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犬肥大细胞瘤的诊治病例

来源 :中国兽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fe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大细胞瘤是犬类第二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犬类皮肤肿瘤的16%~21%[1-2].因为其发病部位不明显,容易被宠物主人忽略,从而致肿瘤的恶化及扩散,严重的将导致死亡.目前大范围的手术切除是皮肤肥大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案,放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是化疗效果有限.遇1例犬腋下有肿块伴有瘙痒症状的病例,经过临床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肥大细胞瘤Ⅰ级,现将发病过程、诊治经过报告如下,以期为犬肥大细胞瘤的发病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经验.
其他文献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a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LCMV)属沙粒病毒科(Arenaviri-dae)哺乳动物沙粒病毒属(Mammarenavirus,MARV),MARV除1956年在牙买加果蝠发现的塔卡里伯病毒,其余病毒种以啮齿动物为自然宿主,10余个种引起人类的脑膜炎及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等疾病[1].LCMV是Armstrong和Lille于1933年发现,为沙粒病毒科最早发现的病毒[2].到20世纪60年代,先后发现几种与LCMV生化特征、形态学相似的病
本试验旨在评估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混合疫苗在猪群中的免疫效果.先将商业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疫苗混合,而后对混合疫苗的物理性状、疫苗毒价变化进行测定.从猪场选取保育猪(2500头)、后备母猪(1000头)、经产母猪(1000头),分成5组(A、B、C、D、E),给予注射疫苗.猪群的特异性抗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抗体效价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 显示,混合疫苗物理性状稳定,免疫猪群产生了较高的抗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特异性抗体,特别是二免后抗体效价更高,免疫持续期不受影响.由于免疫副反应率比较低,猪
绵羊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heep,MPS)也称为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ovine pleuropneumonia),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引起的绵羊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63年,Mackay等[1]首次在患病绵羊体内分离到MO;1972年,Carmichael等[2]正式将此支原体命名为绵羊肺炎支原体;1979年,Livingston等[3]从患病山羊体内同样分离到了MO.国内最早由胡景韶
中暑是夏季时犬常见的疾病,因机体内高热状态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进一步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衰竭综合征(MODS)等而常常导致患犬死亡[1].作者在临床诊疗工作中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成功救治了1例中暑犬.通过对该病例的总结分析,认识到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在临床中的结合可以更加有效地治疗某些疾病,介绍如下.
本试验中死亡的1例黄缘闭壳龟幼龟来源于北京某养殖场.剖检发现体腔内充盈溢出的肠道内容物,十二指肠的浆膜层表面可见穿孔及存在针尖状出血点.组织病理切片可见其肝脏、肾脏组织中存在大量菌团,提示可能发生了严重的细菌感染.为明确致病病原,进一步采用PCR与二代测序技术进行了病原菌的鉴定.结果 显示,肝脏与十二指肠组织中存在致病菌口龟杆菌(Chelonobacter oris).基于病理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数据,推测该菌是引起该病例死亡的感染病原.
为了评估超声检查在犬多中心型淋巴瘤病例诊断及临床分期上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临床上已确诊的28例犬的多中心型淋巴瘤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检查因其高敏感性,提高了淋巴瘤的检出率.结合细胞学检查,90%病例得以确诊.结果 表明超声检查已成为犬多中心型淋巴瘤临床诊断及其分期的常用检查方法.
为了解河南省部分城市宠物犬芽囊原虫感染情况及人兽共患特性,基于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 rRNA)基因位点对不同城市动物医院采集的236份宠物犬粪便样品进行了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显示,宠物犬芽囊原虫总感染率为2.1% (5/236),阳性犬见于6月龄以下幼犬,6月龄以上犬未见感染;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地区宠物犬存在2条不同的基因序列,种系发育进化发现2个序列都为人兽共患亚型ST1亚型.本次调查表明河南地区宠物犬存在芽囊原虫感染,且存在着潜在的人兽共患风险,具
布鲁氏菌是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菌,其引起的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和家畜健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可以引起人的波浪热,母畜流产以及公畜睾丸炎等症状,严重阻碍畜牧业的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1].布鲁氏菌没有经典的毒力因子,如荚膜、外毒素、菌毛和质粒等,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布鲁氏菌从一种营自由生活的古细菌进化成为胞内寄生的病原菌,最终演化为具有宿主偏好性的不同种布鲁氏菌.同时,布鲁氏菌通过弱化毒力,形成了一系列“隐藏”策略,躲避宿主细胞的杀伤以及逃逸宿主的抗感染免疫,从而可以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
传统的中医学对流产的认识有着独特的见解.有关学者对胎动不安、滑胎、胎漏等有较深入的研究[1],将流产分为肾虚、热血、气血虚、跌倒伤胎,并提出良好的治疗方法.现代中医学将流产分为脾肾两虚、肝郁气滞、气血虚、血瘀、血热、痰热、肾虚损等证型.大多数中医认为,脾肾亏虚是导致流产的主要原因,在防治上首要健脾补肾.
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是猫最重要的致死性传染病之一,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分为渗出性(或湿性)FIP和非渗出性(或干性)FIP,由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感染导致,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揭示.FCoV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有囊膜的单链RNA病毒.根据病毒中和抗体反应和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FCoV可分为2种血清型,即Ⅰ型FCoV和Ⅱ型FCoV.这2种血清型均可引起FIP,其中Ⅰ型FCoV占主导地位.FCoV以2种致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