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郊区段居民出行行为与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3386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郊区地铁的发展不仅为郊区居民的日常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也为推动我国都市圈地区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在西安地铁2号线郊区韦曲南站与航天城站周边社区开展居民出行行为调查,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的地铁方式选择模型,探索市郊不同人群的出行特征、地铁郊区段乘客的出行服务特征,提出鼓励地铁出行的策略与地铁郊区段设施及换乘的优化设计思路.研究结果能够为提高地铁出行比例、地铁郊区段的交通接驳方案及都市圈地区市郊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目前,铰接式盾构已成为修建曲线隧道的常用方法,要操纵铰接式盾构机,必须熟悉千斤顶、仿形刀和铰接机构3种装置的操作方法,但由于这3种装置在进行盾构掘进时具有很高的共线性,很难同时获得唯一的操作参数.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根据几何条件确定仿形刀长度和铰接角度的数值方法,并给出该方法在三维复合定线中的应用实例及模拟分析结果.模拟结果分析表明,从几何条件的角度出发,该方法能合理地给出铰接角度 θ 的范围和仿形刀的长度范围.
为研究冻融循环对水泥土力学性能与声学特性的影响,对水泥土进行0、10、30、60、90、120次冻融循环,并在每次冻融循环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以及超声波检测试验,建立冻融循环与劈裂抗拉强度、强度与纵波波速关系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周期在0~120次时,水泥粉质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纵波波速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试样的脆性破坏特性愈加明显;水泥粉质黏土的强度与纵波波速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其强度越低,对应纵波波速越小;冻融循环使得水泥粉质黏土内部
地下连续墙是地铁车站常见的围护结构形式,地下水渗漏会危及基坑稳定和施工安全.采用示踪连通试验和流速测试相结合的探测方法,以某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为例,在地下连续墙两侧布设钻孔进行地下水连通试验,同时在钻孔中进行示踪流速探测,对探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地下连续墙是否存在地下水渗漏,探明隐患的具体位置,并提出防渗处理建议.文章所提出的探测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应用.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基坑水文地质为研究对象,对4组不同含水层组布置4组多孔抽水试验,然后建立数值模型,进行水位动态曲线和水头梯度场拟合,验证数值模型中所设定参数条件是正确可靠的.在此基础上,对降水效果进行预测,得到采用不同抽水量潜水泵达到基坑内水位设计降深所需时间及水位降深等值线;通过地表土体沉降监测,得到地表沉降监测点的沉降量.研究成果对其他具有类似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地铁线路和深基坑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实现列车无人值守状态下的全自动运行,原本的司机职责转嫁至系统、调度员和多职能队伍.调度员的工作负担和定员数不减反增,运营控制中心未能充分实现智能调度,在应急处置效率和行车组织正确性上未能达到最优.文章就此展开分析,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构想,并对全自动运行的下一步发展进行展望.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对于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消防安全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中尚未有针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消防设计的具体条文规定.文章以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松陵大道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为例,通过分析其消防设计难点,针对其上下贯通的中庭式换乘区展开消防设计研究,包括防火分区划分、疏散距离控制、疏散通道宽度控制、消防加强措施等,探讨此类换乘区消防设计的可行性方案,以期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安全风险巡视是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环节,针对北京地铁建设规模宏大、施工风险等级较高等特点,在地铁长期修建过程中探索并建立适用于超大规模地铁建设的风险巡视组织机构和风险巡视管理流程.文章分析当前巡视工作的特点及现存问题,将巡视工作划分为准备、实施、总结3个阶段,针对各阶段提出管理要点,提出一系列巡视监督管理手段,督促巡视工作机制有效运行,将PDCA管理手段应用到巡视的前期准备、过程积累、监督到位、总结提升等方面.相关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北京“十三五”期间地铁施工风险管理工作,并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风险巡视管理
近年来城市内涝影响地铁运营的事件不断增加,做好地铁防淹工作迫在眉睫.文章结合地铁设计规范的要求明确设计目标,从选线设计、市政排涝能力、最大积水深度测算等方面层层递进,阐述做好地铁防淹规划的设计思路,分析各项防淹措施的防淹效果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针对靠近河道的防淹特例,根据河道的不同特征给出相应标准,推荐采用“防排结合”的设计思想,在增加最小投资的情况下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淹效果,通过对防淹规划设计的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后续工程提供借鉴.
城市轨道交通首班车的正点运营,是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保障.文章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晚出库情况下的行车组织进行探讨,对轧道组织、小交路折返、场段出车作业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列车晚出库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原则、行车组织调整策略及行车组织流程.以厦门地铁2号线列车晚出库45 m i n为例,探讨列车晚出库情况下的行车组织调整方案,相关论述对列车晚出库行车组织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公共交通这种人口密集、不可避免直接接触的地方传播,德国铁路运输研究中心基于广泛的国际研究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以测量各种公共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相关参数、开发特定建模场景、开展模拟分析为手段,对SARS-CoV-2在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中的传播及感染风险进行研究和论证,以期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计划和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文章将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