语言和文学为主的课堂言语交际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即使有了现代化的教具和科学化的教材,如果缺乏体势语的配合,课堂上师生的信息交流仍就变得不够完全。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培根认为人的信息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55%的体语+38%的声调+7%的言词。从这一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较好地运用体态语,对提高课堂教学将有很大的帮助
摘 要: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个人行为的文明程度不但能决定个人今后的发展,也能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就成了当下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师承载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责任,在给学生讲解文字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这样才能让文明礼仪从课堂上来,到生活里去。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有效渗透;素养;文明礼仪  法国学者培根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