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H、TERT及1p/19q对间变性少突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cws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启动子(TERT)及1p/19q的突变情况对间变性少突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研究样本入组选取了2011至2016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间变性少突胶质瘤患者,收集临床资料,随访得到生存资料,共计纳入66例。χ2检验用来分析IDH、TERT及1p/19q和各个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不同组间生存率差异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

IDH-wt和IDH-mt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10及42.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p/19q非联合缺失和1p/19q联合缺失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40及42.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而TERT-wt和TERT-mt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00及36.0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不同分子病理学分型分组显示,IDH-mt和1p/19q联合缺失组比IDH-wt和1p/19q非联合缺失组(P=0.001)(中位生存期42.00个月比16.05个月)(P=0.001)、IDH-mt和1p/19q非联合缺失组比IDH-wt和1p/19q非联合缺失组(P=0.041)(中位生存期36.50个月比16.05个月)(P=0.0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子病理学分型是影响间变性少突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8)。

结论

具有IDH和(或)1p/19q联合缺失的间变性少突胶质瘤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预后,IDH和1p/19q突变情况可作为潜在的预测间变性少突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确认肿瘤干细胞(CSC)发生β-连环素(β-catenin)核易位能否分化出钠碘转运体(NIS)膜表达缺失、对131I治疗抵抗的甲状腺癌细胞。方法从人甲状腺滤泡癌细胞FTC133中分选侧群干细胞(SP),并进行细胞"干性"鉴定;对FTC133来源的SP细胞进行β-catenin转染,再将其促分化培养,并收集分化细胞。应用Western印迹、Transwell、MTT方法,验证分化细胞的上皮细胞
目的观察明确FOXR2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印迹)检测FOXR2在前列腺癌临床样本中的表达水平。运用CCK8增殖试剂盒和Annexin V-FITC凋亡试剂盒,流式细胞术检测FOXR2敲低前后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结合微小RNA(microRNA)芯片结果预测与FOXR2相互作用的miR
目的比较Lugano、TNM以及Musshoff分期系统在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生存预测中的价值,并探讨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7年8月来自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10例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分别使用Lugano、TNM以及Musshoff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对比各分期系统5年总生存期(OS)差异,并研究不同临床因素对预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A(rs2275913)和IL-17F(rs76378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及藏族人群膝骨关节炎(KOA)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于2015至2017年选取青海地区汉族KOA患者122例、汉族健康对照124名及藏族KOA患者76例、藏族健康对照68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序法对rs2275913及rs763780多态性位点在4组样本中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39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证的158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INC00339的表达,分析LINC00339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微RNA(miR)-218表达的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L
目的观察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后性激素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招募男性甲亢患者40例,年龄19~52岁,中位年龄33.1岁。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3和5个月时采血测定甲状腺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游离睾酮、雌二醇、催乳素、SHBG水平。结果共入组40例,
目的分析肺移植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肺移植患者37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TE将患者分为VTE组和非VTE组,比较两组年龄、手术方式等基本资料以及VTE预防及治疗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关因素对术后发生VTE的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应用血管彩超确诊,肺血栓栓塞症(PTE)应用螺旋CT肺动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治疗手段日趋成熟,微创阶梯引流模式已被人们广泛接受。本文将结合当前的实践证据,规范急性胰腺炎不同时期局部并发症的定义,并就其干预指征与时机作出具体阐述。
体外膜氧合(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ECLS)技术,能够快速为急性呼吸和(或)循环衰竭患者提供稳定血流动力学支持,成功挽救部分危重症患者生命。但ECMO救治对象病情极为危重,技术本身又具有高创伤性、高消耗性和高专业性等特点。因此,如何能使更多危重症患者从ECMO辅助中获益,充分利用好ECMO技术应是每位ECMO从业人员应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重症营养在不断的实践与认识深化中的到发展,当今,它已经不再着重于通过营养代谢的评估与营养补充改善营养指标与临床预后,也不再是通过某一项营养治疗元素决定对预后的影响。而是更多的立足于深入认识严重疾病打击前后的代谢特点及改变机制,更真实、客观、准确的评估与判断,实现个性化的营养治疗策略,最终改变危重症临床结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