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岩体结构及岩性对高陡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axiy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岩体结构及岩性对高陡岩质边坡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该文建立了均质软/硬岩边坡、层状软/硬岩边坡4个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动力分析.通过分析边坡的动力加速度放大系数(MPGA),研究岩体结构及岩性对坡内波传播特征及其动力放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岩体结构及岩性对坡内的波传播特征具有影响,软弱夹层使波在地震坡内出现了局部放大效应;相同条件下软岩边坡的动力放大效应大于硬岩边坡,与岩体结构相比岩性对边坡动力响应影响更显著,与均质边坡相比岩性对层状边坡的地震放大效应影响更大,均质软岩与均质硬岩边坡的MPGA比值小于层状软岩与层状硬岩边坡的MPGA比值;软硬岩边坡均表现出一定的高程及趋表放大效应,与均质边坡相比层状边坡的高程放大效应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变化特征;软弱夹层对边坡的动力放大效应具有影响,层状边坡的动力放大效应大于均质边坡.
其他文献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源代码缺陷检测方法通常将源代码作为文本数据,采用卷积网络学习代码的单一空间特征,或者利用LSTM、BiLSTM源代码样本的时序特征,并未在源代码数据的多特征融合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探索验证源代码的多种特征在缺陷检测方面的应用效果,该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领域的多通道学习策略,融合word2vec、fasttext等词嵌套技术的词向量表达,创建源代码的综合向量表征;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学习源代码缺陷数据中蕴含的缺陷模式,形成源代码缺陷分类器,实现多类代码缺陷检测.将该方法与已有的单通道神
裂隙岩体的渗透性是许多地下工程的重要参数之一.低裂隙密度下岩体渗透性特征与目前广泛研究的高裂隙密度显著不同,并且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该文首先提出了一种裂隙多孔介质渗流数值方法,该方法建立在等效离散裂隙网络模型之上,采用二维三角形单元网络等效描述三维岩体的孔隙基质和裂隙,推导了等效单元导水系数的解析表达式.该方法自然考虑了裂隙与基质之间的流量交换,且无需添加额外的参数.随后,对不同裂隙密度、不同研究尺度的裂隙岩体渗透性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结果 表明:裂隙网络是否贯通研究区域对有效渗透性影响巨大
超大规模非均质模型的生成速度制约着离散数值方法在复杂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了解决超大规模模型非均质岩石的快速建立问题,该文基于四维弹簧模型(four-dimensional lattice spring model,4D-LSM),提出了偏心四维弹簧模型(eccentric 4D-LSM,ECC4D),开展了Poisson比、弹性模量和法向变形量的参数分析研究.通过弹性参数和破坏参数的研究论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果 表明:采用质心随机偏移的方式生成了非规则偏心四维模型ECC4D,通过特定算法可以轻松实现大规模
采用多层多道埋弧焊工艺制备的CrMoV低合金钢焊缝金属在经焊后热处理后,室温冲击韧性波动较大.该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焊缝金属及裂纹扩展路径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冲击断口形貌进行表征,采用Auger纳米探针对微观组织中的碳化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焊缝金属层间再热粗晶区是冲击韧性的薄弱环节,项链状分布的Fe3C碳化物和非金属夹杂物会导致裂纹起裂;冲击试样V形缺口在焊缝金属的位置是决定冲击吸收功高低的关键因素;在沿着裂纹扩展路径的方向上,V形缺口距层间再热粗晶区的距离越远,其冲击韧性越高.
深部巷道支护受地应力和围岩力学特性共同影响,且支护方式多样化.该文系统总结了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典型特征,提出了深部巷道全空间协同控制技术,其对不同地质条件下深部巷道的支护方式和参数进行针对性优化设计.阐释了全空间协同控制的力学原理:“全空间支护、刚柔协同、让压释能、动态监测、局部加强”,其核心是锚网索全空间协同控制,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对比分析了不同预紧力条件下单体锚索、传统桁架和全空间桁架预应力场差异.研究表明,全空间桁架的最大预应力能比单体锚索提升了35%~40%.模拟分析知围岩黏聚力、内摩擦
近年来,点击欺诈给广告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迫使广告商支付高额费用.为了应对点击欺诈,广告商通常使用用户配置文件来识别用户身份.但是,攻击者可以轻松构建独特的虚拟操作环境,干扰身份的识别.该文提出了PingLoc机制,一种基于跨域资源访问的定位方案,可检测点击欺诈来源.该方案从ping响应延迟序列提取特征构建用户指纹.测试表明,PingLoc所收集的延迟特征是稳定的,用户定位指纹的准确性高达98%.
针对新疆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中遇到的西域砾岩边坡的破坏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和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西域砾岩边坡特殊的变形破坏机制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力和力矩平衡分析,提出了与其变形破坏机制相适应的稳定分析方法,并分析了不同掏蚀深度与裂缝深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西域砾岩边坡破坏过程总体呈现“坡脚掏蚀-后缘拉裂-错落式塌落”的特点,可分为坡脚掏蚀、局部塌落、局部塌落加剧与竖直拉裂缝形成、整体塌落4个演化阶段.随着掏蚀深度或后缘拉裂缝深度的增加,边坡的倾倒安全系数也随之降低.
传统的γ能谱分析方法存在计算复杂、耗时较长等问题.该文通过Geant4软件模拟生成26种放射性核素γ能谱,并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进行拟合,建立γ能谱模板库.针对未知γ能谱,利用最小二乘法、非线性规划算法在模板库中寻找放射性核素的最优组合,利用集成学习的思想,集成两种算法计算结果,并建立客观的识别标准.运用所提方法识别单核素γ能谱、双核素混合γ能谱以及三核素混合γ能谱,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核素种类的准确率较高,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卡机是制约双护盾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unnel broingmachine,TBM)安全、高效施工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卡机涉及影响因素较多,数值仿真是对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化分析的有效手段.该文提出了考虑双护盾TBM掘进施工过程的数值仿真方法,通过基于内变量热力学的蠕变模型模拟围岩的时效变形特性,并实现围岩与护盾的相互作用的模拟.以某公路隧洞为研究对象,对TBM推进速度和超挖量2个卡机控制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增大TBM推进速度,能在一定程度减小接触压力和卡机风险;而超挖量对减小接触压
基于直切槽半圆盘弯曲(notched semi-circle bend,NSCB)试件及断裂韧性测试方法,分别对北京房山花岗岩样品实施了静态和动态断裂韧性试验,获得了其静态与动态断裂韧度的定量关系,发现在文中采用的中高应变率条件下,动态断裂韧度值为静态断裂韧度值的1.3~2.6倍.采用不同表面形貌刻画技术(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速摄像机等)对破坏岩样的表面形貌进行观测与表征,获得了岩石表面的三维重构及其粗糙度,其静态和动态断裂都是呈Ⅰ型裂纹拉伸破坏模式,动态与静态裂纹扩展差异的原因在于应力波在岩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