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主体参与性教育思想。所谓主体参与性,就是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教育实践,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人。现代教育教学论,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和教学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认识是不可能有效进行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中来 , 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呢?
  一、改变教师角色,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而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交谈、互动。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生之间的自主讨论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教师由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型的师生关系也由此逐步确立。
  二、创设情景,鼓励质疑
  古人云:“学则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种子,是创造的动力。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认识就不会发展,理解就不会深刻,掌握就不会牢固。因此,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更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那么,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意“存疑”,引导学生时时生疑、质疑,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呢?
  (一)鼓励学生敢疑
  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愉悦、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提出不同的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勇敢地进行思考、质疑。
  (二)教给学生会疑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有意识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让学生回味思考,造成一种布白效应,从而激发学生的元认知体验,形成困惑、联想、注意的心理状态,调动一种潜在能力去自主分析、校正思考中的失误,养成对学习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反思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善疑
  要引导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发现更多的新问题。如讲“文明的反思:有感于环境的变迁”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如有的学生会问:荀子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的?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反映了什么?在当时有何历史进步意义?等等。待学生提出许多问题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质疑: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再提倡“人定胜天”,而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人类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此递进质疑,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这不仅使要传授的知识水到渠成,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质疑、析疑、再质疑、在生疑的循环往复中向纵深发展,从而使学生面前始终存在着众多的未知领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他们逐步走上创造之路。
  三、互教互学,学会协作求知
  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在互学时,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了,为了小组获得成功和鼓励,他们互相补充,以求答案完整、具体,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他们的协作求知精神。
  四、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活动意识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只有努力使教学活动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才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1.在课题的导入、新内容学习、知识巩固、作业练习等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调动师生生活经历和体验。这种联系生活、贴进生活的教学方法,既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又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动手、动脑、想办法、找资料、独立自主地去研究探讨,增强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2.在具体教法上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猜谜语、游戏、语言描绘、图画表现、实物演示、生活展现等方法,为学生创设或模拟生活的情境。如在讲《耕海牧鱼》中大鱼岛村发生的变化时,可以设计用学生小品《今非昔比》模拟角色表演的方式来教学,根据刚才的小品,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大鱼岛村的现在与过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又生动地把大鱼岛村的过去和现在讲得一清二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3.拓宽渠道,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走出课堂、走出学校,使学生把所学所识与所见所闻、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结合起来,体验生活的丰富性、多面性。如在教学“家住平原”后,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采访一位老农。事先要确定采访的主题,这不仅拓展、加深了所学知识,获得了社会实践的经验,培养了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关心他人、爱惜粮食、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美德。
  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韩震先生说过:“教育不应该成为制造失败者的场所,而是激励学生的加油站。教育的目的不是筛选,而是培养学生的成长。”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精神,提倡参与、合作、调查和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
  (作者单位:四川省中江县通济镇中心校)
其他文献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知识经济在下个世纪居于主导地位,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资源和生产的最核心要素,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在新时期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迎接时代的挑战,转变教育模式,全面实施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引导学生激活已有
期刊
目的:就妇产科护理中的感染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及探讨.方法:抽取在2015-8至2017-8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16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科室分为产科组(100例)和妇科组
据近日报道,悉尼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在单个元件上聚集了迄今数量最大的量子回路,将此前14个的世界纪录刷新为10000个,提高了3个数量级。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质教育的学科,在素质教育全局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为人处世的道德品质对他的品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主要内容
期刊
【摘 要】 目的 对缬沙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在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实施治疗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依照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上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5%(33/40),观察组患者则为95.0%(38/40),两者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
期刊
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是医院人事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本篇文章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的主要内涵入手,对这一问题的实施难点和相关措施进行了探究。 The fine management
现如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所追求的精神领域的高度也在不断的上升。声乐艺术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高度的重视,因为声乐艺术可rn以为人们带来美的感受。声乐艺术是音乐学当中
【摘 要】本文首先指出了新会计准则下公路管理单位会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公路管理单位;会计审计;问题;措施  当前,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壮大,会计审计在其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发的重要。所以,要求公路管理单位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会计准则,不断增强会计信息质量与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持续健康的快速发展。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首先指出了新会计准则下公路
由于受父亲的影响,让我从小就对戏曲舞rn台上的打击乐非常热爱。因而,1986年我考入rn了安阳市文化艺术学校。在校期间,不仅系统rn学习了戏曲打击乐的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rn下,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