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怎样实现用教材教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liang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体育教学中,提倡用教材教。用教材教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习惯与思维方式,给传统体育课堂带来了冲击,对教师教学素养提出了挑战。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实现用教材教呢?认识这个问题,我想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教教材,什么是用教材教;其次要认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特点;再者要明确怎样实现用教材教。
  一、什么是教教材和用教材教
  1.什么是教教材
  教教材就是教师根据教科书,教师用书(过去、现在)对教材的界定,按照自己已有经验,教材的一定顺序,严格遵循运动知识与技能的系统,以及教师用书的建议,对运动知识与技能原封不动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就是对教材(文本)进行机械解读的过程。教教材体现的是教师一般性的劳动,是一种周而复始,解惑答疑,突出对知识与技能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得准确是基本的标准,一味教教材的教师只能做一般的教师,不可能成为名师。过去我们教教材教得多,教得深,到头来学生学会了些什么运动技能,掌握了多少健身方法,学生的体质如何,都是一般化。所以,我们要反思教教材的行为。
  2.什么是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就是沿着知识与技能形成过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与特点,以教材为基本的课程资源单位,活化教材,使教材鲜活,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发展、应用过程。用教材教是教师对教材(文本)适度开发、利用,既传授知识与技能,又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获得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用教材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知识与技能生命力的体现,是学生回归课程,创生课程,课程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新课程所期盼的教学形式。
  二、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特点
  1.教教材的特点
  重视运动知识与技能的一般结构,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课程资源的唯一性,强调对知识与技能的机械训练,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凸显教师主导,轻视学生主体,重视课前预设,忽视课中生成,教学机械僵化,缺乏活力。
  2.用教材教的特点
  重视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自我建构形成,以教材学习为载体,以知识技能的形成为背景,活化教材,重视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满足,遵从课程学习资源的多元性,教学的动态性,学习的有效性,既关注课程的预设,又关注课程的生成,师生主导主体相和谐,教学灵活,课堂充满活力。
  三、怎样实现用教材教
  1.用教材教要追求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多维性
  教教材的指向性更趋向于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只有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实现得才更充分。例如:小学学习快速跑,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师用书中运动技术学习的路径学习,教给学生的只是跑的技术。而如果我们用教材来教,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跑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跑是教材,用跑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传授学生怎样跑得更快,使学生有趣活动,用心思考,既发展了快速跑能力,又了解了快速跑方法,无论跑得快与慢,在这种形式下活动,同学间情感增加,运动兴趣得到培养。所以,用教材教既要追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又要关注多维目标的整合与达成。
  2.用教材教要彰显教师主导,落实学生主体
  教的过程,就是教师主导体现的过程。往往教教材的课都是教师主导越位的课。实现用教材教,要体现在“导”上,“导”要实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发展、运用的过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经历学习、体验过程。从教学多角度来讲,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一系列的教学文件都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由教师构建;学生所需的知识、技能需要由教师选择、加工和传授;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由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过程需要由教师组织和指导。因此,教师的主导必须彰显。
  用教材教的课堂学生是什么样子?是主动建构,是在教师引领下,自主、合作、探究文本,张扬个性,释放情感。学生学习是在有趣心理驱动下积极、主动、创造地学习。课堂是学生的,教学活动开展要突出学生的行为表现,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是自主的建构,学生是课堂矛盾中主要矛盾方面的作用体,用教材教就是围绕主要矛盾方面组织教学,实现学生全身心解放,赋予学生发展空间。用教材教,由于学生运动兴趣、学习中情感体验、个体差异等受到教师关注,又由于课堂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因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中进行学习,并能学懂、学得会,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其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更进一步激发。
  3.用教材教要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教材呈现方式,虽说只是一种形式,形式决定行为,教材呈现方式变化,既要抓住技术的核心,更要体现趣味性、生活性、文化性、健身性。例如:学习篮球投篮。传统呈现方式是:教师讲解投篮动作要领,示范,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而我们要改变呈现方式,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自主地,根据自己对投篮动作的理解,随意进行投篮练习,在学生投篮练习的过程中,提出与投篮有关的知识点的问题,在自主练习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最终体验到投篮要领、归纳出练习方法,从而通过练习,学生获得成功感。也就是我们要尝试变化,将学生喜欢的、符合技能形成特点的创新教法设计出来。再如:上海一位老师将初中快速学习与垒球练习结合,改变了传统快速跑学习形式,学生感到形式新鲜、活泼,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了快速跑的体能,掌握了快速跑练习方法,获得了练习快速跑的愉悦情感。用教材教改变教材呈现方式并不是绝对,但是坚决不能机械训练,过于程序化的学习。要把教材作为一种资料,技术学习作为一种手段,以此来提高教材的载体功能。
  4.用教材教要有多元的课程资源意识
  能够给学生带来发展的都是课程资源。而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对课程资源的使用与开发,决定着用教材教。回想我们的体育课教学,大凡还是机械地使用着成人化的器械,竞技化的形式。跑就是在1.22米宽的跑道上进行,跳远就是沙坑,跳高就是跳高架上的练习,篮球没有篮架不能进行等等。而我们开发使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不同程度地对教材都会有一些用的味道。
  在当前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课本、教师用书课程资源的使用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尘封不用。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本,几乎没有学生去阅读,教师缺乏要求与指导。在常态课中教师用书教师有时仅仅是简单地翻一翻,有的根本就不看,备课就是凭着自己已有的那点经验,机械地粘贴复制。初中、小学教师用书的使用也是如此;另一种是把教师用书作为唯一的一种课程资源。教学过程、学习步骤机械照搬。这两种情况下的课程资源意识,都不利于实现用教材教。而把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体育的其他资源弃而不用也影响了用教材教。用教材教的教材要经过教材化的过程,教材化就是发挥多元课程资源作用的过程。运动项目走入教材是第一次教材化,教材化不能一步到位,要分步到位,教师拿来就用就是一步到位。而学校对教材的建议,是第二次教材化,我们缺失这一点。第三次教材化是关键,要把教材转变成为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与内容。体育课程资源是丰富的,我们要建立教材与学生已有经验资源之间的关系,把教材与学生的资源合理使用,促进学生发展。
  5.用教材教要激活教材
  教材是什么?用教材教教材就是教学的一种材料。激活教材就是使教学材料灵动起来,灵动体现在味、趣、活、情、行。激活教材,要构建具有生命力、活力的课堂,使学生置身于鲜活的课堂中,使教材植根于鲜活的课堂里。无论怎样把选择的材料教材化,运动健身的味道不能缺。如果把教材像白开水一样一点味道没有地推出,那么用教材教则不能实现。体育教材的内涵十分丰富,挖掘教材本身,以及与教材相关的内涵元素,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绽放出来,让学生分享是使学生产生体育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兴趣、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条件。中小学体育教材学习的形式活泼多样,用教材教要使教材活而不僵,活要体现在形式的新活和对学生学习思维、情感的激活上。激活教材,要通过教材学习建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情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积极的行为表现。所以,我们要深刻地挖掘教材内涵,在教材载体上附加兴趣的、文化的、健身的、精神的元素,并且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这样的过程也就是激活教材的过程。
  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虽然都是在演绎着教学活动,但是教的行为、本质是不同的。怎样实现用教材教,在今后体育教学的空间里,仍然需要积极实践,潜心研究,我想随着课改教学的深入,用教材教的行为我们会做得更好。
其他文献
练习一:单足跳方格  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三级跳远中第一跳单足跳技术,提高单脚跳能力。  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做连续单足跳方格,如图1。   要求:  1.学生练习时,要体会脚的正确落地方法,积极扒地,注意上肢和躯干的协调配合。  2.当学生初步掌握了单足跳技能后,可采取分组跳方格游戏的方法,提高练习兴趣。  练习二:跨步跳方格  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三级跳远中第二跳跨步跳技术,提高跨步跳
2011年11月2-3日,"国际中小学体育教法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教育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北京市中关村第四小学、
运动训练中的人格修炼是培养运动员人文精神的教育,即做人的教育。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渗透在运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的竞技教育。它是促进竞技向“人性化”的“道德竞技”
在低单杠弧形下的教学初期,如何使学生克服杠上下法时的恐惧,进一步掌握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是我们广大教师面临的一道难题。在教学的反复实践中,我采取的双人保护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克服了空中恐惧心理,能放开手脚大胆地体会空中弧形动作,最终达到技术定型。  方法一:两保护者站在练习者两侧,每人用一手握练习者手腕,另一手在练习者做空中弧形动作时托其腰部,在空中送练习者一程,让练习者落地站稳,之后保护者再
我地区新课程改革是在2003年,那个时候很多老师都与我一样,手捧《标准》满是迷茫,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大家大部分时间都在研读来自各方专家关于新课程的论述,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认识,了解先进教学理念,从中吸取养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记得课改之初,《体育教学》开展了多次焦点问题讨论,其讨论内容基本都是体育教学中较有争议的热点话题。一石激起千波浪,很多一线体育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发表了自己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在抓中小学教育时,必须首先抓好健康教育,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中华民族健康水平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
由于本人工作的变动,此次兰州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是我最后一次作为体育老师来参加,因此倍加珍惜,坐在西北师范大学附中的体育馆内,认认真真地看了全部十四节课,富有青春活力的青年
一、体育课开始时的心理干预——万事开头难,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更好的开始    课堂之初,同学们刚从沉闷的教室走到环境开放、相对自由的体育场地,再加上其它各种新鲜事物(比如全新的运动项目,没有见过的体育器材,体育课堂以外的人、事、声音等等)的刺激,自然会产生一些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开小差等现象。对此我们应该对其施加一定的心理干预,力争掌握“主动权”。  比如,为了有效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我们可以提前给
一、成长与发展回顾30年来的教学教研工作经历,感慨万千。我的成长、发展离不开上海市高行中学、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栽培。用我们体育快速跑的术语,我的体育教育经历可归纳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材的重组和教学的组织形式。前者是课堂教学开展的基础,如果没有教材,没有教学内容,那么课堂教学会成为"无米之炊";后者是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