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现状进行分析, 阐述了应用型转型背景下该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学科特点,提出提高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 转型 教师 实践 教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145-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发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以及应用型转型背景下,转变高精尖的专家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能与社会衔接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最直接的目标。
编辑出版学是研究国内外出版业运行规律并指导出版实践发展的一门应用学科。专业以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编辑出版学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编辑出版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开办此专业高校的重视,拥有一支优秀的既精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编辑专业教师队伍,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和保障。而目前我国高校编辑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上,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实践能力是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应有的基本素质
自198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公布“编辑出版学”作为本科专业以后,编辑出版学专业陆续于各高校开办。编辑出版学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出版产业发展需要、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和技能、扎实的语言文字和文化科学基础,以及编辑数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在书刊出版、新闻传播、文化教育和企事业文化宣传等部门从事传播内容策划、编辑、出版项目经营、版面设计、校对以及印刷质量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的现代编辑出版专业高级人才。
从专业培养方向上看,编辑出版学专业属于应用型教育,其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精通业务,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相衔接,这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有所侧重。编辑出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包含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因此,那种综合素质过硬、有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二、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缺失现状
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获得,离不开教师的教学与引导,帮助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能够系统地进行编辑出版环节的实际操作,以增强实践能力,成为适应实际需要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应该成为专业教师教学目标的应有之题。但目前来说,各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师资队伍普遍存在教学实践能力缺失的情况。
总的来说,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弱,具体表现在:普遍缺乏接触从事专业工作的经历,专业实践的机会也存在时间短次数少的问题。从教师本身来说,其实践动手能力存在短板,得不到锻炼,更谈不上提高,几乎很难应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在当前教学中要求的实践时间的硬性增加,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越来越多,内容更加复杂的情况下,很大数量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过多重视理论知识,而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方面严重欠缺,归根结底则是因为教师本身的职业技能、实践教学能力严重不足。
三、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注重本校专业教师群体的技能提高,同时辅以适当引进具有多年出版编辑经验的人员来充实教学队伍;建设起一支由实践能力强的人员负责、热爱实践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结合的实践教师队伍,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具体如下:
(一)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
1.专业教师上岗前的业务实践培训。目前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往往是一出校门即入校门,身份从学生直接转变为教师。但是,编辑出版学本身属于应用学科,而做好编辑工作,不仅需要掌握较高深的理论知识,更需具有熟练的编辑、出版、发行等专业技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本身就比较缺乏动手操作能力,更不用说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了。因此需要对没有从事过编辑出版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在岗前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比如对于编辑出版的业务流程的熟悉,对于与业务相关的新开课程及新进软件的掌握,了解并熟练掌握与实践教学相关的操作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缺乏、只能纸上谈兵的弊病,进而扎实掌握专业技能,并能够传授给学生。
2.注重教学中的实践能力提升。对于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各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也在不断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地弱化理论课,增加实践课,并且将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传授学生业内知识,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审稿、改稿和校对。以课堂为平台,每位编辑出版专业教师在对学生的实践课进行指导的过程中,不仅要精心安排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更应该在教学中融注思想,多学,多思,多和相关教师做业务探讨和交流,给自己营造提升实践能力的空间。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弥补实践教学方面的缺陷,以便对今后的实践教学工作进行修正和补充,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总而言之,将日常专业课的教学升华成衔接实践能力的纽带,融会贯通,形成知识——能力——素质的渐次提升。
3.在编辑出版实务中学习、锻炼。目前我国各开办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院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通病,这样的教学结果就是学生一毕业只懂编辑出版理论,却无法对实务很快上手。而在对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的调查中得到的反馈是,出版单位对那些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够着手工作的毕业生有着强烈的需求;毕业生也希望走上编辑出版工作岗位后,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了解熟悉编辑出版工作,具备相应的业务技能。而要培养出这样有实践能力,能很快适应编辑出版工作状态的毕业生,就需要我们的专业教师深入编辑出版实务,比如用业务时间到出版单位兼职工作,参与策划、编辑以及校对工作,熟悉编辑出版流程,掌握最基本的出版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只有专业教师深入工作一线,充分了解编辑出版业务需求,才能够知道出版用人单位的真正所需,才会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有重点地传授业务,也才能为出版单位输送有竞争力的业务人才。应该说,编辑出版专业教师深入接触出版实务,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二)专业教师团队新鲜血液的输送
从出版单位引进专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一些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知识、高深的理论素养,更具备丰富的编辑出版实务经验,将这样的有专业背景的人员引进高校,让他们走入课堂,不仅解决了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他们不同于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教学,更是一股洪流,给学院带来清新之风,能够很快将学生代入编辑出版工作一线。在这样的课堂上更易于培养出具有扎实基础、宽口径的编辑出版人才——他们既掌握了一定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又有着贴近实际工作的业务技能。
(三)落实长效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建立一支优秀的编辑出版专业教师队伍的前提和保障。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高校,应该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按照基本条件要求,适当加强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这就需要量化教师的实践技能,有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并将之作为职称评定、级别申报的考察要件。从而鼓励专业教师把工作和学习的重心放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上,以适应应用型转型背景下,为培养具有编辑出版专业素养以及出色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生,而对编辑出版专业教师的能力、素质所提出的要求。
四、结语
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具有建设性的课题,对于专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管理部门应树立长远发展的建设理念,注重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作为学生编辑出版实践能力培养的引导者的专业教师,更应在教学中紧密联系一线实务,严格遵循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在熟练掌握编辑、出版、发行等专业技术的前提下,自觉地利用各种资源、途径,更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应用型转型大背景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使学生成为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最终完成专业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丽莉.编辑出版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5).
[2]向敏.略论增强编辑出版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之策略[J].中州大学学报,2012(03).
[3]姚吉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及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4]姬建敏.近年来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研究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应用型 转型 教师 实践 教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145-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发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以及应用型转型背景下,转变高精尖的专家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能与社会衔接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最直接的目标。
编辑出版学是研究国内外出版业运行规律并指导出版实践发展的一门应用学科。专业以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编辑出版学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编辑出版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开办此专业高校的重视,拥有一支优秀的既精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编辑专业教师队伍,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和保障。而目前我国高校编辑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上,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实践能力是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应有的基本素质
自198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公布“编辑出版学”作为本科专业以后,编辑出版学专业陆续于各高校开办。编辑出版学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出版产业发展需要、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和技能、扎实的语言文字和文化科学基础,以及编辑数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在书刊出版、新闻传播、文化教育和企事业文化宣传等部门从事传播内容策划、编辑、出版项目经营、版面设计、校对以及印刷质量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的现代编辑出版专业高级人才。
从专业培养方向上看,编辑出版学专业属于应用型教育,其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精通业务,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相衔接,这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有所侧重。编辑出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包含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因此,那种综合素质过硬、有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二、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缺失现状
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获得,离不开教师的教学与引导,帮助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能够系统地进行编辑出版环节的实际操作,以增强实践能力,成为适应实际需要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应该成为专业教师教学目标的应有之题。但目前来说,各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师资队伍普遍存在教学实践能力缺失的情况。
总的来说,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弱,具体表现在:普遍缺乏接触从事专业工作的经历,专业实践的机会也存在时间短次数少的问题。从教师本身来说,其实践动手能力存在短板,得不到锻炼,更谈不上提高,几乎很难应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在当前教学中要求的实践时间的硬性增加,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越来越多,内容更加复杂的情况下,很大数量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过多重视理论知识,而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方面严重欠缺,归根结底则是因为教师本身的职业技能、实践教学能力严重不足。
三、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注重本校专业教师群体的技能提高,同时辅以适当引进具有多年出版编辑经验的人员来充实教学队伍;建设起一支由实践能力强的人员负责、热爱实践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结合的实践教师队伍,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具体如下:
(一)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
1.专业教师上岗前的业务实践培训。目前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往往是一出校门即入校门,身份从学生直接转变为教师。但是,编辑出版学本身属于应用学科,而做好编辑工作,不仅需要掌握较高深的理论知识,更需具有熟练的编辑、出版、发行等专业技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本身就比较缺乏动手操作能力,更不用说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了。因此需要对没有从事过编辑出版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在岗前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比如对于编辑出版的业务流程的熟悉,对于与业务相关的新开课程及新进软件的掌握,了解并熟练掌握与实践教学相关的操作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缺乏、只能纸上谈兵的弊病,进而扎实掌握专业技能,并能够传授给学生。
2.注重教学中的实践能力提升。对于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各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也在不断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地弱化理论课,增加实践课,并且将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传授学生业内知识,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审稿、改稿和校对。以课堂为平台,每位编辑出版专业教师在对学生的实践课进行指导的过程中,不仅要精心安排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更应该在教学中融注思想,多学,多思,多和相关教师做业务探讨和交流,给自己营造提升实践能力的空间。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弥补实践教学方面的缺陷,以便对今后的实践教学工作进行修正和补充,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总而言之,将日常专业课的教学升华成衔接实践能力的纽带,融会贯通,形成知识——能力——素质的渐次提升。
3.在编辑出版实务中学习、锻炼。目前我国各开办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院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通病,这样的教学结果就是学生一毕业只懂编辑出版理论,却无法对实务很快上手。而在对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的调查中得到的反馈是,出版单位对那些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够着手工作的毕业生有着强烈的需求;毕业生也希望走上编辑出版工作岗位后,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了解熟悉编辑出版工作,具备相应的业务技能。而要培养出这样有实践能力,能很快适应编辑出版工作状态的毕业生,就需要我们的专业教师深入编辑出版实务,比如用业务时间到出版单位兼职工作,参与策划、编辑以及校对工作,熟悉编辑出版流程,掌握最基本的出版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只有专业教师深入工作一线,充分了解编辑出版业务需求,才能够知道出版用人单位的真正所需,才会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有重点地传授业务,也才能为出版单位输送有竞争力的业务人才。应该说,编辑出版专业教师深入接触出版实务,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二)专业教师团队新鲜血液的输送
从出版单位引进专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一些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知识、高深的理论素养,更具备丰富的编辑出版实务经验,将这样的有专业背景的人员引进高校,让他们走入课堂,不仅解决了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他们不同于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教学,更是一股洪流,给学院带来清新之风,能够很快将学生代入编辑出版工作一线。在这样的课堂上更易于培养出具有扎实基础、宽口径的编辑出版人才——他们既掌握了一定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又有着贴近实际工作的业务技能。
(三)落实长效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建立一支优秀的编辑出版专业教师队伍的前提和保障。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高校,应该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按照基本条件要求,适当加强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这就需要量化教师的实践技能,有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并将之作为职称评定、级别申报的考察要件。从而鼓励专业教师把工作和学习的重心放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上,以适应应用型转型背景下,为培养具有编辑出版专业素养以及出色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生,而对编辑出版专业教师的能力、素质所提出的要求。
四、结语
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具有建设性的课题,对于专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管理部门应树立长远发展的建设理念,注重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作为学生编辑出版实践能力培养的引导者的专业教师,更应在教学中紧密联系一线实务,严格遵循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在熟练掌握编辑、出版、发行等专业技术的前提下,自觉地利用各种资源、途径,更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应用型转型大背景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使学生成为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最终完成专业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丽莉.编辑出版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5).
[2]向敏.略论增强编辑出版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之策略[J].中州大学学报,2012(03).
[3]姚吉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及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4]姬建敏.近年来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研究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