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补白”是一种艺术,更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艺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孩子们在课前进行背景补白,课中创设个性补白的情境,课后延伸补白,把“补白”的全过程贯穿于每一节课堂中,使孩子们在读书中多发挥想象,多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课文,使之读书更具有个性化,更具有创造力。对文章的“留白”进行个性补白,其实也是对课文的“二次创作”,既能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更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设情景;补白
留白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之一,画家采用留白的艺术,让欣赏者在观看画面时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把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到画中。同样,文章“留白”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章中的“留白”进行个性化补充,让学生阅读文章更具有创造性。语文教学中的补白,通常是针对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情节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课文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孩子们独特的创造力,给文章“留白”的地方进行个性补白,使孩子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从而为孩子们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中往往缺乏对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缺乏对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产生对课文片面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在恰当的地方进行个性补白,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产生火花的碰撞,达到既能发挥其发散思维,也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更能提高学生阅读和创作能力。
一、课前背景补白,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每篇文章写作前都有不同的写作背景,学生通过了解写作背景,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在课前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背景的补白。学生可以通过查找各种书籍、上网搜索资料等方式,了解有关文章的时代背景、历史演变、地理环境、物质条件和人物的身份、资历、性格特征等等的事实材料,再在课堂中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材料,进一步让同学们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理解人物(事物)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使学生更感兴趣地学习课文。
二、课中创设个性补白的情境,开发学生创造的潜力
李吉林老师提到“情境使儿童的言语有了充实的材料,使抽象的语言有了生命力,使语言植根于儿童的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地发展起来。”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进行相关情境创设,能充实学生的语言,使学生能在直观的语言环境中尽情发挥个性化的想象空间,喷发出极具创造性的潜力。
(一)创设再现生活情境进行补白
教师在预设的教学环节中播放精彩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补白,会深深吸引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求知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这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会重现生活的情境,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情境进行补白,畅谈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生活的幸福。
教学三年级《风筝》第三自然段第二至四句“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这部分就是介绍孩子们放风筝的过程,孩子们学到这里是特别希望自己也身处其中,感受放风筝的乐趣。笔者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及时地在课堂中播放学生在操场上利用各种方法放风筝的情境,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境,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于是,笔者结合设置的生活情境问:“你们放风筝时,有比课文中的小朋友更好的技术吗?你有什么难忘的感受?”学生根据自己放风筝的经验,畅谈自己放风筝的优越技术,并在课堂中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接着,笔者就追问学生“当你放风筝成功后,你会跟同学说些什么话呢?”同学都尽情地说出自己放风筝后的感受,学生们也纷纷竖起大拇指表扬同学放风筝的技巧。通过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再现,再让学生进行补白,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丰富了课文潜藏的意义,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索,乐于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
(二)创设音乐情境进行补白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音乐美妙音符中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好的音乐会赋予我们美妙的想象空间,让我们进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欣赏境界。语文阅读教学,可以通过在文中巧配音乐引导学生补白,以独特的音乐情感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既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因此,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就收集了一个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字、词、句、修辞等方面系统诱导,再配上巧妙的,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再结合教师创设的音乐情境,展开想象翅膀,进行深层次地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三)创设体验情境进行补白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很难融入到文章所表达的意境中,另一方面作者写作的年代与学生所在的年代也很大的差别,导致学生不理解作者但是写作的时代背景。因此,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补白,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能有效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寓意。
叶老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感悟的深刻影响。只有学生积累丰富生活经验了,才产生无限的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选择重组,结合文章的意思,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景,再进行积累内化成为自身的生活经验,达到深刻体会,大切大悟的感觉。
(四)创设对话情境进行补白
对话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更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创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情境进行补白,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减少对文章内涵的误解,并可以发挥学生独特的创造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认识,深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课后延伸补白,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不少文章省略号处、结尾处都仍有无限悬念,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我们可以在此安排一些适当的口头补白或练笔,延伸情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重点不一,课堂中的教学补白也各有特点,形式多样,文本中蕴含大量的拓展方法、补白方式需要教师不断地挖掘。教师应挖掘各种具有启发性的个性补白,通过各种手段对文章中留有想象空白,饱含丰富人文内涵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想象、拓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拓展文章丰富内涵,让学生喷发出想象的无限潜能,实现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的课堂教学境界,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焕发生机,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设情景;补白
留白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之一,画家采用留白的艺术,让欣赏者在观看画面时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把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到画中。同样,文章“留白”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章中的“留白”进行个性化补充,让学生阅读文章更具有创造性。语文教学中的补白,通常是针对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情节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课文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孩子们独特的创造力,给文章“留白”的地方进行个性补白,使孩子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从而为孩子们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中往往缺乏对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缺乏对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产生对课文片面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在恰当的地方进行个性补白,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产生火花的碰撞,达到既能发挥其发散思维,也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更能提高学生阅读和创作能力。
一、课前背景补白,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每篇文章写作前都有不同的写作背景,学生通过了解写作背景,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在课前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背景的补白。学生可以通过查找各种书籍、上网搜索资料等方式,了解有关文章的时代背景、历史演变、地理环境、物质条件和人物的身份、资历、性格特征等等的事实材料,再在课堂中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材料,进一步让同学们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理解人物(事物)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使学生更感兴趣地学习课文。
二、课中创设个性补白的情境,开发学生创造的潜力
李吉林老师提到“情境使儿童的言语有了充实的材料,使抽象的语言有了生命力,使语言植根于儿童的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地发展起来。”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进行相关情境创设,能充实学生的语言,使学生能在直观的语言环境中尽情发挥个性化的想象空间,喷发出极具创造性的潜力。
(一)创设再现生活情境进行补白
教师在预设的教学环节中播放精彩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补白,会深深吸引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求知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这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会重现生活的情境,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情境进行补白,畅谈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生活的幸福。
教学三年级《风筝》第三自然段第二至四句“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这部分就是介绍孩子们放风筝的过程,孩子们学到这里是特别希望自己也身处其中,感受放风筝的乐趣。笔者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及时地在课堂中播放学生在操场上利用各种方法放风筝的情境,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境,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于是,笔者结合设置的生活情境问:“你们放风筝时,有比课文中的小朋友更好的技术吗?你有什么难忘的感受?”学生根据自己放风筝的经验,畅谈自己放风筝的优越技术,并在课堂中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接着,笔者就追问学生“当你放风筝成功后,你会跟同学说些什么话呢?”同学都尽情地说出自己放风筝后的感受,学生们也纷纷竖起大拇指表扬同学放风筝的技巧。通过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再现,再让学生进行补白,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丰富了课文潜藏的意义,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索,乐于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
(二)创设音乐情境进行补白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音乐美妙音符中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好的音乐会赋予我们美妙的想象空间,让我们进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欣赏境界。语文阅读教学,可以通过在文中巧配音乐引导学生补白,以独特的音乐情感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既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因此,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就收集了一个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字、词、句、修辞等方面系统诱导,再配上巧妙的,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再结合教师创设的音乐情境,展开想象翅膀,进行深层次地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三)创设体验情境进行补白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很难融入到文章所表达的意境中,另一方面作者写作的年代与学生所在的年代也很大的差别,导致学生不理解作者但是写作的时代背景。因此,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补白,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能有效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寓意。
叶老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感悟的深刻影响。只有学生积累丰富生活经验了,才产生无限的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选择重组,结合文章的意思,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景,再进行积累内化成为自身的生活经验,达到深刻体会,大切大悟的感觉。
(四)创设对话情境进行补白
对话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更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创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情境进行补白,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减少对文章内涵的误解,并可以发挥学生独特的创造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认识,深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课后延伸补白,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不少文章省略号处、结尾处都仍有无限悬念,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我们可以在此安排一些适当的口头补白或练笔,延伸情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重点不一,课堂中的教学补白也各有特点,形式多样,文本中蕴含大量的拓展方法、补白方式需要教师不断地挖掘。教师应挖掘各种具有启发性的个性补白,通过各种手段对文章中留有想象空白,饱含丰富人文内涵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想象、拓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拓展文章丰富内涵,让学生喷发出想象的无限潜能,实现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的课堂教学境界,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焕发生机,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