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调”到华章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_E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山东省临沂市许多政府部门办公电话,每每有优美的彩铃传来: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这首歌曲,让我们回到革命时代,也带我们走近了临沂;它在革命年代传唱美好,在新时代又唱红大江南北,它激励着800万人艰苦创业,成为革命老区发展的精神写照。它就是《沂蒙山小调》。
  如今这首沂蒙山小调依然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它被传唱已60余年,60多年时间里,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近日,本刊记者走进沂蒙山区,听小调,探访歌曲里的沂蒙,感受英雄精神铸就的沂蒙。
  
  寻访诞生地
  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边区抗日军民创作了民歌《反对黄沙会》。由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谱曲,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作词。后经不断修改加工,成为了如今的《沂蒙山小调》。歌曲一经传出,就以其通俗、易懂、生动的歌词,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
  为了找寻当年的记忆,记者翻阅相关资料得知,《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在费县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后来乡镇合并,马头崖乡合并到薛庄镇。但白石屋村始终没有变。
  去往白石屋村的山路,虽然蜿蜒,但还算平坦。从薛庄镇到白石屋村大约近20公里。一路上风景很美,山上山下全是板栗树,又赶上开花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转过一个山体,眼前突然宽阔了许多,水池、山涧、小溪、山脊次第出现在眼前。
  一个近两千平米的水池,是从山涧流出的清水注入的地方。水池对面有几块巨大的石头,其中一块较大的石头上赫然刻有袁成隆于1999年9月题写的“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的字样。(袁成隆曾任抗大一分校文工团主任,1939年底,随团从延安来到沂蒙山区,于1940年先后组织领导创作了《沂蒙山小调》和《跟着共产党走》这两支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歌曲。)
  沿着不规则的小路,蜿蜒向上走,左侧20多米的地方是一块天然巨石,上面刻有小调的原作者之一阮若珊女士于1999年8月17日亲笔题写的一行字:“深深怀念沂蒙山好地方”,红色苍劲的笔迹寄托了作者对白石屋、对沂蒙山的一片深情。
  石头的后面就是白石屋村十年前修建的一座纪念亭。旁边立有一块碑额是篆书的《沂蒙山小调》的诞生记。
  继续向上走,有了一小片稍微宽阔的地方。这里并排立有两块石碑。右边石碑的正面刻有《沂蒙山小调》的简谱。金色的音符在黑底的衬托下,俨然似跳动的心脏,让人回忆起为创作这首歌曲和为了抗战时期的文化宣传而付出鲜血甚至生命的英雄们。
  两块石碑的右边不远处是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墙体,上面搭有茅草的房屋,至今有人居住在里面。从这家住户继续向左,就是《大众日报》战时印刷所旧址,60平米的小院子内立有一块碑,上面刻有当时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1940年9月,日寇对沂蒙山区进行了为时四个月的秋季扫荡,10月,大众日报社随中共山东分局迁至费东县(今费县)。12月,又迁至费东县上白石屋村。厂房设在几户农民家里,房屋均以石筑墙,用茅草披顶。
  印刷所旧址的门虚掩着,里面墙壁上挂着从大众日报创立到现在的发展脉络,其中毛泽东同志给《大众日报》周年题词最为醒目。房屋内放有一部老式的油印机,上面布满的灰尘书写着历史的沧桑。房屋的一角是没有用水泥磨平的地面,高低不平的原石裸露着,这里保留的当时的原貌,给人们以真实感和现场感。
  当地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当时,冬天连降大雪,气温在零下十几度。材料奇缺,铁笔磨秃了,就用纳鞋底的针绑在筷子上代替铁笔刻钢板,没有油印机,就用高粱杆固定住蜡纸两头,由两个人用手按住,另由两个人拿报、续纸。编辑们白天躲到望海楼山上,在村民的防土匪砌的寨子里编稿,晚上下山用油印机印报纸,保证按时出报,及时把党的声音传到战斗的军民中,在当时群众的掩护下,大众报人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印刷任务,在反“扫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秀美沂蒙山
  白石屋村是个自然村,共有23户人家,其中开设农家乐的就有4家。属于薛庄镇的青山峪村与白石屋村相邻。
  青山峪村处于沂南县、蒙阴县和费县的三县交界处,全村都是山区,发展全靠满山的板栗。
  为了保护环境,费县和薛庄镇都严禁有污染的企业进驻该村发展。对于青山峪村的发展,村支书聂宗富坦言:“如果能保证沂蒙山生态的和谐,我们村宁愿发展慢些。”
  “在喧嚣的大城市里,呼吸着大量的汽车尾气。在这号称天然氧吧的沂蒙山区,还不大口地多吸上几口清新的空气!”从大城市来沂蒙山区观光的游客常说。
  临沂把绿水青山看做金山银山,把生态优势作为临沂的最大优势。
  近年来,临沂市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优势,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作为建设沂蒙绿色新农村的着力点,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环境绿色生态,产业特色高效,产品优质安全,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沂蒙新农村建设之路。
  民生方面,随着发展的加快和人民群众需求的不断提升,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已逐渐深入人心。为迅速见到成效,临沂市制定出台了城乡环境整治实施意见和详细方案,重点推进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全市已有57%的行政村实现了“五化”建设标准。
  “过去鸡狗满街跑,垃圾随处倒,现在村里有了保洁队,垃圾日产日清,想不干净都难。”白石屋村卖农产品的戚龙华向记者说。
  为彻底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临沂市还大力推广“畜、沼、菜、棚”“四位一体”模式,鼓励引导村民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目前全市农村户用沼气达到38.3万户,用户量居全省第一位。
  临沂新城区跨过沂河、祊河,建成了北方最大的水城。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02年的62平方公里扩展到152平方公里,人口由2002年的65.4万人增加到162万人,成为山东城区人口仅次于济南、青岛的第三大城市,也成为淮河流域城区人口最多的大城市。
  
  殷实沂蒙山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沂蒙山小调》第二部分唱出了沂蒙山的富足,也是革命年代对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如今沂河两岸拥有了美丽的农业长廊,豆花真的飘香了,谷子真的满场。
  如今的费县薛庄镇拥有十万亩板栗,被成为山东省的板栗之乡。每年的5月底,都是板栗花飘香的季节。当地的老百姓人人都会唱这首幸福的歌。
  富足的还不止于此。沂蒙山区特产很多,菌类、山核桃、板栗、金银花等,沂蒙光棍鸡更是远近闻名。有人说,沂蒙山区的鸡生长环境最挑剔,它们平时喝的水都是山涧的清水,吃的是山上的青草,有的甚至是中草药。沂蒙光棍鸡就是由当地人付泽明发明的。他在蒙阴县城西岭开设炒鸡店,以烹制蒙山大公鸡为主,因口味鲜美、风味特殊吸引了大批食客。因炒鸡店工作人员全部是男士,取材又全是大公鸡,便将此菜戏称“光棍鸡”,此店即叫“光棍鸡店”。
  临沂作为革命老区,曾是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地区,而体制机制上的“市场奇迹”,让沂蒙老区拥有了经济的腾飞。 以长江以北最大专业批发市场著称的临沂商城,是临沂市的又一张名片。“南有义乌,北有临沂”是商界对小商品城的评价,也是对临沂市经济发展的褒扬。
  临沂市区除了水域以外,整个城市几乎就是个超级批发市场,100多万人就住在这个批发市场里,这个城市近一半的人口與全国各地各种批发市场相关联。高速公路边、国道上、飞机场里尽是忙碌的身影。
  临沂城西80多个专业商城连成一片,每座专业市场自成一城,连绵成势。每天有数10万人、数千车辆出入市场,使人感受到来自民间的无限活力。临沂举起“天下物流”的大旗,着力发展三大物流基地,100多家物流公司高调进驻,一张从临沂撒出的大物流网已覆盖全国所有县区。由于物流成本比一般城市低30% ,使得临沂成为全国物流分销的中转站。
  如今的沂蒙地区,《沂蒙山小调》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经过60多年的沉淀,如今演奏出了革命老区的最强音。
  在临沂,沂蒙精神历经20年不衰。延续八年的构筑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大解放宣传教育活动,从最初的解决“守、怕、难”等落后观念开始,到今天形成的“抢抓机遇、跨越发展” 的理念,沂蒙精神已成为临沂人摆脱封闭,走向富裕文明的强大推动力。
其他文献
开展好科普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精神,不仅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更是教育工作者要肩负的神圣使命。为此,自2004年以来,我们以诺贝尔奖百年展厅和科技节为载体,积极开展科普德育活动,在学生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启航学生的人生梦想。  诺贝尔科学奖百年展厅:播下科学种子  为了保证科普德育的
石匠肖三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有名的石匠。手艺祖传。据说他祖上参与过凤阳明祖陵的修建。手艺传到他这辈更是炉火纯青、精湛绝伦。这么说吧,在远处听他做活,激越时大锤似乐师击鼓,咚咚如雷;婉转时小凿如悲女拖腔,凄凄切切。在近处看他做活,慢时似绣女走针,描龙绣凤;快时如拳师打擂,眼花缭乱。他家的酒壶、酒杯、茶壶、茶碗,一概出自他手下的石料。至于乡里刻碑锻磨,在他眼里都是些小活儿,还不够徒弟们做的。  小鬼子投
许多人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毫无乐趣的. 这种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消极与被动. 其实,生活是美的,而数学能使生活变得更美. 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却没有感觉到呢?或许我们的课堂没有设计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情境来.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
当西班牙内战爆发,第一个跑到西班牙去参战的中国人,是在巴黎的一位按摩师。  根据莫斯科档案记录,这位中国按摩师叫阎家治,英文名叫Paul Yen。去西班牙参战之前他住在巴黎,在圣札札当按摩师。1936年10月27日,阎家治来到西班牙,加入国际纵队第11旅的骑兵队。11月6日,他到了马德里郊区的田园之家和博阿迪利亚,与佛朗哥军队交战,保卫马德里。第一天在田园之家打仗时,就被葡萄弹击伤,当天就被送到马
促进就业是社会和谐之基、安国之策。“十三五”规划建议中25次提到就业,保障较高水平的就业率是第一位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没有一定增长不足以支撑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工作被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
多位数(比万大的数)的读写一直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对这一教学内容国内的几种不同教材在编写中是怎样安排的呢?学生在学习中又有哪些具体的困难呢?  为此,笔者首先选择了北师大版、现代小学数学版、江苏版进行多位数(比万大的数)读写的教材编排进行比较,情况如下。  通过以上三个版本教材编排的呈现,我们知道:  1 北师大版对《多位数读写》这一内容的编写“跳跃性”最大,先学习含三级(个级、万级、亿级
2019年3月1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举办的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暨颁奖典礼现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尤为引人注目。他就是被誉为“壁画医生”的敦煌研究院著名文物修复师——“大国工匠”李云鹤。  从零开始奋斗拼搏  “万里敦煌道,度迹迷沙远。”在那片被三危山、鸣沙山怀抱在宕泉河谷地带的小小绿洲上,敦煌莫高窟与她的守望者们,相互召唤,彼此守候。86岁的李云鹤就是这群守望者
风景秀美的另一方面,可能意味着贫穷。  这是传统的印象,尤其是全国数百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此前因交通不便,风景大多养在深闺无人识。  正是基于此,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把旅游扶贫着重凸显出来。  這对于经济落后而风景秀美的贫困地区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事实上,近年来通过旅游扶贫带动了一批贫困县的发展,贫困地区因旅游而富的案例逐渐增多。  需要警惕的是,在旅游扶贫项目剧增的背景下,如何防止千篇一律,
通过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模块的研习,旨在了解其相关的人物活动并学会展开评说,进而以史为鉴,学会做人。因此,只要着力把名人真实的情感与丰富的个性、智慧的生命个体充分展示出来,就有益于让历史人物鲜活起来,并成为有效教学的抓手之一。在讲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以下简称《马克思》)中,力求突破高大上的思维定势,通过平实而亲切的预设和生成,引领学生走近马克思的内心世界,以情动人。  一、履行
财政部条法司副司长周劲松最近表示,中国有关PPP的立法正在紧锣密鼓推进,PPP条例目前已完成初稿,很快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与此同时,2017年5月15日,发改委投资司召开了PPP工作座谈会。主要针对的是社会资本在PPP投资中的困惑和建議。这已经是发改委最近连续一周之内的第三场座谈会,分别是金融机构座谈会、专家座谈会,以及社会资本座谈会。  在我国,关于PPP许多共识已经取得,比如PPP模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