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滑溜水压裂参数优化研究与应用

来源 :非常规油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en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延长油田浅层低渗油藏压力低、地层能量不足、物性差、油井压后产量低、稳产时间短以及递减较快的问题,在充分研究目标区域油藏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实验,优选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低伤害减阻剂滑溜水压裂液体系,同时采用Fracpro压裂软件优化了压裂施工参数.结果表明:1)0.1%含量的JHFR-2减阻剂和0.2%含量的JHFD-2多功能添加剂配置的滑溜水压裂液减阻效果好,可有效降低表面张力,抑制黏土膨胀,减小对储层的伤害;2)每一段压裂施工参数优化为10~12 m3/min大排量,800~1 000 m3大液量,8%低砂比,4~6簇细分割.以上研究成果较好指导了现场实践,与瓜胶体积压裂工艺相比,大规模滑溜水压裂井平均初期产油增加了7.8 t,累计平均产油增加了1 556 t,1年稳产期平均日产液增加了6.5 m3,平均日产油增加了1.5t.滑溜水大规模压裂工艺增产效果明显,对延长浅层油藏压裂改造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为了在固井施工中,保障水泥浆胶结质量和提高水泥环密封效果,针对采用环空水泥浆顶替钻井液固井时,可能出现的钻井液滞留、顶替效率和顶替界面稳定性的问题,利用CFD流体仿真软件Fluent,针对竖直井建立了长度为100 m,外径为215.9 mm,内径为139.7 mm的环空顶替物理模型,开展偏心度、顶替速度、密度差对环空顶替界面稳定性及顶替效率的影响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顶替速度是影响顶替界面稳定性及顶替效率的一个因素,当低速度顶替时,顶替界面比较稳定,顶替效率较高;偏心度也会影响顶替界面稳定性及顶替效率,随着
为了评估某在役天然气管道与某房地产新建项目邻近段发生天然气管道泄漏的风险,该研究利用中国科学研究院CASST-QRA定量风险模拟软件,进行了管道泄漏定量风险评估,开展了个人风险、社会风险和事故后果模拟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该项目管道个人风险水平高于容许下限(1×10-6 a-1),影响间距94.5 m,拟建1#~4#建筑处于风险水平尽可能低区,应调整至概率值IR=3×10-6a-1曲线外.项目可能造成死亡人数大于100,累计发生频率小于1×E-06,其社会风险等值线在尽可能降低区.天然气储运管道泄漏的主要
为探索低渗透油藏注水降压增注技术,提高低渗透油田原油采收率,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压力高,注入效果差等问题,研制了一种以SiO2晶体为核心的纳米聚硅材料,通过室内实验模拟,对该纳米聚硅材料在低渗透油藏注水井中的降压增注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聚硅乳液对注入储层能够起到润湿反转作用,能有效地降低储层中流体的流动阻力,同时对中低渗岩样(气测渗透率1.52×10-3~4.70×10-3 μm2)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压降变化为18.2%~36.5%,平均降压幅度为27.7%.该结论对于纳米聚硅材料在油田现场中的
为了深入研究内应力场的变化对诱导微裂缝的影响,针对黏土矿物水化膨胀这一问题,运用复合材料理论的等应力和等应变理论估算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的力学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黏土矿物吸水膨胀后诱导微裂缝的起裂和扩展规律.结果表明:1)内应力最大处产生在黏土矿物与非黏土矿物的界面处,最大Mises应力可达40.86 MPa,并随着与黏土矿物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减小;2)2个黏土矿物膨胀诱导对称分布的内应力场,黏土矿物膨胀挤压导致其与非黏土矿物界面处的应力放大,当黏土矿物之间的距离由2d增加到4d时,最大Mises应
地聚合物比现有的油井水泥性能优越,是常规固井水泥的替代品,但是目前没有成熟的地聚合物固井水泥浆体系.为了研发出一套成熟的地聚合物固井水泥浆体系,针对地聚合物在配比设计和制备理论不成熟的问题,开展了碱激发剂(氢氧化钠与速溶硅酸钠)和原材料偏高岭土与矿渣的配比对地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优选出地聚合物碱激发剂及最优配比.结果表明:复配NaOH和速溶硅酸钠作碱激发剂比NaOH或速溶硅酸钠单独作碱激发剂对地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大,原材料偏高岭土和矿渣的质量比不同也影响地聚合物的抗压强度.当选用5%N
为了研究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过程中底水厚度对开发效果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底水厚度对底水油藏开发影响的规律研究,并建立了不同流体性质、不同油层厚度对应的临界底水厚度图版,提出了考虑底水厚度影响下油层厚度布井下限值确定思路.研究结果表明,临界底水厚度与油层厚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原油黏度越小,特征曲线斜率越大,底水厚度影响越大;当底水厚度低于临近底水厚度时,底水厚度越小,单井累产油指标越高.以地层原油黏度30mPa·s、累产油4×104 m3为经济极限累产油为例,针对底水厚度3m的区域,相比常规界限
当海量数据请求访问异构内存系统时,异构内存页在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和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之间进行频繁的往返迁移.然而,应用于传统内存页的迁移策略难以适应内存页“冷”“热”度的快速动态变化,这使得从DRAM迁移至NVM的“冷”页面可能在短时间内变“热”从而产生大量冗余的迁移操作.当前的相关研究都仅着眼于正在执行迁移的页面而忽视了等待迁移和完成迁移的页面,且判断“冷”“热”程度的标准不一,使得冗余的迁移
针对延长气田延北区块主力气藏山23层单井动态储量认识不清,产能评价不确定性大等问题,通过调研目前石油行业计算气藏动态储量较为成熟的各类方法,对比不同方法的计算原理和典型井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对产能贡献大的Ⅰ类储层气井、Ⅱ类储层气井筛选出最优动态储量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初期物质平衡法计算的动态储量偏低,但是对于定点测压关键井,根据年度测压数据和累采量及时更新物质平衡法曲线图,可逐步校正动态储量;生产初期产量递减法计算的动态储量也偏低;不稳定生产拟合法,因整合了多种递减法和特征图版,能高效提供更
延113—延133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二叠系山23储层发育低孔、低渗、低压致密砂岩气藏,以水力压裂开发为主.为了评价储层改造效果,井区在压裂改造前利用测井和录井数据,运用Kohonen神经网络岩性识别的方法实现了山23储层试气无阻流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压裂条件下,储层厚度和岩性是控制产能的主要因素,石英砂岩储层压裂试气单米无阻流量为0.8×104~1.0×104 m3/d,岩屑石英砂岩储层单米无阻流量为0.3×104~0.5×104 m3/d,岩屑砂岩储层压裂后产能较低,排活困难.该研究成果
针对延北113-133气藏水平井积液后,如何利用速度管柱提高排水采气效率,同时较大程度恢复产能的问题,在综合考虑储层条件、井筒状况、生产动态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不同储层类型的井及速度管柱安装的合理尺寸及时机研究.研究成果表明:1)速度管柱的安装时机影响气井的阶段累计产出,不影响最终的累计产出;速度管柱的安装尺寸既影响阶段累计产出也影响最终的累计产出.2)对于Ⅰ类和Ⅱ类储层的井,应该在采出程度约大于33%的时候安装速度管柱;对于Ⅲ类储层的井,采出程度约大于19%的时候安装速度管柱.3)速度管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