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备考美院一定要重视基础,因为观察方法、造型能力、图像构成等艺术素养都是在基础学习中建立的。素描是美术专业基础教学的中心环节,它不仅训练塑造形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物象的能力。 素描静物是高一年级素描课的主要内容。面对一组空间中的物体怎么去表现?选择哪个角度?采取哪种构图方式?这是学生在动笔之前需要进行思考的内容。 以静物练习作品(图1)为例,这幅素描静物作业从平视的角度,以均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考美院一定要重视基础,因为观察方法、造型能力、图像构成等艺术素养都是在基础学习中建立的。素描是美术专业基础教学的中心环节,它不仅训练塑造形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物象的能力。
素描静物是高一年级素描课的主要内容。面对一组空间中的物体怎么去表现?选择哪个角度?采取哪种构图方式?这是学生在动笔之前需要进行思考的内容。
以静物练习作品(图1)为例,这幅素描静物作业从平视的角度,以均衡的构图方式,安排各个物体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这种前后空间较难表现,但整体画面把握住了物体在大空间中的透视关系和位置。在黑白灰关系的处理上,作者以体量最小的深色海螺作为最重的色块,浅色物体的高光作为最亮色来调节明暗关系,大面积的浅灰色则让画面更加丰富。在画面大关系的控制上,每个物体最近的位置都强化黑白层次的对比,使得每个物体既有体积感又有前后空间。在整体空间处理上,依靠最前端立面衬布的重灰色和桌面的亮色构成强对比,背景亮灰色和桌面亮色形成弱对比空间。这种处理方法使画面既有形式感又解决了需要表现空间的难题。
这幅画体现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整体关系的把控能力。敏锐地捕捉到了陶罐和海螺的细微变化,抓住陶罐造型在空间中的透视关系及其与背景的明暗节奏,使眼睛里看到的空间感与画面表现出的空间感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只有经过一定的美术基础训练的积累,从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才有可能进入更高的层次。
图2是一张对开的石膏像的自然光写生练习。作者是高二在读学生,他用了一周时间来观察和处理画面。作业练习采用仰视的视角,画面构图饱满均衡,比例把握得当,注意细微转折与整体之间的变化,突出腿部和衣裙的细节刻画,关注整个躯干的整体动势,有意弱化头部的表现,凸显作者所处的低视角。从画面中可以看出作者注意观察,能从所处的视角来思考并塑造画面。
艺术家徐冰曾回忆自己在美院学习的经历:“在美院读大一那个寒假我没有回家,想看看自己素描能画到什么程度,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到素描中。一个寒假下来,我看到了一个从纸上凸出来的大卫石膏像,额前那绺著名的头发触手可及。”他说:“素描训练不是让你学会画像一个东西,而是通过这种训练,让你从一个粗糙的人变为一个精致的人,一个训练有素、懂得工作方法的人,懂得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明察秋毫的人。”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基础美术训练的意义。
纵观近年来中央美术学院校考改革中的设计专业的考题,总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但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的杨澄教授一番话让人豁然开朗。那是在一次讲座中谈到设计考题出题意图时,他说,一个仿佛什么都模糊的题目,其实就是为了每個考生都可以在社会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中提炼自己的观点,怎么表现都可以。这样才会发现更多元的更有创作力的人才,才会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说白了就是过去更多地考查学生“你会不会”,但现在考查的是“你会什么”“你思考什么”,有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考查的关键。自媒体时代,我们每个人自身就是一个解释媒介,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毕竟考场创作不是一般的创作,还要有范围,还要看基础的技能。虽然像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国内顶尖的艺术类院校是以挑选有创意有想法的学生为主,但如果没有好的基础,再丰富的想象也没有办法实现,所以把基础打牢非常重要。

为了做好美术院校的备考工作,在高中基础教学中也开设了设计基础课。在平时作业练习中要求学生更多注重观察,忠实客观对象,但在创作时更多的是体现自身主观的解构和认知观念,训练时会重点做综合实践或观念解构练习。同时也会指导学生准备素材,提醒学生多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事物,也会带学生画插画,对平时速写和色彩的控制能力做综合性训练。在练习的时候重点放在基础练习能力上,比如局部深入、细节刻画、主体物的塑造和质感表现等。
总之,面对美术高考,在基础美术作业训练的前提下,重视与其他科目相互影响,实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
作者简介:王金凤,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的深入,小学美术欣赏课在美术课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围绕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以《捣练图》教学为例,进行深入的教学分析,从搭建赏析架构、提升赏析技能、拓展赏析途径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解析和反思,从中来探究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和课堂形式进行有机地链接和整合,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关键
摘 要:“五育并举”方向指引下的小学“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承载学校美育主渠道的美术学科,发挥着育人的关键作用。而展示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保障。有效的展示性学习,促成生生、师生之间互动学习,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检验教学,拓宽思路。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融合展示性学习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性、共享式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内化学科关键能力。
摘 要:欣赏和创作是两大最主要的美术学习活动。在中国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启航》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角色代入”式赏创学习法,组织开展了“小党史家思辨”“小鉴赏家赏析”和“小美术家构想”三大活动。学生在三大活动中,经历了三种角色的依次转换,获得了党史知识、艺术素养和价值观等的多元提升,助推了赏创学习向深入化迈进。 关键词:中国红色经典美术作品 角色代入 赏创学习 欣赏和创作是两大最主要的
“融合式”的美术教学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是一项培养完整人格的教育工程。 “融合式”美术教学是指健全儿童与特需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互动融合,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提高审美情趣、提升美术素养、拓展创新思维。幼儿园“融合式”美术教学是以健特幼儿“情感上、操作上、精神上的融合”为课程理念,在优化六种融合范式的主导下,促发健特儿童的情感更加内化深入、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元,并在多维度评价的辅助下,让强的更强、让
摘 要:在小學美术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愉悦因素,通过丰富教学形式,设计趣味作业等方式,增加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达到愉悦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 愉悦性 课堂 教学 人的情感与认知彼此相连,一个人参与任何活动都会受一定情感的影响。1854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指出如
四川省2021年美術类专业统一考试 色彩试题 一、内容 客厅一角。画面必备内容:参照提供的客厅黑白图片选择物件,须包含电视柜和有虚影画面的电视机、静物盆景一件、玻璃瓶插花一件、水壶或水杯一个、水果两个,自行组合为客厅场景画面。 二、要求 1.必须严格按题作画。所定照片实物不可置换为其他物象,否则按不切题扣分。 2.构图合理,主体突出,有形式美感。 3.画面色调和谐,色彩关系正确,表现
下笔之时,正是牵动千万家庭的全国高考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刻。艺考的学生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全国每年有近六十万的美术高考生。这个宏大的数字背后,真正选择中国画的考生仅有千余人。2019年报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考生仅有856人;中国美术学院的国画系招生考试是分为国画一与国画二两种方式,每年的考生总数大约有八百人。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画专业并非艺考的热门专业,但中国画专业也一样需要引起考生、家长和培训班等
摘 要:社会生活事件作为一个时政热点,受到了百姓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参与,说明了“大事件”对学生也有巨大的吸引力。而如何将这种时政事件引入到美术课变成“接地气”的教学课程,需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做必要的实践尝试和经验积累。 关键词:问题为导向 摆地摊 综合探索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人的生存问题的课程,倡导注重个人在社会环境的建构中成长。笔者利用学生对时政热
一、设计的概念与应用 “设计”一词中国自古有之,乃由“设”与“计”二字组合而成。“设”为陈列、摆设之意,“计”则是“谋”之意,二者结合意为“设定计谋”。而将英语的“design”译为设计,其意并非如此。该词源自拉丁语“designate”,在15世纪意大利语里它变为了“desegno”。前者意指“制图或计划”,后者主要指艺术家用图案的方式进行创作。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