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影像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gu8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影像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更是明确要求“充分利用录音、录像、影片等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历史教学中使用影像资料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使用影像资料符合历史学科特点
  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重复的特点。虽然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但是对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阅历经验而言,很难体会历史的全貌。此时,应用影像资料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时,考虑到今天的学生对于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体会,教学过程中我选用了两段视频资料。一段是关于“大跃进”的新闻报道,内容包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制定,农业产量浮夸不实的各种报道,大炼钢铁的生动场景,以及毛泽东视察各地的活动报道等;另一段是关于人民公社运动的,内容包括毛泽东视察徐水,人民公社的建立,公社社员生活、劳动、学习等情况的报道。这两段视频的使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基本史实,而且让学生了解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大背景,理解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后果,明白了科学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不仅提高了课堂实效,而且体现了“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学史精神。
  二、使用影像资料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
  初中生大多理性认识明显不足,而影像资料的使用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时,我先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咸丰出逃、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抢劫和焚毁圆明园。当画面定格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时,我引导学生合作讨论“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怎么会遭此噩运”。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学,而影像资料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有利于组织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
  此外,影像视频还能帮助学生观察、认识历史事物的变化过程和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使用影像资料属于开发课程资源
  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书本的描述却是平面的、静态的、枯燥的。新课标指出影像资料是历史课程的重要资源,它具有立体感、动态感、形象感,有力地弥补了文字教材的不足。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时,将开国大典,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的阅兵式进行了剪辑合并让学生观看,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新中国国防现代化和科技强军的历程,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一场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了空洞说教所收不到的效果。总之,影像视频达到了形、声、图、文的完美统一,具有很强的感官冲击力和感染力。
  四、使用影像资料力求恰到好处
  影像资料在历史教学中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其使用也必须恰到好处。
  首先,影像资料的选择要恰到好处。选取影像资料要坚持目标性原则,即所选内容要与教学内容一致,要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要坚持思想性原则,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发挥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要坚持精选原则,即所选资料必须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代表性,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要坚持实效性原则,即基于教情、学情,要注意可操作性和省时、高效。
  其次,影像资料的应用要恰到好处。影像资料可在新课前展示,达到导入、激趣的目的;可伴随新课讲解播放,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可结束授课时播放,帮助学生系统理解、总结提升。究竟何时播放,何时讲解,是先播后讲、先讲后播,还是边讲边播,都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其作用和效果,妥善安排。具体实践既要发挥影像视频的作用,也要发挥其他媒体和常规教学手段的长处,要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条件,优化组合,以求实效。
  此外,影像资料的归类也要恰到好处。教师不仅要开发历史影像资料这一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更要学会归类整理。分类整理可以先按照教学要求和授课顺序进行编排,然后将原始资料和剪辑选用资料分开保存,再将针对性强的精选资料与众多的备选资料区分开来,每一个层次的资料还要将选取和使用的年度标注出来。长此以往,我们不仅可以积累一套完整的历史影像资料,而且能力求精益求精。
  总之,历史教学中使用影像资料有利于彰显历史学科特色,可以突出历史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兴趣,适时使用影像资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拓展知识空间,提高人文素养。教学中使用影像资料符合新课改的目标,在常规教学中立足实际,合理使用,一定能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教师要认真思考,努力打造和谐宽松、基于实效的历史课堂。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互联网金融是新时代下金融的一个重大创新,但由于监管和法制不可避免的滞后性,第三方平台和借款人的道德风险突显,容易诱发金融风险。卓武扬、彭景著的《金融创新、道德风险
海派作家周天籁早年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儿童文学家,为文坛贡献了多部儿童文学作品,塑造了甜甜等生动、鲜明的儿童形象,受到大小读者的欢迎。不站在成人立场进行道德宣教和灌输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劳动的作用日益突出是当今劳动的新特点。科技创新劳动与管理创新劳动是具有独特的创新力的劳动。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
物联网被称作是全球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也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以上技术的支持下,云平台的应用更加广泛,从农业信息化到智慧教育,云平台正发挥
直观的情景设置,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开放性的情景设置,合作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元化的情景设置,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现以“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为例来探讨在教学中的情景设置与实验安排。  一、“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的情景设置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刘翔
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此项工程的高效实施需要新思路和新策略,各项工作需要落到实处,为此需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将传统农民变为新式农民,各方面的素质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其实,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想象能力的学生,很难在将来的生活中取得重大的创造发明。因此,我们在中学化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结合典型化学史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化学发展的历史中有丰富的通过想象实现的发明创造史实。例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就是门捷列夫在
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是极其错综复杂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货币政策不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环境下都能起到同样的调节作用。货币政策的效果
延时性评价是相对于即时性评价而言的,它与即时性评价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即时性评价对学生积极性所造成的伤害,两相结合能更好地使评价发挥激励学生快乐发展的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中,在运用延时性评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作些分析探讨。  一、延时性评价要以达成课程目标为目的  2011年发布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本,再次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