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下管网智能化管理思路探索

来源 :能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x_7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煤矿地下管网管理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地下管网智能化管理思路,并结合地下各类管线具体特点,研究建立供热、自来水、消防、污水等运行管理系统,实现集中监控、智能诊断、节能分析等功能;运用BIM技术三维可视化特性建立检修管理系统,实现地下管网的可视化管理、可追溯管理、科学检修等功能;通过采取保护设施和强化许可管理、监控管理、考核管理来实现对地下管网的保护,进而为地下管网运行、检修、保护管理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降低地下管网故障率和检修成本,为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集成电路行业的快速发展,其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管理也越来越重要。为进一步完善集成电路行业的环评管理,统计分析了全国具有代表性的集成电路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及相关政策文件,对分类管理和分级审批、与规划环评衔接、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执行标准规范适用性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调整的对策建议。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耦合湿度、绿度、干度和热度4项指标构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指标(RSEI),对深圳市2004—2017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在迅速攀升后逐渐趋于平稳;2004—2017年,深圳市生态环境质量主要从1级(差)、2级(较差)向3级(中等)转变,4级(良)向5级(优)转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的面积占比分别为91.96%、8.04
循环流化床锅炉磨损是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长周期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CFB锅炉各部位的磨损形式、磨损机理,发现问题,并提出了有效防范措施,降低了检修费用,有效保障了循环流化床锅炉长周期运行,对国内同行机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为验证污染溯源新手段、推动污染防治精细化,基于紫外—可见指纹图谱溯源技术对北方某水体夜间污染物浓度升高现象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在污染过程中,随着COD浓度变化,溯源结果为污水处理厂退水—污水处理厂进水—生活小区排水—污水处理厂进水。结合聚类分析和现场排查可知,该水体污染物浓度升高可能受上游排污口影响,95%时段内指纹图谱溯源至该排污口。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结果,判定夜间COD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上游排污口排水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