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仪硅油注吸系统与套管针接注射器硅油取出效果比较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4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玻璃体切割仪硅油注吸系统主动负压吸引硅油取出术和经套管针接注射器主动负压吸引装置硅油取出术的取油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120例(120只眼)玻璃体切割术后复查视网膜在位,眼底情况良好,可以行硅油取出术患者,按照硅油填充时间、年龄、性别相近原则配对后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玻璃体切割仪硅油注吸系统主动负压吸引硅油取出术,实验组患者采用经套管针接注射器主动负压吸引硅油取出术;分别于术后1d对患眼进行验光、眼压、B超、裂隙灯、眼底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硅油取出术后B超检查下所见光点数目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B超显示光点数目<10者1例,10~20之间7例,20~30之间48例,30~50之间4例,无>50者;实验组患者术后B超显示光点数目<10者3例,10~20之间52例,20~30之间4例,30~50之间1例,无>50者.两组比较,x2=76.3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套管针接注射器负压吸引装置其取油效果明显优于经玻璃体切割仪硅油注吸系统装置的取油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国产回弹式眼压计临床应用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对特殊病例测量的优越性.方法 分别使用国产SW-500 SUOER回弹式眼压计、ICARE回弹式眼压计及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眼科门诊就诊124例患者(124只眼)眼压,并对三者测量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UOER、ICARE、NCT三种眼压计测量的均值分别为:(16.82±4.46) mm Hg、(16.90±5.50) mm H
目的 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外加压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及中央厚度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就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1例(31只眼)作为手术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采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双眼角膜滞后量(cornea hysteresis,CH),角膜阻力因子(cornea resistance factor
目的 分析Fuchs综合征患者并发白内障的成因及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15例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术中常见并发症为瞳孔缩小和前房出血;术后并发症有青光眼、前房积血.最好矫正视力0.6以上者占80%(12/15).Fuchs综合征早期不一定有白内障
目的 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小梁切除术后视盘结构、视神经纤维层厚度与视野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从而为PACG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吉林大学二院眼科医院就诊的50例单眼首次急性发作的PACG患者药物治疗,依据术前眼压分为3组,第1组:2~3天内眼压降至正常(<21 mmHg),第2组:2~3天内眼压控制在21~40 mmHg之间;
期刊
例1女,28岁.左眼红肿、异物感伴有分泌物3个月.曾在多家医院诊断为结膜炎,并给予多种抗炎眼药水治疗无好转,于2009年11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眼部查体:VOD:1.0,VOS:1.0;左眼睑水肿,轻度上睑下垂,结膜充血,靠外眦部充血明显,局部隆起,在外眦角处可见一个小孔洞,挤压局部见有脓性分泌物白小孔洞溢出.根据患者的病史及查体考虑有异物存在,于当日在局麻下行局部探查术。
期刊
目的 分析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漏诊的原因,其临床特点及确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安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11例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漏诊的原因及临床特点.结果 11例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病例首诊时视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均有“伤眼亮度觉或色度觉下降”的主诉.11例均未行相对性瞳孔传导障碍(RAPD)检查.5例首诊时病例记载“VEP波幅下降,潜伏值正常”,2例首诊时病例记载“
目的 分析并比较内路与外路手术治疗眼内磁性异物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89例(89只眼)眼球穿通伤合并眼内磁性异物的临床资料,其中58只眼行内路手术,即清创缝合后二期行玻璃体切除术取出异物;31只眼行外路手术,即一期行清创缝合联合电磁铁异物吸出术,观察并比较两组异物取出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末期的视力,分析两组患者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末期视力提高者占74.5%.内路及外
目的 评价贝伐单抗作为翼状胬肉手术辅助治疗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研究.95只单侧鼻侧翼状胬肉眼,均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其中A组32眼,单纯手术治疗,未行球结膜下注药;B组34眼,采用在术中加用贝伐单抗(2.5 mg/0.1 ml)球结膜下注射1次;C组29眼,采用在术中及术后2周各加用贝伐单抗(2.5 mg/0.1 ml)球结膜下注射1
目的 将解剖学特征纳入手术方式选择的参考条件,观察3种手术治疗PACG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手术适应证选择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其他引起眼部病变的疾病,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于青岛眼科医院就诊并诊断为PACG患者164例(191眼),根据发病性质分为急性组与慢性组,急性组91例(91眼),慢性组73例(100眼),每次随访失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