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回到文青书社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步行15分钟去坐班车上班,在路上,总要经过一个小平房,它蜷缩在高高的居民楼下的小马路旁,大门紧锁早已荒废,只有侧面用水泥雕刻的四个楷书大字“文青书社”,才会使行人清楚这里曾经是一个可以看书的场所。自然,对20来岁的年轻人来说,他们记事时大约便没有了书社,只有至少如我这般40多岁爱读书的中年人,才会偶尔在回忆中重温它彼时的繁荣。而恰在那个周五的傍晚,我下班回家时正赶上下雨,就躲在文青书社早已锈迹斑斑的大门前避雨,并好奇地向里望去:屋中有一张办公桌和几条长凳,在角落里有几个纸箱子,从这些蒙尘的老物件可以看出,它确实荒废很多的时日了吧。雨下得很大,站在屋檐下的台阶上,瞧着近在咫尺的高楼,思绪不知为什么回到了那些在这里看书的那段时光。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这座城市里出现了不少供人们休闲时浏览连环画的书摊或者书屋,读者自然以青少年为主,像文青这样的房子而不是露天的书社算是很奢侈的地方了。
  第一次走进文青是初二时,也就是1984年,之所以记得如此准确,是因为正赶上著名的《今晚报》创刊,我放学路过时进去花3分钱买了一份报纸。然后看到一面墙上贴满了各种连环画的彩色封面图,下面是用毛笔相应写的编号。我一下子被这里的环境和气氛所感染,花2分钱要了一本聊斋的《葛巾》,和几位少年坐在长凳上,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然后又看了1本《娇娜》,觉得花费太多天又晚了,就小跑着回家了。
  到家才发现刚买的报纸忘在了文青。看看座表已经过了6点,和父亲说了一声就又跑着返回。那位文静的女店主正在收拾屋子,见我进来就从柜台里拿出一份报纸递给我说:“本来已经下班了,我估计你会回来,特意等你一会儿。”腼腆的我感激地说了声謝谢就往家走去。
  花2分钱看本连环画,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对那时的我来说,却不是每天都可以如此“大方”的,要知道看5本就要1毛钱,对一个生活在80年代的少年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我只能控制自己一周最多去两次,并尽量阅读厚一些且有一定意义的连环画。有时读到特别感人的作品,看过一遍后还要回过头把诱人的好情节再看上一遍:反正也不会多收钱。
  虽然我不爱说话,但去的次数多还是慢慢和那位善良和气的女店主熟悉了。有一天放学后又去看连环画。正在我入神阅读时忽然下起了雨,周围已没有了读者,我看看那位阿姨,她正从衣架上拿下一把伞对我说:“你打我的伞走吧,这雨短时间停不了。”我忙摇摇手:“不用了阿姨,我再看一会儿。”她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估计没人来了,这里有把备用的钥匙,什么时候雨停了,你帮我把门锁上再走好吗,这里的连环画今天随便看,不要钱。”我有点受宠若惊般站起来使劲点点头。
  其实不一会儿雨就停了,我却似忘记了时间,小心翼翼从里面把门关上,一口气看了好几本虽然薄但很吸引人的聊斋故事连环画。那天回家晚了,被母亲数落了几句,但心里实在是无比的满足。
  时间过得很快,初中毕业时,那里变成了租书的地方,虽还叫做文青书社,我却去的少了。因为换了店主,同时租的书籍也主要是武侠小说之类的大部头,我没有时间看便不怎么光顾了。再后来,似乎对这里就没有了印象……
  一年前,每天骑自行去班车站的我把车丢了,想一想已步入中年并且每天缺乏锻炼,就早起一点走着去班车站,也正是如此,才每天在抄近道时走过文青书社这里的小马路,让记忆的闸门打开回到生机勃勃的少年时代。
其他文献
忧愁的思绪撕扯着流逝的年华,我静静地站立在花岗岩铺成的院子里,注视着眼前的小荷塘,我轻轻用指尖浮动淤泥,无尽的爱停驻在了指尖上。   每逢夏至,院子中的荷塘便是我玩耍的理想去处。层层叠叠的荷叶闪烁着碧华,它们毛绒光滑的表面仿佛镀上了金光,在微风的吹拂下,一次次碧绿的波浪肆意流荡。我每天都在幻想,说不定在妈妈打理的这片荷塘中隐藏着一只只扇动着翅膀的小精灵在欢声笑语中嬉戏。这是妈妈的荷塘,也是我
假如,假如人生不曾相遇,那么我在这个世界里,就像一颗小草,只能看着路过的人来来往往,被淹没在这喧闹的城市里。  在人的一生中,遇见的人太多太多,有每天都能见到的家人,也有只是路上碰到的陌生人,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偶然。  也许1943年只是少了一场雨,也许外婆只是少了一声哭泣,也许爸爸只是丢了一枚硬币,我们全家的缘分便会从此错过。  有的时候看起来,天上的两片云总会有相遇的一天。可是我们常常忽略
许多客户抱怨,现在生意很难做。不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和公司还是做得很好。研究发现,练习在成功中起到主要的作用。德国学者各来得威写了一本书,叫做《杰出》。该书的观点是,要花费大约一万小时的练习才能在某个领域获得大咖地位。作者通过研究极为成功人士的生活,找出他们获得成功的方法。现在我们介绍几个例子。   1990年代早期,德国一个心理学家团队研究学习小提琴的学生。他们研究这些人在儿童期、
刚才看到这么一段发布在网络上的监控视频:一个看上去十三四岁的小男孩推着电瓶车停下,对着监控鞠了一躬。视频介绍说:这个小男孩因为家中有事,在下午路过这里时悄悄把这辆电瓶车骑走了,晚上又趁着没人把电瓶车骑回来放在原地了。   视频里没说小男孩是用了什么手段启动电瓶车的,是钥匙本身就挂在上面,还是动用了什么别的手段,我也不好胡乱猜测,但视频讲解者的意思是,这个小男孩的举动让他很感动,这样正能量的小
为花香诱来的风吹着,为松针筛过的月色照着,小草的梦,是在空寂的幽谷里拔足而行。   仿佛和大地一般苍老了,从立锥般局迫的泥土里挣出细弱身子来。挨过几度枯黄,几度返青,一寸寸欲滴的苍翠,都是生命的汁液苦苦凝成。   然而還是长不高,还是被蔽日的老榕,被丛生的荆棘,被无数开花的和不开花的,温和的和狞恶的,垂死的和新生的,重重包围起来,无以逃生。   山那边是什么世界?——落日染红的崖壁,琴韵琮琮
【技法指导】  一、是借景物抒情  有人说:“景物像盐分,能让寻常生活变成情感大餐。”在记叙文里引入景物描写,不仅情感含蓄,语言也会美不胜收。描写景物的文字不在乎多少,详细时可以泼墨如云,或情随景出,或景因情生,让笔墨情景交融;简洁时又可以惜墨如金,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是细节传情  优秀的记叙文,往往离不开情感充沛的细节。“一个成功的细节,可以救活一篇文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若描写细腻到
“望子成龙”,依然是今天父母们的心愿。  历朝历代那么多皇帝竟没有禁掉这句祸根。“成龙”,岂不就是政变篡位?这么多真命天子对“别人想来坐天下”,居然没有警惕。  我一向讨厌龙,龙却泛滥成灾,总晃在眼前,还强调我们是龙的传人。近读流沙河先生《再说龙》一文(见1月31日“笔会”),感到很舒畅,也想说龙。  我对龙的恶感,主要是其丑与霸。它不真、不善、不美。为吓唬老百姓,将鳄鱼的凶狠,鹰的爪子,加上鹿的
以假对假   老李到老王家串门。   老王拿出上等的好烟,招待老李。   老李撕开包装纸,抽出一支,点燃放在嘴里一抽,说:“上当了!”   老王惊奇地问:“上什么当?”   老李举起那支烟说:“这烟是假的!”   老王乍一听,感到吃惊,但又很快镇静下来,说:“他也没占便宜。”   老李不解其意,便问:“怎么回事?”   老王微微一笑,说:“我也是花假
摘 要:《异秉》是汪曾祺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短篇小说,到了80年代作者又对其进行了改写,更恰当地说是重写,尽管保留了王二这一小说人物,但在小说的表现手法、主题等方面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两部小说《异秉》的主题加以探究;为方便起见,以前《异秉》及后《异秉》作为区分,而从前《异秉》到后《异秉》更是体现了汪曾祺试图超越的努力。  关键词:汪曾祺 传奇 市井小说 小说重写  汪曾祺小说以
摘 要:於梨华被誉为“留学生文学的鼻祖”和“无根一代的代言人”。1996年,《一个天使的沉沦》发表,她把关注点放到了华裔后代的身上,在之后的作品《彼岸》中她又对移民下一代的问题做出了更加深入的探讨。本文以《一个天使的沉沦》和《彼岸》为例,从华裔后代的身份文化认同、华裔家庭的代际裂痕以及中西文化碰撞下的异族婚恋三个方面对於梨华小说中的华裔后代书写加以理解及分析。  关键词:於梨华 华裔后代 身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