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联合超高压预处理对笋壳酶解效率的影响

来源 :化工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_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竹笋壳(BS)为原料,采用单独超高压(UHP)、单独碱加热(AH)、超高压后碱加热(UHP+AT)和碱加热后超高压(AT+UHP)4种方法进行预处理,并对比分析了样品预处理前后的化学组成、扫描电镜(SEM)、晶体结构(XRD)、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及酶水解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AT+UHP在450MPa压强下处理效果最好.预处理后样品中木质素的脱除率为86.87%,微观表面结构松散和粗糙,结晶指数有所上升,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2.590m2/g、0.010cm3/g,酶水解效率高达97.89%.UHP+AT与AT+UHP预处理效果差异不明显,其酶解效率达到96.94%.因此,碱联合超高压处理是生物燃料生产中生物质预处理的一种潜在选择.
其他文献
前期通过对小曲酒醛杂味特征成分的定性分析,得出乙醛是引起醛杂味的主要成分.实验通过从固态发酵过程中乙醛[1-3]生成机理研究及公司生产过程中产酒乙醛异常批次的追溯分析两个方面,对小曲酒乙醛含量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试验验证,成功摸索出了乙醛调控工艺措施.确定了小曲酒工艺控制标准:熟粮水分控制标准53%~55%;开箱还原糖控制标准1.2~2.0,开箱温度不超过36℃;扎池要求紧实,不能漏气,入槽车时可适当将上层醅压紧.
基于温度判据和时间判据,本文建立了考虑旋流入口条件和CO2稀释的无焰燃烧理论判别方法并进行验证,进而讨论了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对燃烧模式和火焰稳定性的影响.模型预测的旋流无焰燃烧临界氧浓度与文献中实验数据相比,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8%.降低氧浓度、减小当量比或提高入口流量时,温度判据1变化不大,而时间判据更易满足,因此有利于实现无焰燃烧;低旋流数条件下,无焰燃烧稳定性较差.增大燃烧室高度时,温度判据1更易满足,而时间判据更难满足,温度判据1分界线下移更快,有利于形成无焰燃烧;减小燃烧室截面积时,温度判据1变化
基于食品工业废弃蛋壳,本文利用不同有机酸反应制取乙酸钙、柠檬酸钙及葡萄糖酸钙共三种蛋壳源有机钙.在高温固定床反应器及热重分析仪上研究了不同前体所制成钙基吸收剂的碳循环捕集性能及碳酸化特性.进一步通过XRD分析了不同钙基吸收剂的物相组成,通过N2吸附仪及SEM分析了循环前后钙基吸收剂结构特性及微观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三种蛋壳源有机钙中,葡萄糖酸钙所制成的钙基吸收剂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相对最佳的碳捕集性能,首次碳酸化转化率高达85.33%,其钙基吸收剂相比其他吸收剂晶粒更小,20~100nm孔径范围内的孔
我国将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实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是能源利用形式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本文指出太阳燃料甲醇合成(又称“液态阳光”)是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制取绿氢,再将二氧化碳与绿氢结合转化为甲醇的综合性技术,它不仅可将再生能源存储在液体燃料甲醇中,还可解决重要领域如冶金、建材、化工中的刚性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目标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有力手段.本文就作者团队研究发展的液态阳光水分解制氢和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进行总结,并对当前液态阳光技术的工业应用进行了介绍.
随着各国新能源行业的兴起,氢能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油进行催化重整是一种优良、高效的制氢方法,同时拓宽了生物油高值化利用的途径.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原料对重整反应的影响(不同来源生物油及其模化物)、催化剂特性对重整反应的影响(负载贵金属与非贵金属)以及操作条件对重整反应的影响,对新兴的微波催化重整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目前该领域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一些展望及发展方向,为生物油催化重整制氢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UPLC-FLD)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定量白酒中尿素的方法.该法中将白酒样品用9-羟基占吨醇在酸性、避光条件下衍生,采用C18反相色谱柱分离目标物,流动相为乙腈和0.02 mol/L乙酸钠溶液(pH 7.2),后经FLD检测分析,检测器波长为λex=213 nm,λem=308 nm,25min即可完成白酒中尿素的定量检测.试验表明,尿素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1.0×107X+3×106,R2=0.9994,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2.46%;进样精密度为1.35%、
为了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黄酒浸米用乳酸菌培养方法,利用米曲汁培养基培养乳酸菌,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24 h;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糖度8.31°Bx,麸皮添加量60.40 g/100g大米,柠檬酸铵添加量0.41%.在最佳培养条件下,乳酸菌OD600可达2.900~3.162,较常规培养高2~3倍.
生物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燃料,使用生物乙醇可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了建立更高效低能耗的生物乙醇回收工艺,原位分离(ISPR)技术应运而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乙醇原位分离的研究进展,从原理及应用等进行多方面详细地介绍,包括气提、真空发酵、吸附、液-液萃取、渗透汽化、膜蒸馏等分离技术.针对分离性能、能耗成本等问题分析了不同分离技术耦合发酵过程的优势及不足,重点回顾了以渗透汽化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总结了渗透汽化膜材料的选择以及膜的制备方法,旨在提升乙醇分离膜性能优化乙醇分离工艺.为整合不同分离技术的特点及
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开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绿色制氢技术势在必行.基于原位汽化策略,本文在自主研发的固定床/流化床催化重整一体式反应装置上开展水相生物油催化重整制氢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在经原位汽化改进后的催化重整制氢工艺中,流化床内水相生物油转化效率(95%左右)明显高于固定床(80%左右),两种反应体系中的H2选择性均能100%保持较长时间稳定,但在反应进行到100min左右时,固定床反应体系中出现了明显的催化剂积炭失活现象,而流化床体系中催化剂始终保持较高活性,未发现积炭生成.从反应后液相产
酱酒出现腌菜味严重影响酒体品质.其主要来源于曲药、原辅料、生产酿造工艺和储藏工艺等四个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一个是稀释法,一个是过滤勾调法.总之,酱酒要想彻底避免出现腌菜味,必须严格把控好生产酿造工艺,完善酿造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严格按照储藏车间管理管理规程进行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