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区引进和杂交两类沙棘果实VC含量测定分析

来源 :防护林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eeq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引进的大果沙棘和新选育蒙中杂交沙棘无性系果实的VC含量,采摘两类沙棘果实样品,采用液相色谱法分析果实VC含量.结果 表明:18个引进沙棘全果干基VC含量平均值为671.58 mg·(100 g)-1,从单个无性系看,含量在1000 mg ·(100 g)-1以上的有4个无性系(201319、201303、201316、201313),而含量最低的“201315”VC全果干基含量仅有124.40mg·(100 g)-1,只相当于含量最高的“201319”的7.31%.杂交沙棘全果干基含量平均值为1338.45 mg·(100 g)-1,以“杂雌优54号”最大,达2092.88 mg ·(100 g)-1,为含量最低的“杂雌优12号”654.28mg·(100 g)-1的2.05倍.杂交沙棘全果干基VC含量相对引进沙棘约增加了1倍,两类间差距十分明显.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通过混合青贮的方式,探究甘蔗尾或甘蔗与构树叶混合青贮对其发酵品质的影响,为改善广西地区的非常规饲料资源利用率和混合青贮饲料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1:甘蔗尾与构树叶混合青贮;试验2:甘蔗与构树叶混合青贮.甘蔗尾或甘蔗与构树叶的混合比例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试验1结果表明:1)与甘蔗尾单独青贮相比,甘蔗尾与构树叶混合青贮显著增加了混合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乙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有氧暴露后乙酸和丙酸的含量(P<0.05),并显著降
本试验旨在研究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基因对高寒草原饲养西门塔尔牛血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为其今后繁育中优良遗传基因的保留提供基础数据.试验使用血液样品来自高寒草原饲养的30头18月龄澳洲进口纯种西门塔尔公牛.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液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液SREBP?1基因相对表达量,并对SREBP?1基因进行测序.结果表明:高寒草原饲养的纯种西门塔尔牛血液共测得36种脂肪酸,其中含量较高的是棕榈酸(12.57%)、硬脂酸(21.76%)、油酸(22.11%
本试验旨在优化复合益生菌发酵豆粕的工艺参数,并研究发酵豆粕(FSBM)部分替代大黄鱼饲料中的鱼粉对其生长性能、消化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豆粕发酵工艺,然后用发酵豆粕替代饲料中部分鱼粉进行大黄鱼养殖试验.以270尾初始体重为(22.81±9.16)g的大黄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FM组)饲喂鱼粉含量为25%的基础饲料,2个试验组分别饲喂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30%(FSBM?30组)和50%鱼粉(FSBM?50组)的试验饲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联合添加牛至精油和抗菌肽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和肠道屏障的影响.试验选用324只初始体重相近的38日龄健康断奶肉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联合添加0.08%的牛至精油和0.15%的抗菌肽.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兔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及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增加(P<0.05);饲粮联合添加牛至精油和抗菌肽显著增加
本研究以竹叶黄酮(BLF)为添加剂,探究其对热应激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将不添加BLF、37℃处理的BMECs设为对照组,不添加BLF、42℃处理的BMECs设为热应激组,以添加不同浓度(1、5、10μg/mL)的BLF、42℃处理的BMECs设为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应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BLF对热应激诱导BMECs氧化损伤的影响以及流式细胞仪和试剂盒法检测BLF对热应激诱导BMECs氧化损伤后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以及核因子红细胞
本试验对野生达乌尔黄鼠诱导冬眠期间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究诱导冬眠期间野生达乌尔黄鼠肠道菌群如何发挥其功能以帮助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适应性喂养14 d后,将8只野生达乌尔黄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养于室温,诱导冬眠组饲养于4℃无光照环境,2组均饲喂标准鼠饲粮,自由饮水.诱导冬眠组诱导10 d后,取盲肠内容物进行16S rRNA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冬眠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诱导冬眠组野生达乌尔黄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研究竹叶黄酮(BLF)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抗氧化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照组不添加BLF,试验组分别添加不同浓度(0.5、1.0、5.0、10.0、20.0、60.0、100.0μg/mL)BLF,处理BMECs 3、6、12、24和48 h后,应用细胞增殖试剂盒(CCK?8)法检测BMECs的活性,应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BLF对BMECs的毒性,每次试验平行复孔6个,重复试验3次.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和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白藜芦醇(Res)对高脂摄食红罗非鱼生长性能、腹脂沉积、肠道组织结构及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选用红罗非鱼360尾,设置8%脂肪(A组)、10%脂肪(B组)、10%脂肪+Res(C组)以及10%脂肪+Res+抑制剂EX527(D组)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为63 d.分别在第3、6、9周测定末体重,并采集中肠组织、肠道内容物和血清,测定炎症因子及脂多糖(LPS)含量.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B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且第3、6周腹脂率显著升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肠道组织结构、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和肠炎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0.5%枯草芽孢杆菌组,饲喂基础饲料+0.5%枯草芽孢杆菌制剂;1.0%枯草芽孢杆菌组,饲喂基础饲料+1.0%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初始体重为(16.0±0.5)g的大口黑鲈幼鱼开展6周的投喂试验.结果表明:1)饲喂6周后,枯草芽孢杆菌组大口黑鲈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体重均高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2)在注射
为选择适宜大径材培育的杂种落叶松优良家系,以40年生全同胞子代测定林31个家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性状、干形性状、遗传力及遗传增益进行了测定.结果 表明:生长性状单株遗传力整体高于干形性状,树高单株遗传力平均值超过0.5,胸径平均值超过0.4,中央直径平均值超过0.3,材积的平均值超过0.5.胸径和材积的相关系数为0.974,因此胸径基本可以代表材积,选择时可作为首要生长性状,树高遗传力可作为次要生长性状.性状选择顺序依次为胸径、树高、通直度、侧枝粗,在3个试验区选择出日5×长77-2、日77-2、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