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老化处理对水稻两系不育系及其杂交组合种子活力的影响

来源 :杂交水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maomao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两系不育系33S、株1S、隆科618S、C815S及其配组的杂交稻组合和晶两优华占种子为材料,人工老化(RH 90%,45℃)处理2、5和8d后测定各样品的含水量、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 表明,老化处理后的种子含水量均显著上升,但水分含量的短期上升与活力变化没有相关性;不育系相同的杂交稻组合与其不育系种子活力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但父本为华占的杂交组合种子整体上耐储藏性好,老化处理8d后种子活力无显著变化,说明华占适合用于配制耐储藏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在配组两系杂交稻组合中,选用耐储藏的双亲,更容易配制出种子耐储藏的杂交稻组合.
其他文献
卫星供配电系统是星上产生、贮存、变换、调节和分配电能的重要分系统,是卫星在轨运行的安全底线,而现代小卫星由于体积、重量和成本的限制,对供配电技术的要求尤为严苛.文章系统综述了近20年小卫星供配电技术的突破与跨越,重点对供配电体制、电源拓扑架构、储能技术、发电技术、变换技术、电力传输技术等进行了总结和应用成果论述,并结合小卫星任务需求的多样化和技术发展,对未来小卫星供配电新技术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捕风一号(BF-1)卫星是我国海上发射的卫星项目,为确保项目的圆满成功,针对项目的目标和特殊要求,分析了项目管理的特点和难点,在以往航天器研制项目管理规范、经验的基础上,项目研制过程中在集成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风险管理及组织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文章总结了项目研制管理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可为后续航天器研制管理提供参考.
针对现阶段火箭发射遥测、外测、安控(简称遥外安)分离体制下频率和设备资源占用多、系统构成复杂等弊端,开展了遥外安一体化火箭天基测控系统架构设计,完成了星载遥外安一体化无线电设备的系统模块设计,并针对卫星对火箭的测向技术难点,提出了基于相控阵天线的空间谱估计高精度测向与捕获跟踪方法,开展了针对发射场景的火箭测向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测向方法在满足星载设备遥外安一体化需求的同时具有高精度特点,能够为遥外安一体化火箭天基测控设计提供参考.
介绍了小卫星研制模式从单星研制到多星并行研制的发展历程,以及与此发展历程相适应的总装技术从手工作业为主到大量应用自动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过程.论述了小卫星总装技术.小卫星研制初期,建设了基本的卫星总装工艺设计、总装设施、专业技术检测等条件,以及以人工操作为主的总装作业方法;针对多星并行生产需求,将总装验收、总装实施、总装检测进行了全面的自动化升级,提升总装效率和质量,建设数字化工艺系统和信息化管控系统,打通设计、工艺、操作的信息沟通渠道,实现总装全流程的数据管理和存储.针对未来小卫星批量化生产的需求,对基
2019-2020年在江苏盐城制种区开展水稻精准印刷粘种育秧、机插、无人机植保施药、喷施“九二○”、无人机辅助授粉、机械收割和种子机械干燥等机械化技术应用研究,总结了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应用示范效果,并提出了推广应用机械化制种技术的有关建议.
以6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再生稻、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3种种植方式,分析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干物质积累、 产量及产量构成差异.结果 表明,3种种植方式间稻谷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再生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虽显著高于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但由于每穗粒数显著低于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其产量显著低于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供试品种中,甬优4149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实际产量均相对较高.花前干物质积累量与每平方米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单位面积颖花数和结实率关系密切,且与水稻实际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头季稻后期的养
为获得川东丘陵区油后直播水稻较佳的基肥施用方式,以杂交水稻组合天优华占和内5优768为材料,研究3种基肥施用方式(A1-全层施肥;A2-表面施肥;A3-不施基肥,移作蘖肥同施)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不施基肥处理相比,全层施肥和表面施肥处理均可促进水稻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氮肥偏生产力,最终增加水稻产量;全层施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更好,比不施基肥平均增产25.39%.相关分析表明,在保证每穗总粒数的基础上,增加有效穗数是全层施肥后水稻获得高产的主
通过田间设置6个施氮水平,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优质杂交稻丰田优553的干物质生产、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丰田优553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180处理(180 kg/hm2)产量最高,达7.86 t/hm2,但施氮量超过180 kg/hm2后,产量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与N0处理(不施氮对照)相比,施氮显著增加了丰田优553不同生育期的地上部生物量、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增加量,且抽穗后干物质增加量对产量贡献最大;施氮量为180 kg/hm2时,丰田优553
羌穗100在陕西安康、汉中种植表现出抗病性强、品质优、熟期早、产量高、稳产性好等突出优点,结合陕南气候特点,集成了羌穗100在陕西安康、汉中种植的配套机插秧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通过连续3a多点开展优质杂交稻新组合泰两优1332特征特性的观察与栽培关键技术的试验及示范,介绍了该组合在温州作连晚种植的表现,并初步总结了其品质优化配套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