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的崛起与后美国时代下的权力转移——评法里德·扎卡利亚的《后美国世界》

来源 :美国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国际格局变化的理论思考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每当国际形势出现新问题,对于国际权力转移的探讨都会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例如,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五大力量中心”构想首次浮出水面,国际关系学界关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探讨也由此拉开序幕。
其他文献
政治保守主义在美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累积生成的过程。近年来,美国政治保守主义者愈发倾向于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视自由市场为美国经济生活的最佳仲裁者;把信仰、基于信仰的知识和家庭视为道德准则和现实智慧的主要源泉;对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或任何把美国看作世界民族之林的普通一员的思想嗤之以鼻。大体说来,在回应自由主义者关于“国家需要规制市场”的主张时,保守主义者强调,真正需要被规制的是个人.而规制方式应该是通过自由市场的竞争活力和对信仰与家庭价值的长久忠诚。保守主义的这套原则与实践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也并不见得会为所
2016年9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凯特林基金会(Kettenng Foundation)、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6·国际关系)“增进理解、加强互信:纪念‘中美长期对话’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为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2008年12月15~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美国美中政策基金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中美关系30年:过去、现在、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本刊特刊载美国资深外交官傅立民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振岗,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退休研究员陈宝森等人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以及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教授为此次会议提交的书面发言,以飨读者。
正式建交30年来,美中关系经历了跌宕起伏。诸如贸易、币值、知识产权、人权、台湾和西藏等若干问题造成了摩擦,但这些问题在任何一种正常关系下都可以得到控制。未来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中国和美国是否将拥有一种正常关系。
2008年12月15-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及国际合作局主办,美中政策基金会协办的“中美关系30年:过去、现在、未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现代国际问题研究院等近百位中国学者与会。曾亲历中美关系发展的中国前驻美大使柴泽民、李道豫,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前驻英大使马振岗,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J.Stapleton Roy),美中政策基金会理事、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多边外交日趋活跃,综合国力总体不断加强,影响随之不断扩大。中国日渐崛起既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美国政界、学界热议的话题。各种政治力量依据自身政策偏好解读中国崛起,以期影响甚或塑造美国当下和未来的对华政策,此即美国又一轮的对华政策辩论。
中美关系是成熟、广泛、建设性和坦率的。双方知道如何处理一系列广泛问题才能使其不损害总体关系。但不幸的是,每一方仍对对方的长期意图存有疑虑。 在2009年,双方仍须审慎对待既有的主要问题。但随着一个重要变化的出现,最重大的全球问题也正上升至美中关系的核心地位。其中最关键的两个问题分别是全球经济危机以及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美国希望大力加强与中国在这两大问题上的磋商与合作。这类合作可以把美中关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即两国关系更深入、更稳定、对世界其他地区更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合作还可以减少相互间对对方长
2009年5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的“奥巴马百日新政”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外交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国防大学、澳门大学、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和亚太所等国家单位的近40位专家与会。会议围绕奥巴马执政百日以来美国国内政治、外交政策和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研讨。
期刊
自我的《新保守主义之后》一书2006年问世以来至今已有大约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中,全球政治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这些情况使我在书中所阐述的美国外交政策更加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