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测定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中有效成分的方法研究

来源 :化学工程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甲醇做提取溶剂,选择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对可湿性粉剂中的甲基多菌灵有效成分进行测定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外标法和标准加入法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精密度分别为0.83%和1.49%,检出限分别为4mg·kg-1和23mg·kg-1,定量限分别为14mg·kg-1和78mg·kg-1,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在测定过程中发现基质效应,统计学分析进一步证明两种方法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仲裁检验和复检时采取
其他文献
遥感图像场景分类问题是目前遥感图像处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s)具有强的特征提取能力,已被广泛应用于遥感图像场景分类中。然而,目前的方法并没有充分考虑并利用CNN不同层间的互补信息和遥感图像的空间上下文信息,导致其相应的分类精度有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提议一种多层特征上下文编码网络,并将其用于解决遥感图像场景分类问题。
采用刻蚀技术形成台面结构的红外探测器光敏元,其表面漏电流和器件热稳定性与半导体蚀刻表面的特性密切相关。对制备的InAs/GaSbⅡ类超晶格中波红外探测器台面蚀刻区域特性进行了研究报道。通过台面结栅控结构和快速热退火相结合的实验研究,发现热退火处理使得样品在温度80 K,偏置电压-0.05 V下的暗电流密度从2.17×10-7 A/cm2上升至6.96×10-5 A/cm2,并且有无退火样品的暗电流随偏置电压变化表现出明
提出并研究了一种菱形曲折波导慢波结构。与传统的矩形曲折波导慢波结构相比,菱形曲折波导慢波结构在相同频带下拥有更大的尺寸,在相同尺寸下拥有更宽的带宽。同时提出了适用于这种慢波结构的输入-输出过渡结构和衰减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用于行波管的340 GHz菱形曲折波导慢波结构,并采用相速负跳变技术提高了其增益。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加载电压为15.3 kV,电流为35 mA的圆形电子注的情况下,行波管在343 GHz的输出功率和增益分别达到8 W和33 dB,其3-dB带宽范围为330∼348 GHz。
概述了废弃玻璃的粒径、颗粒表面处理方法和掺量等因素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碱硅酸盐反应、抗渗性、抗冻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废弃玻璃在混凝土工程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废弃玻璃混凝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传统外延阻挡杂质带探测器由于其材料物性和特殊的结构设计存在很强的反射,这些能量损失非常不利于器件的探测性能。报道了一种类光栅双层超构表面微结构阵列,并将此人工微结构引入到外延阻挡杂质带红外探测器以抑制对入射光的反射。实验结果显示,具有超构表面微结构阵列的器件在波长30μm处反射率低于3%,在25.3∼32.2μm波段范围内反射率低于20%。同时,该超表面减反微结构对入射光的偏振还具有很强的选择性,符合第四代焦平面发展需求。
以密闭高压微波消解技术处理甘南蕨麻实验样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样品中矿质元素的浓度,并定量分析了12种元素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各元素含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S>Si>P>Ca>Mg>K>Na>Al>Fe>Mn>B>Sr,样品中未检出重金属元素Pb、Cd、Cr。12种元素的RSD值在2.06%~15.57%之间,其中10种在10%以下。研究结果为甘南蕨麻药食两用价值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激光雷达团队的小型化机载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研制工作、机载运动状态下的姿态及速度校正算法和海上风场反演方法。分析了2016年在广东省海陵岛近岸海域开展的国内首次无人直升机载激光雷达海上风场观测实验的数据,并与陆基多普勒激光雷达观测结果进行了比对,验证了系统的工作性能及数据反演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机载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运动状态下的观测数据与陆基激光雷达观测数据相关性较好,系统可搭载于小型无人机平台,有效实现海上风场的快速精确观测。
以木薯淀粉及丙烯酰胺单体为原料,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St-PAM);用交联剂(KPS)交联改性木薯淀粉,制备交联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CL-St-PAM)。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交联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比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得出CL-St-PAM的最优制备条件,并对交联前后的淀粉絮凝剂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L-St-PAM的最佳制备条件为KPS 6mmol·L-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h,单体比1∶3;结构表征分析表明,
通过研究碲锌镉衬底(112)B面缺陷腐蚀坑和(111)B面缺陷腐蚀坑之间的关系,揭示了(112)B面腐蚀坑与材料缺陷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Everson腐蚀剂在碲锌镉材料(112)B面上揭示的棒状腐蚀坑起源于材料中的体缺陷,或由延伸缺陷腐蚀坑在缺陷终止后演变而成,三种典型形状的锥形腐蚀坑分别来自延伸方向为<110>、<112>和<123>的延伸缺陷。研究结果同时显示,Everson腐蚀剂对部分取向的延伸缺陷所形成的腐蚀习性面在(112)B表面不能构成锥形腐蚀坑,通过观察
以(4-甲氧苯基)膦酸二乙酯为原料,在甲醇钠催化下,发生Wittig-Homor反应,得到4-甲氧基二苯乙烯(3),再经BBr3脱甲基得到了4-(苯乙烯基)苯酚(4),在乙醇中重结晶得到纯品,产品结构通过1H NMR表征。并优化了反应条件:在Wittig-Homor反应中,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甲醇钠为催化剂,n(4-甲氧苯基)膦酸二乙酯∶n甲醇钠=1∶5;室温反应时间12h;在脱甲基化反应中:BBr3为催化剂,n4-甲氧基二苯乙烯∶nBBr3=1∶3;反应温度为-20℃;优化条件下产物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