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语境下的多样态民族民间舞蹈生态圈

来源 :舞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中国舞蹈“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中,不断就优秀中华传统舞蹈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核心理念及方向性指导,由此引发笔者对在城市语境下探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现象及艺术表现形态的探究兴趣.作为笔者主持的2020年度国家社科艺术学课题《“互联网+”视域下中国舞蹈艺术共享生态圈研究》的研究维度之一,此话题亦在指向从过去到现在、从乡野到城市的时与空的起点与结点,以此探讨民族民间舞蹈在城市中的生存和发展关系问题.城市是一个地理区域,而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身体艺术表现形式,为能更好地解惑关于中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如何继承、转化、创新、发展,在关注“起点与结点”二者必然存在性的同时,以现代城市空间为观察视角,聚焦传统舞蹈城市性发展的形成过程及相互间的互生与共振性,无疑在当下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1、大金子rn一场急雨.rn晴空中飘来一团如山的乌云,乌云从上端坍塌下来时,其中蓄积的能量就弄得山谷中雷鸣电闪.rn西面山上的栎树林、石崖、石崖上悬挂的飞瀑都还被太阳照着,山峰后的天空也还一片湛蓝,谷中的露天金矿上却雨脚如注.一道道闪电蜿蜒而下,雷声贴地滚动,它们在寻找铜和铁.闪电和雷找到了铜,牛脖子上的铜铎,一团蓝色火焰在牛肩胛下蹿起,长毛纷披的畜牲倒地抽搐.闪电和雷找到了铁,木板屋顶上的电台天线.电流顺着天线蜿蜒,像咝咝叫着的大蛇,进入木屋中,电台噼噼啪啪爆出蓝色火花.报务员摘下耳机:“电台烧了.”
期刊
李梦雨是我的正牌学生,大学本科四年,硕士研究生三年,品学兼优,但是本文的重点并不是李梦雨而是她的老公张鹏.rn最早知道张鹏是因为他是梦雨的男朋友,但一直对他并没有什么深入了解,直到2021年中国舞协赴新疆“深扎”活动中,他在会上的一次发言.张鹏的发言滔滔不绝,但是滔滔不绝却不着调的人多了去了,他的滔滔不绝竟条理清晰、沉稳深度,这个着实惊着了我.当然也因为太多的舞人“说都不会话”,总也不知道在说什么的事实铺垫在前,所以当张鹏发言,这才呈现了惊人眼球的效果.由张鹏的发言,可以觉察他的脑袋绝不省事,因为语言是思
期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个从诞生之初仅有十几名党员的新生力量,到如今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百年华诞何其重要.各种庄严隆重的庆祝仪式、文艺活动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气氛烘托至高潮,这其中有29位获“七一勋章”的共产党员代表带给世人的骄傲与感动,有大型情景音乐舞蹈史诗《伟大征程》用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的磅礴与振奋,更有“7·1”天安门广场庆祝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的豪情与坚定.重大活动的举办是凝心聚力、树立楷模、向世界展示
期刊
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批判,主要包括经济与社会领域的虚假需求与虚假幸福、政治领域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同化、文化领域的俗化、语言的控制作用,进而通过探讨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哲学起源和现状,指出正是肯定性思维最终导致了发达工业社会的全面盛行.但马尔库塞也受制于这种思维的局限陷入困境,他只是通过不同角度分析人们会失去批判性的现象,并未透过这些现象指出其产生的深刻原因.
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对习近平近年来在G20峰会讲话中的隐喻性表层架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近几年的G20峰会讲话中,习近平都使用了旅程、建筑及人体的隐喻性表层架构,但在2015和2016年的讲话中使用了中医架构,2017年的讲话中使用了蛋糕和数学架构,2018年的讲话中使用了海洋和天气架构,2019年的讲话中使用了考试和容器架构.通过对比分析习近平政治话语中隐喻性表层架构的异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政治话语的特点,也可为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研究探索新的路径,为外宣话语研究提供新的范式,有助
期刊
一rn放羊娃穆穆被蛇咬伤,而我则把右腿膝盖摔得血淋淋,偏偏我的狗大黄又袭击了穆穆的小黑羊,一时间,人哭、狗吠、羊咩咩地叫,打破了一个多么柔美的黄昏.不怪穆穆,不怪大黄,也不怪我,当然更不能怪杧果园中恋爱的椋鸟.rn杧果树在一月份挂上果实,一粒粒小青果子像大蚕豆似的,密密麻麻在脐带般的藤条上挤着.风吹过,摇来摆去,又像是风铃,只是没有声音.若它们具有金属质地,这柱果园一定叮叮当当,煞是悦耳.这会儿,两只椋鸟正在杧果树的枝丫间跳来跳去,它们的呜叫婉转、轻柔,啾、啾啾、啾啾啾,像恋爱中的甜言蜜语,在同一个频道上
期刊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指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舞台艺术专业委员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山东艺术学院共同主办,山东艺术学院承办的“2021舞蹈评论\'长清论坛\'暨青年舞评人才研习班”于2021年10月26-28日在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校区举办.本次活动以同期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评奖活动为契机,旨在深入落实中宣部、文旅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壮大舞蹈评论队伍,建立线上线下文艺评
期刊
立春之夜,烟花璀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拉开大幕.整场演出以“一朵雪花”为意象贯穿开幕式全场的总体构思,连接了中国与世界;以数字科技与艺术创新的融合,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裸眼3D、全息投影、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AI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种数字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使演员的表演与地面显示屏的图像交互融合,具象造型与抽象光影叠映幻化,既体现了中国古典传统中尚空灵、求意境、重内蕴的美学精髓,也造就了一场身心沉浸、多重体验的浪漫,呈现了多重感官效果,以中国表达成功诠释
期刊
郭磊中国舞协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院长n一、舞蹈是适合互联网的.据专家统计,“抖音”平台百分之七八十的视频都跟舞蹈有关.最近,北舞和河南卫视合作的《舞千年》节目,以及在英国伦敦的马蛟龙拍摄的舞蹈短视频,都有着数以千万计的点击量,这说明舞蹈适合互联网传播,这样的传播力我们要正视.互联网传播的覆盖面与传播率远远超过剧场、舞台传播;二、我们也有专家和行业人士通过视频、互联网这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了作品创作.但是仍然不够,在“新冠”疫情期间,北京舞蹈学院的诸多小作品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这些其实不是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