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克隆起源。方法提取15例女性cc—RCC及对应正常肾组织DNA,经甲基化敏感的HhaI消化,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人类雄激素受体(HUMARA),产物经聚丙烯凝胶电泳银染显示其长度多态性。结果15例病例标本HUMARA杂合率为86.7%(13/15)。13例cc—RCCX染色体HUMARA杂合性丢失11例(84.6%),为单克隆性。13例正常肾组织仅1例
【机 构】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1160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克隆起源。方法提取15例女性cc—RCC及对应正常肾组织DNA,经甲基化敏感的HhaI消化,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人类雄激素受体(HUMARA),产物经聚丙烯凝胶电泳银染显示其长度多态性。结果15例病例标本HUMARA杂合率为86.7%(13/15)。13例cc—RCCX染色体HUMARA杂合性丢失11例(84.6%),为单克隆性。13例正常肾组织仅1例杂合性丢失(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确切概率法P〈0.01)。不同分期及不同分级cc—RCC单克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单细胞克隆起源的肿瘤。肾透明细胞癌的单克隆性与其发展进程及恶性程度无明显相关。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手机从诞生到今日在技术层面的发展,并从中分析手机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总结,尤其是在通信业如此发达的今天应合理利用科技成果造福人类。 【关键词】手机 影响 合理利用 一、前言 从通信业发展以来,还没有哪项科技产品像手机一样如此迅速的风靡全球,更新换代速度如此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从手机的诞生到手机的技术改革,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
在信息时代,电力信息系统的应用促迚了电力企业的収展,增强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对满足用户需求其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电力信息系统自动化管理,幵分析了运维管理自动化中的现存问题,仍运维管理自动化系统极建、运维管理人员等斱面提出了提高运维管理水平的意见。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61G〉A多态性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中国南方汉族295例患者和295例正常人群的EGF.61G〉A基因型,分层分析探讨罹患CCRCC的相关因素。结果与GG型携带者比较,GA型(OR=1.49,95%CI:1.05~2.12)或AA型(1.99,1.1
目的 探讨主动脉与人工血管侧侧吻合技术在体肺动脉分流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44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主动脉与人工血管侧侧吻合的体肺动脉分流术,其中升主动脉-主肺动脉38例,升主动脉-左肺动脉4例,升主动脉-右肺动脉2例.男、女各22例;<1岁23例,1~3岁14例,>3岁7例;体质量(9.2±3.6) kg.肺动脉闭锁32例(3例室间隔完整,29例伴室间隔缺损),法
【摘 要】随着光传输技术的进步,OTN、分组传送等新一代技术正在逐步完善并得到应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定西联通OTN的建设方案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光传输 OTN 建设方案 一、FONST4000/3000产品的网络定位及组网 FONST4000、FONST 3000 支持多业务、大容量、全透明的传输组网应用,主要定位于省际、省内干线以及本地网、城域网的汇聚层或核心层。 图1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指臂丛神经根近端的背、腹根连同背根神经节自脊髓抽出,使周围神经和脊髓失去联系,从而导致其所支配的上肢功能严重障碍.现主要采用神经移位的方法予以治疗,但由于供体神经及其所能够提供的动力神经纤维数量有限,限制了其临床疗效.同时,该术式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的供体神经功能障碍,且脊髓与周围神经连续性的长期中断必然导致相应节段脊髓内神经元的凋亡以及局部神经回路的破坏,因此,为进一步提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利用AVR 单片机Atemga16和ADF7020-1芯片实现无线通信平台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案,并最终做出了实用的无线通信电台。在本设计中笔者利用Altium designer 9.0进行了电路设计,详细讲述了具体电路的设计;利用C语言编写了单片机控制程序,完成了对ADF7020-1芯片的配置及通信功能。同时,利用射频仿真软件进行了PLL环路的仿真及实际调试,最终利用频谱分析仪
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在许多基层医院广泛开展,但在LC中漏诊其他疾病尤其是消化道肿瘤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后果往往严重。我科自1993年1月至2007年6月共行LC术9986例,发现13例(0.13%)在LC术中漏诊并存的消化道肿瘤,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合并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2例CNL合并MM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子生物学特点,对其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符合CNL合并MM的诊断。例1随着MM达完全缓解,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MM复发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再次升高。例1行CSF3R、SETBP1基因突变检查显示,CSF3R外显子17突变阳性(P733T),外显子14突变阴性;