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儿媳、新婆婆知己知彼平稳度过磨合期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mpham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婆媳关系是家庭矛盾的一大突出点,对于新进门的儿媳妇来说,与婆婆在生活习惯与消费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新婆婆对新儿媳知之甚少,新儿媳对新婆婆同样了解不多。如果双方能够增进了解,对于婆媳相处无疑大有裨益。并且,说话、做事都有技巧,新婆婆们别一味生气,见招拆招,让家庭更和睦。
  知己知彼,听听“新媳妇”的心声
  婆婆虽然嘴上不说,心里总嫌我们懒,但是,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婆婆这一辈人不会享受生活。
  小兰和丈夫结婚快一年了,他们一直和公公婆婆住一起。这一年来,小兰和婆婆相处得并不理想,从原本的相安无事到渐渐地摩擦不断,小兰总算见识了为何婆媳是天敌。
  小兰出嫁以前,周六总要睡个懒觉,因为一周上班辛苦,周末想补觉。但是,自从到婆家后,睡个懒觉也要上闹钟,不敢肆无忌惮。
  年轻人每天都要换外衣,穿了一天的外衣也不用洗,四五天一过,都堆在窗台上。婆婆看了又要唠叨,什么“好好的家弄得乱哄哄的,衣服都不知道洗”等等。小兰心想,我攒在周末一起洗不可以吗?真是啰嗦。
  有时候,婆婆家务干多了,也会抱怨,小兰建议买个自动扫地的机器或者洗碗机之类的,婆婆总说,“机器总归是机器,哪里有人干得干净啊!”要找钟点工也不让,说别人干活不放心,婆婆自己整天和灰尘、垃圾“作斗争”,并且希望小兰也能以她为榜样,小兰感到婆婆真是活得太辛苦了。
  给婆婆的建议:对新媳妇的理家能力降低标准和要求。
  在婆媳相处的过程中,不和睦因素往往源于一些家务琐事,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是独生子女,不像老一辈那样吃苦耐劳。婆婆如果指望现在的媳妇能像自己一样“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那无疑是不现实的。
  另外,也要接受媳妇的建议,适当改变一下自己的观念,享受现代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将自己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还能塑造开明、与时俱进的好形象。
  婆婆对我和丈夫区别对待,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儿媳,自然有亲疏之分,但是,凭什么她儿子能当大爷,我就得吃苦耐劳啊?想想真冤屈。
  我的婆婆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家庭主妇,对我这个儿媳,表面上总是客客气气的,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我能感觉得出来,她对我还是很有意见的。
  比如有时候下班回家很累,我就随口对老公撒娇:“老公,帮我倒杯水吧。”这时心疼儿子的婆婆就看不过去了,抢在老公前面给我倒水,一边嘴里对老公道:“你刚下班也挺累的,还是歇会儿吧。”真让我哭笑不得。这样次数一多,老公越发被婆婆惯坏了,本来就不勤快,现在更是什么都不愿做,还理直气壮道:“我想做,可我妈不让啊!”
  于是,我在家里洗碗、擦窗,可老公在旁边做大爷,而婆婆总说:“女人嘛,总要勤快一点,女主内啊。”我心里想,我也上班啊,而且我的工资还比你儿子高呢!
  儿子是婆婆亲生的,亲疏有别,咱也不多计较,可我觉得婆婆过分偏袒儿子,是不太“明智”的举措。
  给婆婆的建议:一碗水端平,把儿媳当自己人。对媳妇有什么要求,对自己的儿子、女儿也一样,因为媳妇也是人家的宝贝女儿啊。如果自己的孩子能烧得一手好菜,同理要求媳妇,那也有据可依。
  不越界,给小两口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有一个婆婆到儿子、媳妇家里,看到儿子在拖地板,媳妇在喝着可乐、看电视,婆婆心里就不乐意了,而实际上,小两口家里的分工安排就是儿子拖地擦窗、媳妇做饭洗衣。
  当婆婆的要全面了解,而不能以偏概全,其实,哪怕儿子多做一点,只要小夫妻感情好,婆婆有什么不乐意的呢?这总比小两口在自己面前吵吵闹闹要好吧。
  表面上,婆婆对我很客气,但是,我总觉得她话里有话,兜兜转转,要我自己去琢磨,其实,我希望得到婆婆的明示。
  在办婚礼的当口,要订酒席、买喜糖、租婚车、考虑蜜月旅行……一堆事情在那里,小敏总习惯和自己的妈妈商量,然后,再向夫家汇报,一开始,婆婆总说:“你们自己看着办吧,亲家特别有办事能力,交给你们,我们放心,再说你们年轻人的眼光和我们不同。”可事情并不顺遂,等小敏订了酒席、交了定金,回来一说,婆婆就提出异议了,可当初不是说“没意见,都行嘛”!
  给婆婆的建议:刚接触新媳妇、新亲家,当然要讲客套,但是,有些事情还是有一说一,事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见,这样还干脆,省得一件事跑几趟,来回往复瞎折腾,反而容易引发矛盾。
  给新婆婆们的其他建议
  1.帮忙、忍让,都需要有个度。当长辈的,总在家务、经济方面会多出力、出钱,也是为了一家人和和气气。但是,一味地包容,会将小辈宠坏,最后自己也忍受不下去。当然,也不能一味指责,想着占上风,这样会将媳妇逼急,伤了和气,也为难了儿子。婆媳关系是一种博弈,需要掌握度。
  2.向儿媳主动示好。很多婆婆抱着“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心态,认为儿媳过门后,自己成了长辈,可以“扬眉吐气”了,所以新媳妇上门,就立规矩,给下马威。规矩固然要立下,更要懂得展示亲和力,在生活上处处想到儿媳,比如专门为她做爱吃的菜,或者在儿子、儿媳发生争执时,站到儿媳一边,让儿媳对自己心存感激。
  见招拆招,聪明婆婆的好办法
  媳妇总是来蹭饭,我感觉很累,怎么办
  有天我在厨房做饭,儿媳在阳台打电话,她嗓门比较大,我听到她说:“我在婆婆这儿蹭饭呢,自己做饭又忙又累,吃完还得收拾厨房,麻烦死了!过来这边吃,啥都不用干,还能吃现成的……”
  我们做婆婆的也不是要和儿媳计较这些,但也不能眼睁睁看她耍小聪明吧,于是下次她来吃饭我便留个心眼,比如做饭的时候儿媳在看电视,我就说道:“媳妇,上次你不是说想学糖醋小排嘛,这次妈妈正好要做,要不你来给我打下手。”还有吃完饭要洗碗了,以前儿媳总说:“妈您坐着,我来洗。”我知道那是客套话,总是回答不用了,但现在我就顺水推舟,儿媳吃个哑巴亏,也不好多说什么,她耍小聪明不奏效,以后来蹭饭的次数也就少了。
  点评:给媳妇治懒毛病,不能骂,不能训,只能慢慢修理。只要媳妇有向上、好学的心,也不必撕破脸皮,慢慢引导她改正坏毛病才是正理。
  女儿和新媳妇闹矛盾,两下摆平有技巧
  牙医余快二婚,小姑子余果总是给新嫂子找茬,余快为了让妹妹好好对待嫂子,暗地花1万元给妹妹买了一个名牌包。这事很快被老婆毛绒绒发现了,余快只得许诺,也给毛绒绒买一个好包,但是一下子也拿不出1万元。
  为了缓和儿媳和女儿的关系,婆婆涂香香出面,给媳妇1万元,说是婆婆给的新婚礼物。并且说软话,让媳妇理解女儿的火爆脾气。在婆婆的好意下,懂事的毛绒绒把新买的名牌包退了,开了张卡,把钱存在卡里,把卡给了婆婆。这样,婆媳关系更亲密了,而这个爱找茬的小姑子也觉得自己不如新嫂子懂事。
  点评:当长辈的要摆平亲生儿女和媳妇的关系,就要懂得一碗水端平,有时候明里还得偏向媳妇一点,这样做,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儿子更易处事。
  (摘自《金色年代》)
其他文献
通过室友学会包容  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的英国姑娘艾米莉·波特告诉《今日美国》报,很多英国学生向她咨询留学美国的生活细节,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就是“自己住一个单间要多少钱”。  需要个人空间和不想费心与室友磨合,成为很多学生青睐单人间的主要原因。美國《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称,如果未来的大学生都开始享有单间,将对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产生一系列影响。  “没人质疑单间宿舍已改变且仍在改变大学的社
周末,闺蜜阿莲携子来我家小聚。我俩坐在客厅边看电视边聊天,两个孩子在阳台做游戏。唯独老公在厨房操刀挥铲,忙得不亦乐乎。  一会儿功夫,六菜两汤就上桌了,有荤有素,有凉有热,色香味俱全。我和阿莲见了,顿时来了食欲。开饭前,我照例来一句:“老公辛苦啦!”然后不无得意地向阿莲炫耀:“俺家官人手艺是越来越好了,我有口福喽……”“赶紧招呼阿莲和孩子们吃饭吧!”老公被夸得不好意思,打断我的话,边解围裙边在我旁
小小年纪,仿佛懂得很多……  只是丁点儿大,打扮得比大人还“大人”  细心的妈咪有没感觉到宝宝很“大人”呢?  社会万花筒  宝贝爱臭美,妈妈很纠结  网友qiqimimi3:家里4岁大的女儿,经常在家里偷偷踩她的高跟鞋,要大人化妆品,“我怎么骂都无效,现在的小孩3岁已经有自己的审美观和臭美欲了,非要涂我的指甲油,我只能上网买水洗型指甲油给她玩玩,偶尔臭美一下,但真的不知道这些对孩子健康是否有影响
我说出“分手”两个字的时候,电话那边的他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崩溃。  他沉默良久,轻声说:“好。那答应我最后一个要求吧。让我去你的学校陪你一天,做最后一天情侣。”  我应允了。终于要分开了,不免有些伤感。3年了,我们分隔两地,每天只能靠电话、电脑联系。摸不着,看不着,管不着,这样虚无缥缈的爱情,我早就受够了。我从没体会到别人口中所说的大学生活的美妙。看着情侣们手牵手从校园正门散步到后门,看着男生帮心爱
我们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一个人:相互影响又彼此分离,以为离得很近却永远无法靠近,生命的轨迹不断地交叉,一个点,又一个点,却始终分道扬镳。  对于宁子健来说,胡琪就是这样一个人。  孤独的少年时光  第一次见到胡琪,还是宁子健17岁时,因为目睹弟弟被淹死的过程,他患了严重的忧郁症。他总是觉得面前的一切都是红色的:红色的天,红色的树,红色的水……他从噩梦中一遍一遍醒来,痛苦扼住了他的咽喉,让他呼喊不出
虽然预知死期是我喜欢的一种生命结束方式,可是我仍然拒绝死亡。在这世上有三个与我个人死亡牢牢相连的生命,那就是父亲、母亲还有荷西,如果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在世上还活着一日,我便不可以死,连神也不可以将我带走,因为我不肯,而神也明白。  失去荷西后的一个深夜里,我与父母谈话,突然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的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更幸福的归宿。”  母亲听了这话,眼泪迸了出来,她
某些人,某些往事,某些画面像已经斑驳的照片里残存的影像,骤然清晰,你会记起。那时候,为了某件事而欢欣、迷惘、痛苦、哭泣……那已经过去了,在记忆的远方,身体还仿佛存留着因为那些事物引起的反应,眼泪的痕迹,咬啮的痛楚,心脏因痛苦而皱缩,握紧拳头想要阻止吼叫时,手指蜷握的触感。你坐在精神科候诊室的长凳,心想着自己没病,可是又那么需要求救。  曾经,我以为放开就是失去了,我无法想象失去之后的世界,即使身处
电视台街头采访“你幸福吗”再现神回复,一位老人面对记者问话时说“我耳朵不好”;在郑州就读的一名大学生回答称,最坏的事是接受采访时,队被人插了。此前面对央视这一问题的更神的回复是,山西省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焦先生称“我姓曾。”  为什么在面对“你幸福吗”的问题时会出现神似的神回复?概括地说,环境使然。  问题不在于媒体这样的提问或问话该不该问,而是要看在什么环境和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问。幸福是一个很难量
几年前,我去过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认识了热情的库克,他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很好奇澳洲人的生活,就欣然前往。  在澳洲,库克算是中产阶级。他家拥有一所距海边很近的观海小楼,建筑面积有四百平方米。室外小花园里绿草如茵,周边种了些不知名的小花,草坪修剪得很整齐,园内还有一个小游泳池。  在库克家客厅里聊天的时候,他的儿子回来了。库克起身给我介绍,说这是他的儿子夏奇。夏奇很有礼貌地和我打招呼。夏奇看上去只
我们普通人过中秋无非吃吃月饼,赏赏月,喝喝酒,与亲朋小聚一番。但文人墨客就多了一个任务,那就是要把中秋留下,留在记忆里,留进历史里,于是有了浩瀚的中秋诗文。于是当我们再过中秋的时候,就演变成了一场宴会,一场色香味俱全的文化盛宴。  苏东坡《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