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概念首先由法国女学者克里斯蒂娃提出,指文学文本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之后,巴特、热内特和里法泰尔等对"互文性"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将其界定为在不同文本互动间的意义建构。本文从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两个文本《美狄亚》和莫里森《宠儿》的互文性出发,通过将"弑婴行为"作为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能指作了深刻解读,指出真正的弑婴者不是古希腊社会的父权社会和美国南部的奴隶制,而是两位悲惨女性背后不断成长的女性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