茚二酮显现汗潜指纹后对脱落细胞DNA提取的影响

来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say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茚二酮显现的实验样本进行DNA提取实验,证明白纸上汗潜指纹显现后DNA检出的可行性.方法 用茚二酮做显现试剂,将样本分别在常温、80℃恒温和130℃恒温条件下显现后,磁珠法提取DNA并进行STR扩增及产物检测.结果 未经茚二酮显现的指纹样本经磁珠法直接提取DNA均获得了STR分型;茚二酮显现的指纹样本经磁珠法直接提取DNA也获得了STR分型.结论 经茚二酮显现后的指纹样本DNA含量较未经显现的没有显著差异,均能获得较为理想的STR分型,指纹样本检测出9个以上基因座的成功率均达到了90%以上,对犯罪现场中的证据采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此纤维呈均匀丝状结构,宽度约0.4μm.通过化学键合方式将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核酸适配体固载于纳米纤维表面,制备得到核酸适配体修饰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材料,适配体键合量达到2.3μg/mg,可作为分散固相萃取吸附剂.此吸附剂对OTA表现出良好的萃取能力及高选择性,萃取容量约为3.1 ng/mg,萃取量为结构类似物赭曲霉毒素B及5种参照物分子的2.44~12.8倍,相比随机序列修饰的复合纳米纤维以及复合纳米纤维,OTA的萃
以聚乙烯醇气凝胶(PAA)为载体,水热法原位生长氧化铈(CeO2)纳米棒,制备了CeO2纳米棒-聚乙烯醇气凝胶模拟酶材料(CeO2-PAAC).PAA载体不仅提高了CeO2纳米棒的分散性,同时也提高了材料的重复利用率.利用CeO2-PAAC材料的氧化酶活性以及氟离子(F-)对CeO2纳米棒酶活性的增强作用构建了检测F-的比色传感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检测F-的线性范围为80~4000μmol/L,检出限为63.7μmol/L(3σ),低于国际对V类地表水中F-的限量标准.与文献报道的F-检测方法相比,本
开发了一种基于金纳米颗粒修饰硼化钴纳米片(AuNPs/CoB)阵列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定量检测血清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通过电沉积与电聚合的方法构建硫堇/金纳米颗粒/硼化钴纳米片阵列,hCG抗体通过Au—N键或肽键偶联到硫堇/金纳米颗粒/硼化钴纳米片(Thi/AuNPs/CoB)阵列上形成免疫探针.金纳米颗粒修饰的硼化钴纳米片催化还原硫堇产生响应电流,实现对hCG的检测.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和良好的稳定性,线性检测范围为10~5.0×104 pg/mL,检出限(S/N=3)为2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是生物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分子,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其在体内的浓度较低.然而,氧化应激可使机体产生高浓度的ONOO-,严重破坏生物分子,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因此,构建可灵敏快速检测ONOO-的传感器非常重要.本研究基于铂纳米粒子(PtNPs)修饰的碳纳米球(CNS)复合材料,构建了一种新型的ONOO-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TS/PtNPs/CNS/GCE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此传感器对ONOO-
O-连接N-乙酰葡糖胺翻译后修饰(O-GlcNAc)是发生在蛋白质丝氨酸或者苏氨酸位点上的单糖修饰,由于其具有化学计量数少、在质谱鉴定中离子化效率低以及无特定的氨基酸序列等特点,使O-GlcNAc翻译后修饰位点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难度较大.本研究结合基于凝集素弱亲和色谱的O-GlcNAc修饰糖肽富集方法、本研究组发展的准等重六重标记定量方法和电子转移/高能碰撞解离(EThcD)模式的高分辨质谱技术,发展了一种O-GlcNAc修饰位点的高通量定量分析方法,对高脂喂养小鼠肝脏中蛋白质O-GlcNAc修饰位点进行规
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改变癌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从而诱导癌细胞氧化损伤和死亡,是肿瘤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肿瘤特异性响应的可生物降解中空碳酸锰(MnCO3)的纳米载体(HMC NPs),进一步负载声敏剂原卟啉(PpIX),获得了HMC-PpIX纳米复合粒子(HMC-P NPs).研究表明,此体系在酸性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下可被激活、降解释放出Mn2+和声敏剂PpIX.一
利用大孔树脂对九里香的乙醇回流提取物进行分级分离,采用盐酸-镁粉反应确定了80%甲醇洗脱组分为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待分离组分.根据上述组分中的主要化合物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和水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K)和分离因子(α),筛选并确定了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4:6:4:6,V/V)为适合多甲氧基黄酮分离的高速逆流色谱(HSCCC)溶剂系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分离产物的纯度进行分析,利用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确定分离获得的5种多甲氧基黄酮的分子结构.其中,5,7,3′,4′-四甲氧基黄酮、5,7,8,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展的聚合物功能化氧化石墨烯(GO)表面的方法,特别是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并概述了聚合物功能化GO杂化材料在催化、检测与传感、抗菌及阴离子交换膜等方面的应用,重点讨论了在金属纳米杂化催化剂方面的研究进展.
采用聚丙烯腈为原料,以三乙烯四胺(TETA)为修饰基团,制备了一种新型胺功能化聚合物吸附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聚合物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自制固相萃取小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相结合,建立了集分离、富集和测定于一体的在线快速分析方法.考察了溶液pH值、流速、体积及共存干扰离子对铜和铅分离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物在溶液pH=7、流速为5 mL/min、样品量为50 mL的条件下,仅需10 min即可实现高达95%的吸附率,并且不受环境水体中干扰
针对目前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在中国出现“环境传人”现象,且多国发现新冠病毒变异传染性增强情况.考虑新型冠状病毒“环境传人”传播途径和病毒变异两因素,建立传染病动力学SEIQR模型,进行疫情发展趋势仿真模拟.结果 表明,“环境传人”和病毒变异对新冠疫情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产生正向影响,其中,病毒变异对其影响更加显著,而“环境传人”因素会促使疫情爆发时间点大幅提前.对于传染率较高的变异病毒,提高干预措施的强度对抑制变异COVID-19病毒传播的控制效果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